杨金英沧州焦点解决第64期,本周第八次次约练,总第214次分享,坚持分享第4天

早上的约练,寻找例外。这一技术体现焦点的人性观,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被欣赏,被认可,被看到;相信事情不是总那么糟糕,问题总有不那么严重的时候;相信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带着答案来的,有能力应对自己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每一问题都有类似的情况被解决过。因此我们去寻找当事人的成功经验、现在的尝试、关于问题的所思所想、咨询前的改变、问题背后的期待,这些统称为例外。

成功的例外探寻找到的标准就是让来访者找到内在的声音——“是的,我成功过” , “是的,我有能力”,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打破其面对问题时自我的设限,让来访者对解决问题时不再有无能为力的感觉,提升自信心。

因此,在寻找例外时,不能问有没有问题没发生的时候,这样问是不太确定问题有没发生的时刻,应该肯定地问: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或者:你的目标在什么时候达成过或比较接近?

如果当事人能量比较低,自信心较差,回答没有,那就接着问:什么时候会有点不一样?什么时候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不那么频率高了?或者是不那么强烈了?在当事人糟糕的境界中找到最好的时侯,找到黑暗中的闪亮点。

有的当事人认为问题的改善不是自己的功劳,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就那样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追问:我想你一定做了什么,促成这个事情发生了,想想可能是什么?一旦他能够说出怎样的行动让好的情况发生了,他就知道如何朝哪个方向前进了。

因此第三个问句要这样来问:你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或困难吗?那时你是怎样做到的?

第四个问句:在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做法、生活……有哪些不同?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想提醒当事人,生活中的部分改变,会像涟漪般扩散到其他的部分,某个领域有好的事情发生,它会传染到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使当事人有机会去追溯一个小小的例外,对整个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正面的影响,这个问句往往应用在这个问题并没有找到例外,要注意,是没有找到,并不是没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那些成功,把他的努力扩散到我们现在将要解决的这个领域。

因此,这四个问句代表四个层面:第一个问句:相信例外一定有,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第二个问句:相信有好的时候,什么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呢?什么时候不那么严重?第三个问句:相信解决过类似这样的问题, “你以前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和困难吗?那时你是怎么做的?”第四个问句:相信其他领域的意外会带来整个系统的不同和解决。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的做法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这是四个层面。那么,现在再谈一下应用时候的四个技巧。有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进入一个例外的阶段,可能随时随地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就能够找到他那些闪光点,他那些例外,甚至我们在他所应用的副词中也可以找到那些不是绝对的说法。

第一个技巧。比如说,当事人说问题经常存在,如果说经常发生的话,那么经常就意味着还会有些特殊的情况和例外。比如我们听到来访者说“多些时候是这样”,那么相对而言,少些时候就不是这样了,那么我们就深究——那些少些时候是什么情况呢? 这样我们来启发当事人的思考,问题不存在或情况好一些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他们对例外的那些时刻进行详细的、详致的描述,当时发生了什么?感觉如何?想到什么?做了什么?这样就可以把例外细化了。

第二个技巧。我们少用封闭式的提问,比如:“你有没有……的时候?” “有没有不一样?”这些封闭式问题,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这无益于我们引发他自己的故事,因此要用开放性的问句。

第三个技巧。有些人遇到困扰,很多人是抱着报怨的这种态度来的,所以在第一次的时候,你问他例外,他基本上还会描述那些困扰和抱怨,或者他认为他至今不曾注意过曾经有什么成功过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稍作坚持,只要我们稍作坚持,甚至停顿个十秒,半分钟,绝大多数来访者都能够举出例子。如果这个人实在难以做到,那么我们就改变策略,引导他们走向假如框架。

第四个技巧。在他的语言和叙述中,你发现他可用的、可赞美的地方。可用的资源要多给予赞美,用振奋的语气跟他交流——“这真不容易,你当时是什么做到的?” “不错呀,你是怎么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的?” “太棒了”……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金英沧州焦点解决第64期,本周第八次次约练,总第214次分享,坚持分享第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