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二十回)湘云飞消

香梦沉酣终有了局

真性藏隐内含玄机


史湘云,号枕霞旧友,《红楼梦》文本中的美丽女孩。她单纯可爱,真实自然,豪气干云,是一位性格独特的女孩形象,也是和宝黛爱情息息相关的重要人物。她若即若离地卷入了宝黛爱情的纠葛之中,影响着宝黛爱情的发展及最终走向。她和宝玉关系极为亲密,也和宝钗、黛玉十分亲近,可以说她既是《红楼梦》文本中的女三号,也是我们追寻红楼迷踪的关键人物之一。雪芹以魏晋风流作为标尺,以隐藏与显现的矛盾为主线,以饱含感情的独特文笔来深刻塑造了湘云这一男子性格的令人喜爱的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的真善美女性形象。同样,雪芹在塑造她时也是采用“星星点灯法”来进行的。

湘云是四大家族史家千金,荣国府贾母之内侄孙女,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为史大姑娘。她在襁褓之时就父母双亡,由叔婶养育成人。由于贾母怜爱,她时常到荣国府住上一阵,她也非常喜欢住在荣国府。因为湘云在家时叔婶管得十分严苛,她时常身不由己,束手束脚,也常常觉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她在家时常常捉针拿线,辛苦异常,稍微的活计都要自己动手;她出力劳心,生活拮据,全然没有千金小姐娇生惯养的应有待遇。也只有来到荣国府,她才能彻底忘记自己的不幸,忘记生活的艰辛,忘记心中的烦恼,充分享受一阵生活的快乐,身心获得暂时的解脱。荣国府成为湘云的快乐家园,这里有贾母的万般怜爱,有儿时的亲密伙伴,有想要的温暖舒适,有心中的青梅竹马,有生活的开心快乐,有姐妹的真切情谊,更重要的是有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湘云只有在荣国府,才有机会像鲜花一样绽放自己的芬芳美丽,才能成为一个爱说爱笑、无忧无虑的美丽少女,也才能真真正正洒脱不羁、毫无羁绊的活在当下。她的童年几乎长住荣国府,与宝玉一起无忧无虑地戏耍玩乐嬉戏,两人之间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亲密关系。可以说,要是没有黛玉,湘云极有可能成为宝玉的意中人。

湘云不似黛玉动辄讥讽,也不似宝钗善于经营,更不似凤姐歹毒狠辣。她像一滴甘霖飘然而下,滋润着久旱的禾苗;她像一缕暖风徐徐而来,吹拂着河岸的杨柳;她还像一片落叶荡荡悠悠,充盈着美妙的旋律;她更像一朵寒梅凌霜傲雪,挺立着飘香的身姿。她普通真切而又美丽大方,她知书达礼而又洒脱自然;她身为女性而又不失豪迈,她为人豪爽而又不失温存,她活泼热情而又不失真性,她才思泉涌而又不失雍容华贵;她为人质朴而又敢作敢为,她命运多桀而又生机盎然。湘云既不矫揉造作,也不自怨自艾,是活脱脱一个人间“美女子”,洒潇潇一位世上“真名士”。

湘云是真实的,也是风流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是也。她有一股豪气,这是她的“真”,她替岫烟、迎春打抱不平,尽显英雄气概,宛若“巾帼男儿”。她无视高低贵贱,时常记挂着一起长大的袭人等人,将她们视为异姓姐妹,时不时带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专程跑来荣国府送给她们。她与人相交时,全然一片真心相待,毫无半点功利之心。

湘云美丽灵动,真实自然,心无成算;她情趣高洁,洒脱磊落,憨厚可爱;她心灵纯净,心地善良,平等待人;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气度不凡;她天真淘气,毫不做作,惹人怜爱;她不拘小节,才思敏捷,才情超逸;她苦中作乐,超脱羁绊,笑对人生;她胸襟开阔,志趣豪大,富于情趣。她女扮男装,酷似花木兰之美;她腥膻大嚼,似有鲁智深之态;她斗酒才涌,大有李太白之风;她擂鼓催诗,兼有梁红玉之勇;她力战三杰,更有吕奉先之猛。湘云才华横溢,可与黛玉媲美,黛玉之诗以感怀为主,宝钗则以大气为上,而湘云之诗则敏捷清新,三人可谓是各有千秋。

湘云总能突破现状,呈现出不一样的人生格调。在大家都文气饮酒之时,她挥手猜拳,大呼小叫,痛饮美酒,醉酒后直接酣睡在园中大青石上;她身着男装时,潇洒灵动,堪比宝玉,连贾母都说好看;她大胆尝试,想吃生肉,此举堪比樊哙,要不是众人劝说,定会生吃鹿肉;她名士风流,无拘无束,带头烤鹿肉来吃;她联句敏锐,才思快捷,在芦雪庵独战三杰,尽显才情;她通晓阴阳,深知天命,耐心向丫鬟翠缕说明阴阳之论;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和香菱谈论如何作诗;她活得真实,心不藏言,想到即说。这些也正是湘云的可爱之处!

