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潮》丨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齐帆齐微刊,ID:寒色江山

作为唐宋诗词的“忠粉”,我在读唐诗时,常生出一些感慨或疑问。

例如,年轻时的杜甫,白衣陌上,轻裘肥马,“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安史之乱”落魄后,他的“轻裘”换作了“褐衣”,“肥马”换成了“瘦驴”。“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人生际遇,从交通工具中可见一斑,个中滋味,古今相通。

例如,诗中写“何时故山里,却醉松花酿。”“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唐人喜欢用松树的球花酿出松花酒,我却好奇,尝过了米酒、黄酒、桂花酒,这松花酒的滋味如何?每一口佳酿里,是否都萦绕着“空山松子落”的静谧?

例如,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因此古人尤为重别离。好友的戍边、赴任、贬谪、归隐,都意味着渺茫的音讯,甚至永久的辞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人断肠。”暮色四合,离人远行,折柳相送,值得两个人余生长忆。为何离别总要在黄昏时分?一枝细柳,何以成为离愁的寄托?

唐诗宋词,在当代人心中,是语文课本上的阳春白雪,在诗人的年代,却是坊间里巷传诵的“流行歌歌词”。它们像小小的玻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拼凑之间,共同描绘出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层层汗水与泪水,可以看到另一种生命的态度,永不误读,点滴在心。

唐朝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在长安读书四年,总感叹于这座城的王气浩荡,底蕴悠长。大唐盛世,在芙蓉园、华清池、大小雁塔等一处处古迹中风韵犹存。诚然,无论影视剧加持,抑或强盛本身的影响力,千年疆域广阔、丽质华服、开放自由的繁荣印象,诗酒风流、包容自信、女性意识觉醒的文化气质,以及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熟悉的历史人物,这些内容看似熟悉,却更像一堆冷冰冰的标签,让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如同旁观者,无法引起更多共鸣。

《唐潮》作者李永志,自媒体历史领域人气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他自称一位“爱琢磨、善考据的历史爱好者”,喜欢用既有温度又有趣的文字,讲述故纸堆中的故事,冀以历史为传承,探究历史背后与现实的关联性。

他在为女儿辅导历史课时,萌生了尽力还原历朝历代百姓生活的想法。时代的精彩,离不开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然而载入史册的,向来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轰轰烈烈。寻常百姓的吃穿用度、学习娱乐等重要的生活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历史忽略。

这是一本供读者了解大唐生活的入门读物,涵盖了饮食文化、服装居家、出行宝典、婚丧嫁娶、人际职场、文教娱乐、佳节风俗、城市管理、制度保障、友邻邦交等十个方面,都与现代人的生活非常贴合。作者参考了《太平广记》《全唐诗》《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等浩如烟海的史料,通过平易近人、风趣活泼的解读,还原了唐朝百姓一日的生计与一生的命途,重现了千年前唐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进而探寻那个时代的本来面貌。

简单谈谈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几个片段。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盛世的风华塑造了开化的民风,历朝历代中,唐朝尤为重视女性地位与意识的觉醒。上到皇家公主,下至平民女儿,可以穿男式服装,骑马,参加打马球、狩猎等群体活动,可以读书受教育,在婚姻中也受法律保护,离婚和再嫁均自由,很多“居庙堂之高”的男人,在家居然“怕媳妇”。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竟涌现了207位女诗人,这一记录,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尽管在诗坛“群星闪耀”中,她们并未成为主流,但当我们读到“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的李治,读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鱼玄机,读到薛涛“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刘采春“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时,很难不感叹唐朝频出才女,个个翘楚。

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唐人家庭并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反,他们认为女性承担着相夫教子的重任,本身就要有文化,至少端庄大方、知书达理。她们可以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宗教教育,在唐朝特有的诗歌环境中耳濡目染,成为一名女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唐人对孝道的重视,也值得当代人深思。

求学时读李密《陈情表》,被字里行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祖孙情所感动。老臣李密不愿在新朝廷为官,于是以“尽孝”之名向皇帝请辞,换作人情淡薄的现代,或许是一个苍白无力的借口。但皇帝读罢奏折,热泪盈眶,不仅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还赏赐了大量财物,供李密赡养祖母。

古往今来,孝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为了维护礼法的尊严,更是受儒家思想长期浸染的结果。我们常说“忠孝难两全”,但在唐朝,“孝道”始终是决定官场前途的重要考量,官员必须遵守“丁忧”“服丧”“侍亲”等制度,唐朝“刑法典”——《唐律疏议》中关于孝道的条款,竟占比13%之多。正有这些“严酷无情”的惩罚,“人间温情”在唐朝得以永续。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不能迷失于热门影视剧和穿越小说中编造的“历史”,不能停留于教科书上“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知识点。在岁月的沧海中航行,那些人物与事件,宛若一块块孤立的礁石,我们通过阅读,将之铺展成一条完整的知识航线,驶向五千年的历史风烟。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潮》丨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