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薄世宁医生的《医学通识讲义》,感觉忽然又明白很多道理。书中谈到:疾病治愈首先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核心和关键,其次才是医学的支持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我把这句话用笔重点标注,并且在后面写下: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做学位首先要靠人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核心和关键,其次才是老师的引导和督促,二者缺一不可。
你看,同样的句子,内容差不多,关键的核心都是自己。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做生意,创业等等都是一样的。
所以古人早就总结说:大道相通。
这两天在老家,侄女也放假了,侄女今年上初二了,学习成绩不甚理想。去年弟弟托关系花钱把她送到县城的中学读书,有些起色,但也不是很好。
中秋节当天,我坐在卧室读书,侄女就在旁边玩手机。我心里就嘀咕,这怎么去开导一下呢?这个年纪正叛逆,啥话都不让说。一会儿女儿喊我下楼干活,把装好的玉米袋子摞上架。
我就逗侄女一起去,侄女说累,不想去。我说那干啥不累呢?玩手机不累,玩手机能当饭吃?侄女有些生气了,我也就没多说。
干活回来,侄女儿还在玩手机。我说这玩手机能挣钱吗?侄女说我没情怀,干啥都想着钱。
我也就不说了,继续读我的书。
一会儿,侄女问我:大爷,你说初中毕业后上幼师学校怎么样?
我说可以啊,但是去幼儿园教授小朋友也不是轻巧活,你觉得你的耐心能照看好小朋友吗?先带你弟弟去练练手?
侄女又不吭声了,估计还是嫌累。毕竟她还是孩子,十三四岁。我就给她讲道理,但是没讲几句就不搭理我了。
哎,教育孩子真不容易。侄女是我们家第一个孩子,当初都是过度溺爱,一家人就围着一个孩子转。后来,我有了两个孩子,弟弟家也有了儿子,侄女就不怎么受宠了,估计内心肯定是有很多委屈吧。
所以很多时候,也不能埋怨孩子不通道理,而是她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因素。
中秋节晚上,弟弟来吃饭,侄女儿还在玩手机。弟弟说腰疼,我说你家女儿按摩技术好,让她给你捏一下。弟弟就说她才不会,这就是贬低了。本来这两个人关系最近就有些冷战,你这当爹的先去贬低,那孩子能高兴?
我赶紧夸奖,说俺家侄女儿捏的好着呢,刚才给我捏了肩膀,可舒服。侄女儿在那里撅嘴,没吭声,没吵起来就不错了。
家庭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琐事,你批评一句,她还嘴一句,你就想着继续吵下去,一直把孩子吵到不吭声为止。都想赢,但最后呢,都赢不了,输的还是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
我最近也一直考虑这件事儿,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老家。孩子们仗势欺人(仗着爷爷奶奶的势力欺负爸爸妈妈),别提有多让人生气了。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能让父母体会到天伦之乐。
如果一味的压制,强权,那孩子以后就能变得更好?
那现在就要回到开头,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习最终要回到孩子身上,必须让他们自己知道学习,那才是最有价值的。
如何做呢?这都是让人头大的问题。有些家长处理的很好,和孩子做朋友。但是咱们呢?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
这两年我也开始修炼自己,不能把责任总往孩子身上推。最近辅导儿子作业,他才学前班,能写出什么好看的字体?只要他大胆的写,那就成,写的不好挨训,那他还敢写吗?越不写越挨训,越挨训越不敢写。最后咋样?大哭一场,委屈的不得了。
咋办?咱要调整啊。慢慢来,先写,鼓励着来。注意力不集中,现在这年纪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啊,指望他像大孩子一样,趴在那里学习很久?那不可能啊。
于是我就让孩子自己写,我不陪着,写一会儿来看看。不行的地方修改,好的地方鼓励,走神了提醒。让他自己去做主,给他一部分权利。
妻子说我放水,我说这是方式的改变,不能算是放水。
去年参加创业领导力课程,有句话怎么说的?若要如何全凭自己。你想让孩子走向哪里,那你起码要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吧?但最终,那是孩子的路,他要有主动性才行。一味的压制,一味的批评,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从小羡慕的邻居家的孩子,你想想看。听话的是被夸奖最多的,那些从小听妈妈话的孩子一般结婚后都会有两种变化。第一种,继续听妈妈话,和妻子关系不好。第二种,结婚后听媳妇儿话了(感觉被妈妈控制很多年,终于解放了,有了新依靠),反倒和妈妈关系不好了。
嘿嘿,你观察一下,是不是如此?反而像我们这种叛逆的,捣蛋的,最不被看好的孩子,反而成了和父母关系好,还和妻子恩爱的典范了。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越是压制最后的结果反而不那么如意了。
了解这个道理,咱就要好好去琢磨了。起码自己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我之前想的一个目标是等我老了,孩子还喜欢和我一起玩游戏,打打羽毛球,一起跑跑步。这多好,现在呢,依旧是这么想的。
让孩子现在喜欢我很容易,等孩子长大了孩子依旧喜欢我,就是叛逆期依旧感觉我是可以依靠的,等我老了,孩子在关键时候,还想听取我的建议。
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父子关系,这就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要付出的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你想想,咱比孩子大那么多岁,他上学学习,咱们工作也是学习,工作之余还能读书,参加各种网络课程。孩子进步的同时,咱也在进步,所以就能一直形成知识储备的领先。那就能让孩子和咱成为好朋友。
这事儿,关键还得看自己。不要埋怨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关键还在于父母不行。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狠,难以接受。我也难以接受,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咋就成了仇人了?心是好的,方式孩子不接受而已。
就这吧,樊登老师说过,碎碎念的父母也比放任不管的父母强。咱不放纵孩子,但严格要求也有个度,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气质,这就要靠咱们家长去引导了。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