同时她也淡淡忧伤,心有所累,身有所困,她知道自己父母双亡,势单力孤,无力抗拒封建势力,无法改变人生命运,只能将痛苦深埋心底,以乐观心态面对人生磨难,用欢乐来抹去心中那一丝悲凉,用言语来填充心中那一片寂寞,用陶醉来忘记心中那一腔愁怨。湘云是极其超逸的,她有着和黛玉一样的可贵灵魂,同时她又不同于黛玉的反叛精神,她逆来顺受,活在随遇而安的缝隙之中。她既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没有自己的长远打算。她只想摆脱生活中的愁苦处境,能真实快乐地活在当下,能快乐一刻是一刻,能沉醉一天是一天。同时湘云又有着侧向勇敢,她敢于说出大家心中的隐忍之言,敢于挑战大家诗中的想尽之为,敢于做出大家行中的难为之事。宝钗将芨生日那天,贾母怜爱演小旦的戏子,凤姐一眼发现这小旦扮相极像黛玉,却未曾言明。宝钗心里也知道,只是一笑而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只是不敢说。只有湘云毫无顾忌地笑着说出是像黛玉。大观园中众人结海棠社,湘云后到,在众人将海棠都想尽想绝之时,她居然连做两首海棠诗,使得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赞叹一句,不枉将社名称作海棠社。湘云还主动立即做东邀一社,和宝钗一起拟订出十二种不限韵的菊花诗题,使得众人尽情尽兴,无拘无束,大展才华。芦雪庵她看到鹿肉,便要尝新,商量着要像樊哙一样吃吃生肉,后虽因众人劝阻,无果而终,然偿新之意正浓,终是烤了鹿肉来吃,饮酒开怀,尽显风流本色。

湘云同时又是自卑懦弱、孤独无助的。她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难,在面对真正的人生困境时,她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她无心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更没有勇气反抗生活的困境,她的骨子里没有一个刚烈女子应有的坚贞不屈,相反她的内心一直是孤独脆弱的,她呈现出来的外表坚强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自卑。这种性格特征是她的成长环境造成的。湘云就是这样一个从内心就需要被呵护和怜爱的可人女孩。她家经济拮据,稍微针线上的活计都是自己动手,她在家中时心累体乏,逆来顺受,无人心疼,自己更是无处诉说。她一心只想逃离这样的家庭束缚,逃离这些漠不关心的家族成员。家里派人到荣国府接她时,她眼泪汪汪,不敢十分委屈,又缱绻难舍众人,只能悄嘱宝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来,也时常在老太太前提着打发人接她去。

