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教育回归

2021年的教育领域不同寻常,空前未有的“双减”政策,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这个变局主要体现在教育回归上。

 首先,让教育回归公平。教育公平作为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它既是最大的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人生公平的起点。

      当下教育疯狂的补习,高昂的补课费,培训机构竞相开出天价,争抢优质教师资源,由此带来的大量公共教育资源的分崩与析出,让原本属于普惠的教育,如今却变成了个别人的福利,少数人的特权。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不公,已经挑战了社会公平的底线,诱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双减”政策的出台,取缔补习班,能够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入公共学校,更多的优秀教师的人心稳定在公共学校,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回归公共学校,促进优质公共学校成长,扩大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从而确保教育政策的全覆盖,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乃至城乡之间教育的基本权益的全享受,确保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圣人就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的全实现,以此来奠定教育公平的基础。

 其次,让教育回归公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最大特点是“公益性”。

而近年来,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的营销,进行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的竞争对手”……诱导学生和家庭深陷其中,展开“烧钱”大战,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教育在资本的裹挟下,像一辆轰足了油门却没有刹车的车辆,在崎岖狭窄的公路上狂奔,以致于几近失控与翻车。

      当教育被资本操纵,公益的教育变味为赚钱的生意,良心的事业被异化成暴利的产业,家长成为被宰割的羔羊,学生被当成赚钱的工具,教育便失去人民立场,也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

“双减””政策,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和各种牵涉教育的利益链条,就是要让义务教育回归公益,让教育充分体现其公益属性。

   再次,让教育回归主体。教育不应该是像太阳下山天就会黑,春天节令一到老农就会播种庄稼一样,孩子们到了上学时间理所当然背着书包去校园里吗?

然而曾经的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成为牵扯并分割教育的最大力量,似乎在校园外再创了一个教备天空,再造了一个学校教育,让孩子出教室到补习室,出校门到培训机构门。

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已成势不可挡的校外培训,所带来的全民攀比与焦虑,让成千上万的家长都纷纷使出“洪荒之力”,带着孩子一起奔波与穿梭于校外培训。

把校外培训混同于教育,把培训机构等同于学校,甚至在有的地方校外培训已经凌驾于学校教育之上,这的确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甚至是十分诡谲的事。

      一旦孩子一味依靠校外培训机构接受教育,就容易使得孩子的学习变成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容易使得孩子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解题技巧训练上,这严重扰乱甚至替代了学校的主体作用,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体价值。

而且我们还必须清醒的是,不论家长多么追捧,都改变不了校外培训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甚至是一种逐利行为的事实。

这次“双减”,把利剑直指校外培训机构,重拳出击,综合施治,全面规范,叫停降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让义务教育的中心回归学校,让学校成为教育的主阵地。

 同时,让教育回归秩序。这些年来,无序招生、教育“掐尖”、以及教育的剧场效应,严重地干扰了教育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教育发展。

特别是在混乱教育秩序下所诞生的怪胎----“一枝独秀”“一花独放”的超级中学,都是靠“掐尖”和“虹吸”,坐大坐强,都是靠扰乱教育秩序,以牺牲周边教育生态作为沉重的代价,都是靠以分数的追逐,制造一个个考试的神话,都是靠反人性的教育和对教育规律的破坏,制造教育的虚假繁荣,都是靠资本的攫取,以无数家庭负担的无限增加,为超级中学这台巨无霸战车在应试教育的疆场上,纵横驰骋,血腥拼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实施“双减”,有助于纠偏违规招生,有助于依法依规治教治校,有助于纠偏恶性竞争,有助于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和秩序,让教育走出内卷化下的“剧场效应”与“囚徒困境。

 更为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本位。之前学校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作业,占用了学生正常的休息、睡眠、放松、玩耍时间;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孩子们忙着从语文、数学到英语,再到舞蹈、画画、弹钢琴等特长培训的无缝衔接,大人们则忙着上气不接下气地把孩子及时送到各个补习场所以完成按分钟来规划的时刻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应试”为导向的“填鸭式”“超前式”“刷题式”教育,既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又让孩子们失去了活泼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创新的品质、快乐的童年。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中说,两百多年前,人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浓烟在历史的天空滚滚升腾;我们的乾隆皇帝还在搞“君君臣臣”“吾皇万岁”。

      而两百多年后呢,人家的孩子在课堂上辩论,在质疑,在挑战权威,在课堂外参加公益活动,参加身体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我们的孩子却在深夜刷题,却在摇头晃脑地死背知识点,却在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取消一切课外活动,甚至把体育课上成了室内课,却在没完没了的上培训班、补习班。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对于人的培养,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不是制造一台台只会考试的机器,不是培养一个个小镇做题家。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的幸福,是孩子当下学习生活的幸福,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幸福。

“双减"落地之后,孩子的作业和课外负担减轻了,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进行阅读,进行体育锻炼,进行劳动实践,进行自主管理。教育不再是视分数为学习的唯一目的,也不再是把分数作为教育的全部,教育在育分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在让孩子成才的同时,更力求孩子成人。

      通过“双减”,为内卷旋涡中的孩子松绑、减负,将从根本上呵护孩子天性,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幸福留给孩子,从而守住孩子身心健康的底线,守住教育本真、本位的底线,以实现教育本真、本位的回归。

“双减”政策正是国家站在时代的高度,顺应社会发展的进程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及时对当前教育所存在问题的纠偏,让教育逐渐回归公平,回归公益,回归主体,回归本位,最终为教育寻回初心,让教育回到温馨而温暖的家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之下的教育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