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茶圣陆羽的另类鉴茶,主要靠观察和想象。共分八等,六好两次。
但是不是这样按图索骥就行了呢?不尽然。且看下文。
原文: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
意思是: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形如胡人的靴子到形如霜打的荷叶,分为八个等级。
这是总结上文,承上启下。
原文:
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āo dié)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
意思是: 有人把光滑、乌黑、平整的茶饼定为佳品,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若将有皱褶、发黄、表面凹凸不平的茶饼定为好茶,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如果能对茶饼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评定,这才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大致了解茶叶等级的鉴定标准,不会用,还是鉴别不好茶,还得有方法。
鉴茶,不能只抓住一个方面就片面判定好坏,还得综合评判。理由何在?
原文:
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择期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pǐ zāng),存于口诀。
意思是: 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压出了汁液的茶叶会显得光滑,而含有汁液的茶叶会有皱褶;隔夜制成的茶呈黑色,而当日采制成的茶则呈黄色;蒸时压得紧实的茶饼就平整,而任其形状自然变化的茶饼表面就会凹凸不平。这是茶与其他草木叶子相同的地方。茶叶品质好坏的鉴别,有其口诀。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去鉴别茶,心中才有底,不容易出偏差。
事实上,这里介绍的鉴茶方法,于如今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一款茶要客观地评价,优在何处?差在哪里?综合来看,断不可简单粗暴、妄下结论。
茶圣陆羽所讲的鉴茶标准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似乎还是过于抽象和模糊,实用性不够。
那我们今天到底该如何去鉴别一款茶的品质呢?
简单而言,鉴茶,得从六个角度综合判断。
一看干茶。看什么呢?看干茶的外形、触感,判定茶的类别,推知茶的产地等。
比如,干茶外形是否匀整,触感是否柔韧有弹性,是绿茶还是红茶,是云南茶还是福建茶等等。
二开汤试茶。也就是泡茶。茶器、水温、冲水方式,闷泡时间等都会影响对茶品质的判定。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三嗅香气。可以通过闻杯盖、杯底,判断是否有杂味。又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步。
热嗅,辨别香气是否正常,是何种香型,香气是高是低。
温嗅,辨别香气的优劣。这个因茶而异、因人而异,且香气种类繁多,不可一概而论。需在日常品饮中不断积累,尚可辨别一二。
冷嗅,观察茶香持久度。如果是幽幽淡淡一直有,说明香气持久度不错。
四看汤色。观察茶汤的色泽。不同茶有不同汤色,但不能浑浊,一定要清澈。否则,说明此茶工艺有问题。
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茶毫”较多的茶,由于“毫”融于水中,茶汤有些浑浊是正常现象。
五尝滋味。品尝时,茶汤的温度50°上下为宜,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判断。
过高,味觉麻木,不能准确判断。
过低,一方面跟味觉灵敏度有关;另一方面,与香气有关的物质溶于水,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溶解的物质还会逐步析出,致茶汤不协调,影响判断。
还有一点需注意,试茶之前,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葱姜蒜等刺激味觉的食物。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对茶汤正常判断。
六看叶底。最后还要观察叶底,一看二摸。
色泽是否均匀,选材老嫩,匀整还是杂碎。再用手捏一捏,手感肥厚还是干瘪。等等。
以上,只是粗略地说了一下今时鉴茶的大致方法。鉴茶是门学问,也是技术活,非三言两语能道尽。真正要学会鉴茶,还是要在日常多看多学多实践,别无诀窍。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