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VLAN及交换机处理详细教程(Tagged, UnTagged and Native VLANS Tutorial)

一、内容来源

本文是对下面这篇文章的总结,写的很全、很细致、干货满满,强力推荐:
《Tagged, UnTagged and Native VLANS Tutorial – A Quick Guide about What they Are?》

二、为什么引入VLAN?

  1. 早期设备间通过集线器Hub) 来连接,通过集线器连接的设备之间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即: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数据,否则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后只能延时后重发
    集线器会将收到的Packet)全部都转发到所有已连接设备。若连接的设备越多,转发的无效报文就越多,通信链路会“很忙”,效率越低。

  2. 交换机Switche)的引入解决了冲突域的问题,会动态维护MAC地址所属端口,只有在不知道MAC地址所属端口时才广播(也称泛洪),即:“非必要不广播”。

  3. 通过交换机的特性可知:用交换机连接的设备之间是可以通信的,若不想让两个设备之间通信,只能连接到不同的且独立的交换机。

  4. 对于一个大型公司或是组织,若是通过“插拔交换机”来实现内部访问的控制,未免太低效甚至是不可能的,故引入了VLAN,显然VLAN是需要交换机支持的。


VLAN可以这么理解
VLAN是对LAN进行分组(分隔)的一种方法。原本LAN内设备间都可以通信,通过VLAN划分后,变成了LAN内只有具有相同组ID(VLAN ID)的设备间可以通信。

三、VLAN(802.1Q)基本概念及其交换机的处理

  1. VLAN协议格式:在以太网包的类型(或长度)字段的位置插入一个4字节的标签。

  2. 标签格式:2字节TPID,即:Tag Protocol Identifier,标签协议标识,取固定值:0x8100) + 0.5字节优先级,取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 1.5字节VLAN ID,0x000和0xfff做保留

  3. 包分类:插入VLAN标签的称为标签包tagged packet),未插入VLAN标签的称为非标签包untagged packet)。

  4. 交换机支持VLAN:
    1)端口分类:用于连接设备的称为非标签端口untagged ports,思科称为:access ports),用于交换机(或支持VLAN的设备)之间连接的称为标签端口tagged ports,思科称为:trunk ports
    2)标签端口tagged ports):收到非标签包,插入本征VLAN(Native Vlan)的ID后再发送;收到标签包时,直接发送,不替换VLAN ID。
    3)非标签端口untagged ports):收到设备的非标签包时,插入端口配置的VLAN ID后再发送;收到设备的标签包时,若包的VLAN ID与端口的配置的ID不符,则丢弃。向设备发送的包为去掉标签后的非标签包。
    4)同一个交换机下:VLAN相同的端口才能通信,且通信时采用非标签包通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vlan,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