对于家庭安排的封建婚姻,她违心承受,没有丝毫反抗。她心中明明喜欢宝玉,却不敢说出来,而是将这份爱变成一种暗恋,深藏心底。她暗恋宝玉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一是她通过他人不太注意的咬舌音来表达这份爱意,她将宝玉的称呼“二哥哥”咬舌成“爱哥哥”,这是在表达对宝玉的无限爱恋。她在订婚之后,才将宝玉改称作“宝玉哥哥”,这一细微变化反映出她内心的真实想法:真正的爱情已经无望,她不得不放弃心中对宝玉的无限爱恋,去和一个陌生人组成家庭,虽说最后郎君是才貌仙郎,但毕竟不是湘云的真正爱情。二是她的丫鬟翠缕在大观园拾得金麒麟时,湘云擎在手上,默默不语,出神沉思。这时的她才是最真实的那个她,一个安静的美丽女孩。她一定是在想,这儿怎么会有一个比自己大的金麒麟呢?这个金麒麟会是谁的?要是宝玉的就好了,说明他心中也爱恋着自己。要是早一点知道这一点就好了,也许还能与宝玉伉俪携手,共度一生。现在一切都晚了,自己已是待嫁之人,唉!自己的人生咋这样难以如意呢?她的这种沉思行为显示出她对宝玉的暗恋,显示出她对幸福生活的内心渴望,显示出她对美满爱情的一丝期盼,也显示出她对前路未卜的一种担忧。这一行为也显示出她对自己婚姻的一种不满,但她并未对这桩封建婚姻表现出丝毫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这也为她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三是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青石板凳上时,她口内犹作睡语说着酒令: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这段酒令实质是湘云在醉梦中说出了暗恋宝玉的心里话。这种暗恋就像美酒一样让她一直沉醉。“眉梢月上”是由长五、幺五和长五组成的骨牌副儿名。合在一起就是十五,这时的月会是圆月,说明湘云心中期盼人生的团圆,也暗示着她对宝玉的这种暗恋一直持续到十五岁。不想湘云在这样美好的香梦中沉醉着归来时,却发现只宜与宝玉以亲友身份相会,而不能伉俪携手共一生。这也是湘云的悲哀!我们由此推测,湘云这时已经订婚,她这才不得已而放下了对宝玉的无限暗恋。这里醉眠芍药裀实质是指“海棠春睡”。海棠有"睡美人"之誉,和湘云的醉态之春十分吻合,并且第六十三回湘云挚出的是海棠签,黛玉也暗指此签对应湘云醉眠芍药裀一事。昔日唐明皇将贵妃醉酒比为海棠春睡。宋代苏轼用《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来比喻海棠之姿,其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也被雪芹用在此签的谜面之中。这都暗指湘云醉眠芍药圃的生动场面实质是在写“海棠春睡”。“海棠春睡”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写照,这同样是湘云暗恋宝玉的写照。可见湘云心中一直暗恋着宝玉。另外还有三点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一是从雪芹将“海棠春睡”变换成“醉眠芍药裀”来分析,湘云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的意象包含着隐藏语意。芍药是一种药材,其功效是散瘀、活血、止痛和泻肝火。这正对应着医治湘云的暗恋相思病。湘云正需要活血,以散去心中瘀结的无限相思,也正需要芍药来除去爱情无望而带来的阵阵伤痛,她也需要芍药来泻掉这股相思暗恋之火。而“芍药裀”的“裀”字则正谐音着其形似字“姻”,暗指姻缘。这是湘云在用豪饮来麻醉自己,以求获得一种解脱,再用芍药来医治自己受伤的姻缘。经过这样的医治之后,湘云才渐渐走出了自己的无限伤痛,慢慢走出了这种暗恋的困扰。二是湘云醉卧在大观园的青石板凳上,这块青石板中的“青”字和“清”相通,象征着《红楼梦》文本讲述的事情是发生在清朝。石板凳则和石头相通,象征着《石头记》。这是雪芹给我们红迷朋友的一种提示。三是湘云在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她口中念念有词说明她做了一场梦。这也象征着人生就是一场梦。梦中美好而现实残酷。湘云正是从这场梦中惊醒的,她最终发现自己和宝玉无果的人生命运。这才彻底放下了这段对宝玉的暗恋相思。

湘云的身世和黛玉一样悲惨凄凉,甚至某些方面比黛玉还要凄苦。黛玉毕竟还受过父母之爱,住到贾府之后虽说不似在家自在,但上有贾母的垂怜爱护,下有众人的精心照料。而湘云自小失去父母,没有感受到丝毫父爱母爱,在家时又身不由己,受叔婶严格管控,不得自由。她只有来到了荣国府时,才能获得短暂的快乐,这是她比黛玉还要凄苦的地方。

