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一个java实习生面试,让我比较生气。一个南邮的计算机硕士,本科不是计算机,但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有一个非常致命的误解。
竟然说如果项目重点不是微服务的话,那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不就没有意义了,就是增删改查。这里就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下他的简历项目。
1.项目描述虚假
该简历项目描述整体在强调微服务各种框架亮点,甚至放上了工作流程,但没有具体工作任务。
在任何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具体工作任务肯定会有的,这是简历的一个错误。
项目描述中微复合和并发量,看起来就虚假。QPS每秒的吞吐量是2万,这就是查询接口,并不算高。
与真正从事该行业的人相比,这些描述显得很浅薄,因为真正有影响力的项目的并发量通常要高得多。
并发量最大的业务的架构,就两个:阿里的双11和春晚的红包活动,其参与度和并发量是很大的。
比如阿里的支付宝,双11的下单量每秒多少呢?
不过是10万,而此项目的并发量不过2万级别,对比一看,你觉得是不是一个笑话。
2.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不是增删改查
因公司每年需要招收至少一名大学本科以上、985高校的学生,内部设有一个师兄团队。
所以即使该应聘者的项目经验存在问题,只要具备能力并能够完成任务,我们便决定面试他。
由于工作内容未在简历中描述,而且框架也不是他编写的,就询问他为何选择该框架。
他回答道:“作为实习生,去公司就是学习,当别人制作该框架时,我学习了,所以编写了相关内容。”
但该应聘者未掌握该技术,对此一无所知,却将此作为亮点放在简历上,这是错误的。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只要做过类似的项目,就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虽然他本科专业不是计算机,但做过毕设项目,应该知道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增删改查。
一般说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是增删改查,要么是外行人的一个误解,要么是内行人的自我调侃。
如果程序员只做增删改查,工资却达到三万元以上,这合理吗?
3.工作主体是业务任务
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在实现高难度或高要求的产品内容时,可能会被卡住。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什么是微服务和框架。微服务是通用的处理方法,框架是指一套通用的体系。
现在微服务很火,因为它可以使用两个框架来处理流量增加的情况。
这意味着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我们去处理,因为框架提供了中心件的服务。
有的大公司甚至会设一个专门的“构架部”来提供这些服务,正常需求由框架和构架部帮我们做好。
对于大多数团队来说,微服务框架将服务变得更通用。
不用考虑线程并发的问题、项目通信问题,只需要用HAP接口去调用,变成4层接口就可以了。
因此,实际上95%-98%的员工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处理产品给出的业务任务和开发工作。
工作主体还是产品给出的业务任务,不是微服务。
4.注意面试考点
微服务框架在工作中用不到,那么在校招中可以使用它来增加亮点,这是错误的。
工作中用不到,对校招基本上没用处。
在准备校招时,我们应该注意重点领域,而不是过多关注微服务框架等底层技术。
大公司的面试官可能会问底层原理,而我们可能掌握不了如此庞大的框架。你不懂,会直接被淘汰。
去中小型公司,面试官只会浅层次地问使用方法,不像大公司会一直追问,只要将问题的答案背好就行。
因此在面试时,应该注意大厂、中厂、小厂问及的内容,准备好考点,不用过多关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