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特征:
①破坏性
②隐蔽性
③传染性
④潜伏性
⑤可触发性
⑥不可预见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产生原因:
①软件产品的脆弱性是产生计算机病毒根本的技术原因;
②社会因素是产生计算机病毒的土壤
传播途径:
①存储设备(硬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②网络
分类:
①引导型病毒:主要通过感感染软盘、硬盘上的引导扇区或改写磁盘分区表来感染系统。
②文件型病毒:以感染COM、EXE等可执行文件为主。
③宏病毒:一种寄存于office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是利用宏语言编写的。
④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上。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传播性和破坏性。(目前对计算机威胁最大的网络病毒)
⑤特洛伊木马型病毒:一般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破坏,而是通过网络控制其他计算机。
⑥网页病毒:一般使用脚本语言将有害代码直接写在网页上。
⑦混合型病毒:兼有上述计算机病毒特点,破坏性更大,传染的机会也更多,杀毒也更加困难。
计算机病毒程序一般构成:
1、安装模块:病毒程序必须通过自身实现自启动并安装到计算机系统中;
2、传染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①传染控制部分 ②传染判断部分 ③传染操作部分
3、破坏模块:包括两部分:①激发控制 ②破坏操作
制作技术:
1、加密、加壳技术:防止被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扫描出来,并被轻易地反汇编;
2、变形技术:通过修改某种已知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使其能够躲过现有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时,称这种新出现的计算机病毒是原来被修改计算机病毒的变形或变种。
3、隐形技术:在计算机病毒进入内存后,使计算机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4、对抗计算机病毒防范系统
5、反跟踪技术:提高计算机病毒程序的防破译能力和伪装能力。
6、利用中断处理机制:病毒设计者篡改中断处理能力为达到传染、激发和破坏等目的。
一般构成:
1、用户界面模块
2、病毒数据库
3、病毒扫描引擎:主要包括文件解析模块、病毒扫描模块、特征码加载模块等组成
4、文件实时监控模块
5、进程实时监控模块
一种典型的黑客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
木马植入技术:①文件捆绑 ②利用网页 ③邮件欺骗 ④QQ欺骗 ⑤修改注册表 ⑥修改系统配置文件
木马隐藏技术:①位置隐藏 ②命名隐藏 ③监视隐藏 ④文件格式隐藏 ⑤进程隐藏 ⑥通信隐藏 ⑦无窗口运行 ⑧远程线程注入 ⑨Rootkit技术
分类:
根据功能:窃取密码型木马、键盘记录型木马、破坏型木马、拒绝服务型DOS木马、FTP型木马等;
根据攻击方式:主动型木马、反弹型木马和嵌入式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