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结合昨天的习惯主题,今天我们来看《微习惯》,明天再看《习惯的力量》。

习惯养成的实质是改变,新习惯就是改变老习惯。改变有两个思路,一是动力策略,给自己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画面,吸引我们为之努力;二是意志力策略,和自己死磕,就是要战胜自己的惰性。

前几天的书籍都是关于意志力的,不论是叫自律力、自控力还是意志力,实质体现都是一个问题,如何让理性自我战胜情绪自我。但从这个主题能出现如此多的畅销书来看,养成强大的意志力很困难。

动力策略,也是很多成功励志推荐的方法,比如在目标旁边贴一个假想目标实现时的景象照片,没事自我想象未来景象等等。李笑来在得到的课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也创造“刚需”这个概念,说明目标必须实现,增强自己的动力。动力策略也经常失效,当你的未来场景不足够吸引自己的感性自我,或者感性自我对现在改变行为的抵抗力足够大,都让改变的行为无法持续。

《微习惯》一书里提供的方法,想要避开或者降低习惯养成中的阻力,这个阻力就是我们昨天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提到“习惯引力”。作者提供了独辟蹊径的方式,把改变的行为缩小,小到你根本无法意识到它是个问题。

《微习惯》2016年出版中文版,豆瓣评分7.6分。本书的作者并不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他原来就是美国一个普通的宅男。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和实践习惯养成策略,2012年,他从每天1个俯卧撑开始,养成了好的读书、写作和健身的习惯,实现了咸鱼翻身。

我们来看看非著名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

为什么是微习惯

作者认为,微习惯就是把一个习惯大幅度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微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习惯养成中的意志力不足的问题。

微习惯是从作者一篇《挑战一个俯卧撑》的博文开始的,这是他博客上迄今为止人气最高的文章。发表这篇文章的前一天,作者在健身房锻炼。面对跑步机,他既不愿意运动,又不甘心,于是他开始创新思维,从一个问题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他想到坚持30分钟锻炼的对立面,就是做一个简单的俯卧撑,这个太简单了,于是他就做了一个俯卧撑。

然后呢?然后既然做了一个,姿势都摆好了,多做几个也无妨。多做了几个俯卧撑之后,他又想做一个引体向上。同样,他又多完成了几个。就这样,他居然陆陆续续地做了其他动作,完成了30分钟的锻炼。

这件事给他很大触动,他就完成了《挑战一个俯卧撑》的博文,并且给自己定下一个习惯,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这个简单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半年后他居然完成了从家里健身到去健身房锻炼的转变。他又把这个策略复制到其他的领域,每天读几页书,每天写作50个字,这样的坚持也发展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呢?

按照大象和骑象人的心理模型(好像我总提到这个模型,可能因为只会这一个吧),大象代表情绪自我,骑象人代表理性自我。大象习惯保持稳定,而且力量很强大,当他感触到被改变侵犯时,就是抵抗,保持在心理舒适区内。由于大象强大的力量,所以改变非常困难,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就是强大的骑象人才可能能制服大象。

而微习惯太小了,小到大象根本对它没有感觉,不屑一顾,所以就不会产生抵抗这种微小的改变行为。改变一旦发生,力量也会不断变大,一点一点影响到大象的习惯。这样大象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样的改变,习惯就成自然了。

其实我们从昨天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里,可以看到微习惯的影子。在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里,第一阶段是就是大象的反抗期,这时候那位叫“武士”的日本人给出的第一个应对策略就是小步子策略,把改变的幅度缩小,减小习惯引力的阻碍,度过反抗期。

《微习惯》中作者虽然没有明说,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改变的幅度实际是一点一点变大的,但因为微习惯的底线没有改变,所以当习惯养成中碰到问题,无法完成后面的大目标时,还是很轻松的完成了微习惯的底线,也相当于在不稳定期中的设置例外规则的应对策略。

怎样来培养一个微习惯

一本实用的书,不给出一套实践操作的方法论,那就是耍流氓。作者给出了微习惯培养的八个步骤。

第一,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日计划。例如:每天一个俯卧撑。

第二,挖掘微习惯的内在价值。这是动机理论,这个习惯能够自己带来的好处,可以提供动力,让这件事有意义。

第三,把微习惯纳入日程。培养一个“场”,时间、地点以及其他条件。

第四,建立回报机制。

第五,记录和跟踪完成的过程。每天有个简单的记录。

第六,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底线很低,每次在此之上能超出多少就超出多少。

第七,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保持微习惯的简单底线不要变化,过早提高目标值,会给后面继续坚持带来负担,时间的坚持比单次的质量更重要。

第八,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在这个习惯没有成为真正的习惯时,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培养计划。

这八个步骤说出来比较简单,确实和昨天那本书很多地方非常相近,异曲同工吧。

不过这其中,作者有个技巧我很意外,就是第四步中回报机制,作者给出替代性奖励机制 。因为微习惯产生的改变很小,所以大脑感受不到变化,大象可能会质疑这么简单行为的意义,怎么能让感化大象呢?作者说,要给大象设计一个有创意,比如一次微习惯培养行为完成后,自己哈哈大笑一下(可以看看搞笑视频),让大象误以为这样的快乐来自于微习惯。这个办法很天才。


《微习惯》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把自己的改变降低到大象不屑一顾,在大象眼皮底下成长起来,并且还要取得大象的信任。我在想,其他领域可能也可以借鉴。比如人际交往,你想接近一个人,可以先扮演成人畜无害的形象一点点接近,逐渐取得信任,而不要一下子做出让对方警觉的行为,断了后面的可能。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070|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