黛玉寄人篱下孤独无助,动辄流泪。湘云虽然也很悲苦,但却能表现得不卑不亢。她到荣国府生活的时间十分有限,还得时常嘱咐宝玉在贾母前多与提醒才能过来。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把自己悲苦的人生遭遇表现出来,而是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厄运。她活泼旷达,豪气干云地活出快乐的自己,时而做东起社,出题联句,时而大说大笑,高谈阔论,时而开怀痛饮,一醉方休。她甚至还开导与自己身世不相上下的黛玉:“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湘云缺少父母疼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她出人意表的行为实质是一心想引起众人对她的注意和关心。她第一次露面是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十回。她大说大笑,大有凤姐之形,实质想以此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湘云有着男孩性格,好动爱闹。她专爱放大炮仗,看似毫不畏惧,胆略过人,实则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害怕。有一年正月湘云来后,没两日下起雪来,她披上贾母新新的大红猩猩毡斗篷,显得又大又长,还拿个汗巾子拦腰系上,和丫鬟们在后院扑雪人,结果不小心栽到沟跟前,弄了一身泥水。旧年三四月湘云曾穿宝玉的袍子靴子,额子也勒上,只多两个坠子,连贾母都说好看,敢情是个小子脱生的。黛玉说刘姥姥游大观园是“携蝗大嚼图”时,只听“咕咚”一声响,湘云全身伏在椅背上大笑,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这些看着十分吸引眼球,大燥一时,却都不是一个千金小姐能做出来的事,这些反常行为反而反映出湘云内心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湘云极爱说话,她和宝钗住在一处时,香菱请教她谈诗,她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正是香菱让她找回了内心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是短暂的。而宝钗说她是疯湘云,话口袋似的,这也可见湘云这时才是真真正正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们对比湘云在荣国府见到南安王妃而不出来施礼问安和她对宝琴说的贾母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这句话,就能看出她缺乏应有的安全感这一点来。这些都是她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湘云的心理。雪芹在文本第六十三回中揭示了湘云的心理。湘云揎拳掳袖挚出海棠签,上面题着“香梦沉酣”,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挚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恰好上家是黛玉,下家是宝玉。这也说明湘云暗恋着宝玉,在湘云的心中,她也做着十分沉酣的爱情香梦,这个香梦就是对宝玉的暗恋。“只恐夜深花睡去”说明湘云一直害怕黑夜深沉,害怕自己的青春会失去。她处境尴尬,处在宝黛爱情的夹缝之中。在文本第二十回中,她自认为比不上黛玉,这也反映出她自卑自艾的隐藏着的一面。也正因这种心理,她才不敢大胆地去爱宝玉,而是以暗恋的方式来从侧面进行表达。她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宝玉黛玉是一对金童玉女,两人正在同饮着爱情美酒,她自己只能若即若离地触碰一下宝黛爱情,不可能真正夺走宝玉心中的香沉酣梦。她的心中也有着嫉妒黛玉的一面,这一点雪芹写在了文本第二十二回中,湘云说演小旦的戏子“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湘云说的这句话是有点语病的,她应该称黛玉为“林姐姐”,而这里居然称为“林妹妹”,这一细微变化看似是雪芹的误笔,实则是湘云模仿宝玉口气称呼黛玉,这不能不说她心里有点酸酸的味道,只是她没有明着表现出来,而是借助称呼的变化从侧面表达出来罢了。在这回的后面部分,雪芹描写了湘云唯一一次生气,她也像黛玉一样使小性,要收拾东西回家,以至于宝玉好言相劝也未能奏效,反落了很大的不是。我们知道湘云不是使小性的人,何以这次使了小性?这是因为她敏感地觉察到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没有黛玉重要,所以她才使小性,希望能以此来重新换回宝玉的心。我们知道,湘云从小和宝玉共处,两人青梅竹马,有着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随着湘云逐渐成人,这份美好演变为对宝玉的暗恋。她也盼望着能和宝玉结合。当她敏锐地觉察出宝黛之间比她和宝玉之间关系密切之后,心中的失落绝望是可想而知的,她使小性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个月后,当湘云再次来到荣国府时,她已订婚。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这不能不说是爱情无望后的一种解脱方式。其实湘云的心里是矛盾的,她表面上洒脱地揎拳裸袖,腥膻大嚼,却难掩盖自己内心的悲凉痛苦。

湘云对宝黛爱情及金玉良缘这两对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四人之间的这种纠葛才是宝黛爱情的主要特征。我们先来看看宝黛钗云四人之间的关系。一、他们各自的身份问题。宝玉的身份是荣国府的主人。黛玉的身份则是半主半客。她在荣国府寄人篱下,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吃饭时她和宝钗湘云坐一桌,看着是客人,平时家用则与三春同样对待,凤姐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时,把她当做主人看待,一体抄检。而黛玉没有看清自己半主半客这一点,她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完全是主人身份。宝钗的身份是长住之客。她十分清楚自己这一身份,处处洁身自好,与人交往时注重礼节,保持距离。而湘云则是暂住之客。她是隔一段时间才来住上一阵。湘云也比较清楚自己的身份,她来去时都比较知趣,该来时就会想着法来,该走时则会像隐身人一样不声不响地走。

