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学的CFA知识,好久不用都快忘光了,偶然的机会拿起来在温习温习。
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我们有必要理解自身的真实需求和约束条件,从而建立符合实际的理财目标。
这有助于理性地理解成本和风险,并指导理财行为。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理财的目标、约束条件和风险容忍度。
1.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与收益目标,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仅关注“收益目标”,则会使投资者过度关注“收益”,从而采取不恰当的、过高风险的投资策略。
但实际上,收益并不是唯一的理财目标,风险、流动性、税收等等这些都处于考虑范围之内,理财的目标是管理财富,如何设立合理的“理财目标”则更为恰当。
1.1投资的回报率目标
1.1.1 保本--最小化财富的实际损失
1)收益目标:至少能跑赢通货膨胀。图1公布数据可参考,但据说实际通货膨胀比这高,总之以保本为主吧。
2)风险承担:承担最少的风险。
3)流动性需求:随时或短期内能有资金使用需求。
1.1.2资本增值--管理投资组合以实现资产的长期增值
1)收益目标:长期可跑赢通胀,获得预期收益。
2)流动性需求: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长期有资金使用需求。为了增加流动性,也可以把定期存款拆分。
1.1.3当前收益--满足特殊的消费需求
当前收入是指,从投资中持续获得的收益,如股息、利息等。
1)收益目标:当前获取最大的收入。
2) 资金需求的时间框架:当前要应付一些特殊的支出需求,需要现金。
1.1.4总收益--通过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增值,并用投资收益继续再投资。
1) 收益目标:长期资产增值,满足远期的资金需求。
2) 资金需求的时间框架:长期的投资的时间框架
注:
1)总体来看,应该让预期收益率应当高于平均支出率,从而保证购买力长期持续。
2)较低的收益波动率将有助于在风险约束下提高平均支出率。
2.约束条件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身投资的投资限制,分为5方面:
2.1流动性需求:短期是否有支出,是否需要变现资产。
流动性是指迅速将资产以接近公允市场价值的价格转化成现金的能力。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流动性是对现金的潜在需求,这使得如果资产组合没有足够的流动性的话就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变卖资产了。
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性:流动性高的资产,如现金/货币基金等。
2.2时间范围:资产规模或者现金流有重大变化的时点。
是指做出投资决策和家庭资金需求之间所相隔的时间。
投资者的时间框架、流动性需求和风险管理能力之间存在着联系。因为在短期内流动性的需求很急,损失很难避免,所以时间框架为短期的投资者通常更加偏好低风险的投资。
还有其他不太常见的,包括:
2.3税收:了解税收政策、投资账户类别、税率。
2.4法律与监管: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要求。
2.5特殊的需求和偏好:特殊的需求和偏好会给自己的投资战略加上特有的制约。这个项目包含了不被包含在以上四种约束条件的所有其他的条件。
3.风险容忍度
可以从主观意愿(A)和客观能力(B)来评估自己的风险容忍度(C),而且,综合的风险容忍度中,两个指标中的较低值所占权重最大,即若A
相反,若A>B,你取A,一旦风险发生,则没有能力承担。比如超负荷的杠杆交易。(杠杆不可怕,高杠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没有承担该风险的能力)
同样,若A
3.1主观意愿
为达到目标而主观上愿意承担的风险。
这对应地回答:在满足投资目标的能力被严重损害之前,投资者最多愿意承担多大的损失?它更为主观,且会随着时间改变,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财富来源:一般来说,经营谋生者承受风险意愿较高,安稳储蓄者承受意愿较低。
2)性格判定:谨慎性、条理性、自发性、自主型各不相同。处于平均水平的什么位置。
3.2客观能力
为达到目标而客观上能够承担的风险。
这着眼于回答:在满足投资目标的能力被严重损害之前,投资组合最多能承担多大的损失?从这个定义来看,其影响因素包括:
1)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越长,风险承受能力越大。
2)投资目标与财富总额的相对大小:投资目标越小/财富总额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大。
3)投资目标的重要性:投资目标的重要性越低,风险承受能力越大。
说了这么多,理财一定要理性规划,千万不能追求单一目标而忽视了整体策略。
一定要理性的理解投资原则:
想要达到投资收益,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两者不匹配,那要么接受低于预期的收益,要么承受更高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