二、湘云和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关系。宝黛钗云四人之中,湘云最小,她和宝玉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亲密关系,湘云暗恋着宝玉,宝玉也对湘云有着放不下的牵念,这从金麒麟一事就能看出来。湘云与宝玉的关系也受这种暗恋相思的影响而在不断变化。他们由开始的亲密无间,到中间的心存芥蒂,再到最后的彻底放下。湘云和黛玉都是性情中人,一样的真性情,一样的爱好诗词,一样的孤苦无助。两人的关系由开始的十分亲密到中间的有所疏远,再到最后的又复亲近。湘云开始和黛玉住在一起,后来非要和宝钗住在一起。宝钗搬出大观园后,湘云和李纨住了一阵。我们分析她和黛玉疏远的原因可能会有以下几点:一是湘云和黛玉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湘云爱说爱笑,而黛玉则喜欢看书;湘云好动爱闹,而黛玉则喜静好思;湘云睡觉不老实,动辄袒胸露臂,而黛玉则失眠多梦,动辄走困无眠,湘云和黛玉住在一起时会影响黛玉休息。二是两人性格差异太大。这点我们就不再说了。三是两人之间心有芥蒂,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在文本第三十二回中,湘云说前儿听见把她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黛玉赌气铰了。虽然黛玉不知道是湘云做的,是无心之过,但毕竟伤到了湘云,造成两人之间的隔阂。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矛盾。四是宝黛爱情和湘云暗恋之间的矛盾。这是最大的矛盾,也是对两人关系影响最大的矛盾。这四点是她和黛玉有所疏远的原因。最后湘云订婚以后,这才逐渐放下了对宝玉的暗恋相思,最终才又与黛玉渐渐亲近。湘云和宝钗的关系则是一个由开始的较远到中间的亲密,再到最后的又复较远。湘云敬重宝钗的为人,甚至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姐姐,后来湘云非要和宝钗住在一起,最后中秋时又恨宝钗的无情,说好中秋大家一起赏月吟诗的,结果宝钗不管众人,和家人团聚去了。再后来宝钗搬出大观园时,不顾湘云的去留,搞得湘云只能和李纨去凑活一阵。

三、宝玉和黛钗云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宝玉和黛玉之间是互为知己的爱情关系,是情定三生的木石前盟。宝玉和宝钗之间是宝玉无心而宝钗有意的关系,是所谓的金玉良缘式封建婚姻。而宝玉和湘云之间是宝玉牵心而湘云暗恋的关系,是麒麟难续式无缘关系。当然宝黛爱情之中还包含着秦可卿的性爱之美,袭人的无趣之实,晴雯的风流之真等,这些都是次要因素。

湘云对宝黛爱情的影响。她对宝黛爱情是排斥的,这种排斥反而促进了宝黛爱情向更深层发展。这一点我们从文本第二十二回湘云为黛玉使小性中就可以看出来,还有文本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宝玉常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讲谈些仕途学经济学问。这些劝说实质不是湘云的本心,因为湘云没有这么多功利之心,这从她遇见南安王妃而不出来施礼问安就能看出来,这些劝说多少有些违心之言,目的一方面是想对宝黛爱情施加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宝钗等人影响而出言相劝。结果反而被宝玉说湘云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仔细污了知经济学问的。还说湘云的话是混账话,林妹妹就不曾说过这样的混账话。宝玉的话被黛玉偷听到了,这使得黛玉从此更加认定宝玉为一生知己。湘云的这一行为反而促进了宝黛爱情走向成熟,变得更加稳固。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湘云的最终命运。首先,湘云的判词是册中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红楼梦曲》中也唱到:(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堂,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从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展眼吊斜晖一句,写出了时光飞逝,寓意着美好之短暂。说明湘云有一段美好时光,但好景不长。湘江水逝楚云飞一句,则寓意随着美好时光的飞逝,湘云也油尽灯枯,孤独终老。而《红楼梦曲》中对湘云的这段美好时光进行了补充说明,即配得才貌仙郎。湘云盼望着能与才貌仙郎天长地久地厮守在一起。只可惜转眼夫妻即分离,使得云散高堂,水逝湘江,湘云成了独守空闺的寂寞人。

其次,我们从文本第四十回湘云应牙牌令词中就能看出来。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湘云说出的是“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声”,“日边红杏倚云栽”,“御园却被鸟衔出”这几句话,这同样也寓意着湘云今后的命运。“双悬日月照乾坤”寓意着阴阳两性的夫妻生活让世人羡慕,也寓意着湘云夫妇的美好时光。“闲花落地听无声”既寓意着湘云的青春之花很快凋落,也寓意着湘云正值美好年华之时即夫妻分离,湘云面对这样的痛苦却无处诉说。而“日边红杏倚云栽”则寓意着湘云这朵红杏在夫妻分离之后会经受风吹日晒,痛苦难当,她只能独自苦挨岁月,“御园却被鸟衔出”则寓意着湘云独守空房也未能如愿,最终还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幸福家园,最终流落风尘。“御园”象征着美好家园,但却被一股势力给带了出来,这时湘云依然在其中,她就过着不是家园却还是家园的日子,这也暗示着她是流落风尘。

还有,凤姐抄检大观园实质就是日后贾府被抄的一种预演,也寓意着书中相关人物今后的命运。凤姐抄检时,湘云和宝钗并未在被抄检之列,这说明在贾府被抄家时,史家和薛家并未被抄家。抄检之后,湘云搬去和李纨住在一起,并且湘云始终处在客位,自比李纨更逊一筹。这也寓意着湘云最终也会像李纨一样独守空房,最终结局比李纨更加凄惨。

再有甄士隐说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砚斋批语说指:宝钗、湘云一干人。这也可以看出湘云最终是守寡到老的人生命运。

最后,湘云中秋和黛玉联诗时,湘云联出的警句是“寒塘渡鹤影”,这也同样反映了湘云的最终命运。“鹤影”象征着湘云远去的再也不曾见面的才貌仙郎,这句诗寓意着湘云寒冷的心中时常会想起自己的才貌仙郎,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像神仙一样的美好短暂的快乐婚姻生活,湘云思念着她的才貌仙郎,她就在这种思念中获得一点精神寄慰,以此来苦度残生。

湘云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她有着表露的一面和隐藏的一面。雪芹在塑造湘云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描写她表露出来的男孩心性和天真快乐的一面,而对她的心中痛苦和暗恋行为则采用隐藏的手法来进行暗示。湘云表露出来的可以说不是真实的自己,她隐藏起来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雪芹在文本中明着描写了她四次来往荣国府的经过,其实湘云来往荣国府的次数很多,雪芹之所以明着描写四次实质是暗合着自己创作的“四书”。湘云第一次来时还没有订婚,这时的她表现出自己的本心,也暗合着《石头记》的本真。第二次来时,湘云已经订婚,这时的她已经变得言不由衷,说话做事好像突然长大了似的。但她还是难忘旧情,难忘对宝玉的眷恋,这从金麒麟一事湘云的沉思中就能看出来。湘云的改变也暗合着雪芹将《石头记》改为《情僧录》,说明《情僧录》中包含着《石头记》的一些内容。湘云第三次来是因为大观园起了诗社,湘云来吟风弄月。这时的她已不再涉及风月之情,不再奢望爱情,只顾眼前风花雪月的快乐时光。这也暗合着《风月宝鉴》之意。湘云第四次来是因为她叔父外放大员,贾母舍不得湘云,将她接来长住。她本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又和宝钗住在一起,后又和众钗聚首芦雪庵联诗,湘云独领风骚,这些都暗合着《金陵十二钗》。另外,湘云隐藏自身胆小柔弱的品性而显现出大胆洒脱的行为则暗合着雪芹运用《红楼梦》文本来隐藏事实真相而明着描写宝黛爱情的创作意图。而湘云在童年时替宝玉梳头,也暗示着她起着梳理我们红迷朋友思路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湘云在《红楼梦》文本中独当一面,一身兼具雪芹创作的“四书五经”。湘云身上有着追寻红楼迷踪的重要线索。

湘云这个人物形象同样包含着雪芹的隐藏语意。“史湘云”是一个谐音句,是雪芹给我们红迷朋友的又一次提示。对于“史”字,含有史实之意,并且湘云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就是率真坦诚,是真名士,而史实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真实,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用其本字。对于“湘”字,我们在《红楼梦》文本前八十回中基本看不到湘云流泪,她将心酸和泪水深埋在心底,因此我们可以去掉“湘”字的三点水旁,将湘云的泪水藏起来,并且“湘”和“相”是谐音形似字,可以进行谐音。而对于“云”字,我们可以用其本字,只是词性变成了动词。那么“史湘云”对应的谐音句就是“史相云”,其意思是雪芹在把自己曹氏家族的相关史实告诉我们红迷朋友,也就是雪芹在运用《红楼梦》文本向我们红迷朋友讲述自己曹氏家族的相关史实。这也说明雪芹的曹氏家族被抄家一事并不像满清封建王朝定罪的那样,而是另有隐情。这个隐情被雪芹写在了《红楼梦》文本之中,成为其中的谜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二十回)湘云飞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