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历:从求职无门到成为商业产品经理

【与数据同行】已开通综合、数据仓库、数据分析、产品经理、数据治理及机器学习六大专业群,加微信号frank61822701 为好友后入群。新开招聘交流群,请关注【与数据同行】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后获得入群方法。

正文开始

渔歌前言:

强烈推荐给希望求职产品经理的在校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推荐原因:1)接地气的产品新人工作写实;2)产品经理求职简历和面试建议。

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枚北漂商业产品经理。

578天前,我从长春的大学出发,加入北漂一族,懵懵懂懂踏上产品之路。578天经历了3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因为投资人问题,公司倒闭。

第二家公司的业务中层和骨干集体离职,业务停摆。

现在是第三家公司,从事梦寐以求的商业产品经理岗。

北漂的前7个月,我只有3000月薪,有段时间北京严查,就连住青旅也要东一家西一家奔波。工作上,因为是产品新人,面对突变、复杂的环境,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体验到,中年人下班后需要在车里独处,才能缓解压力的状态。但我总算熬过来,坚持下来。

这578天,我被认可过,被社会教育过,迷茫过,但我还是喜欢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因为怀揣着一颗给用户提供价值的产品初心,希望自己能做出让用户有A Ha Moment的产品。

第1段经历:实习无门,心如死灰之际,遇到师傅

 

我毕业于一所长春的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但我很清楚会计的职业路线不适合我。

大二时,⼀个游戏开黑群里的⼩姐姐,突然说她从活动策划转产品经理了,将通过设计页面和功能,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长,言语中满满自豪感。

当时我不懂什么是产品经理,但觉得挺有意思。于是开始在知乎上研究,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产品设计是什么意思?还花了3000+报了产品经理网课,这是我当时2个月的生活费,为了网课,我兼职了两份家教。

这门网课,带我设计一款产品,从用户调研、用户画像到业务流程,以及功能设计,再到产出需求文档,所以给了我一定的产品认知。虽然现在看来很浅,仅停留在纸上,因为没有开发团队的配合,没有业务场景的反馈,没有产品leader的价值判断,所以远远不够落地。现在回头想,深刻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但当时产品经理这种思考+沟通(当时的认知)的工作,让我觉得走这条路,至少比被家里安排到银行上班快乐

于是,我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拿到产品经理的offer。

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求职无门。我在北京投了不知道多少份简历,然后两周时间,面试了五家公司,但没有一家公司给我产品实习的offer。主要原因:

1)学历不出彩,只是三本普通院校;

2)学校区域处于劣势,长春的互联网工作机会太少,我必须去北上广深。而北上广深比我有优势的应届生满大街都是,所以求职难度增加;

3)没有产品实战经验,在大学期间没有互联网产品相关经验,对产品基础能力的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

这三者叠加,导致面试机会零星可见。即使有面试机会,但由于缺少对产品的体系化认知和实践经验,也没有行业判断,所以无法拿到offer。

 

不记得为了面试跑了多少站地铁,一家家都失败,这让我对自己的产品认知产生了怀疑,心如死灰。

幸好,因为大学期间有过社群运营经验,拿到了运营岗offer,所以当时心生“不行就先做运营,再转产品”的念头,毕竟没有offer的北漂,心里太不踏实

 

后来去一家短视频创业公司面试,万幸,之前的网课中有针对短视频产品的一些介绍,所以能和面试官有一些对产品功能层面理解的对话,最终拿到了offer。也是在这次面试中,遇到了我的师傅,他是这家新兴短视频平台的后台产品经理。

这段大学毕业,求职产品经理的惨痛经验告诉我,对刚开始求职或实习的产品经理来说,需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实习经历、了解面试公司的行业特征,认清自己,尽可能诚恳的找一份适合自己的机会

1)有高质量的产品实习经历很重要。产品经理面试都要有产品实习经历,有质量的实习能让自己入门,也是面试的重要加分项。简历/⾯试中尽可能展示自己在的产品实践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案,结果怎么样,重点是自己的思考。如果没有产品经理的实践,⾄少要有项⽬经验,这是获得⾯试的前提,哪怕只是活动型项⽬或没上线的项⽬。

2)提前了解面试公司的行业特征。对行业有所了解很重要,一方面能和面试官说上话,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都喜欢对行业有思考,或者有实践的人,这样用人成本低,也更容易招到合拍的人。我能拿到短视频公司的offer,也是因为刚好之前了解过短视频行业的一些特征,比如视频为什么是上下滑,不是左右滑。

3)认清自己。比如自己在行业里的位置和价值,相应,能拿到什么类型公司的什么岗位,匹配怎样的薪资。这是一个对自己的价值评定。而不是一味盲目觉得自己很牛,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把头埋下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没有牛逼的学校背景、实习背景、行业背景。

入职后的半年,我从跟着师傅设计一些小功能的实习生,逐渐变成长为能按总监的要求,独立去调研,去思考平台级业务的设计。虽然现在看起来也很浅,但是一段让自己成长很快的经历。

去年4月底,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裁员,公司裁掉了部分正式员工和实习生。这给我的震动很大,一方面现实的残酷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一方面感谢大家的认可,在3个月的实习中,我得到了项目总监、运营总监、师傅的肯定,所以裁员名单中没有我。但5月,公司还是因为投资人的关系,不得不解散,那个北漂刚稳定下来的我必须重新找工作。

 

第2段经历:同事集体离职,我如何独立前行?

我很快入职第2家公司,做海外业务产品。

 

入职没几天,业务中层leader和骨干集体离职,这让我对公司的业务产生怀疑。同时,这对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更可怕的,2个月后,公司这条产品线的产品经理(除了我)也全部离职。而我当时连执行层产品经理都有些勉强,却被临时顶到了主产品经理的位置,直接接受来自CEO的业务压力,我该怎么独立前行?

 

当时,公司从提出需求到需求评审、开发上线,上线后反馈,就连基本的流程都没,更没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1个新PD,对接9个开发,又是需要海外团队配合落地的海外业务,难以名状的痛苦。我当时已经体验到中年男人在家门口不想回家的感受,很多个晚上10:00后到家楼下,但要在楼下坐1-2小时,甚至后半夜才抬脚进电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自己当时有足够的分析视角,有足够的经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就不是这样,业务就不会那么烂,至少不会连我的精力都分配不过来。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条理的说出,这个业务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推进落地,怎样去满足老板的期望?但当时作为新人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段经历,让我一直在想,走慢一点,做慢一点,说慢一点,多些朋友,少些敌人,从优秀的人身上学东西

 

就像小时候做题,拿到题就直接去求解。但实际上应该先考虑,为什么会有这个题?有哪些解决方案?最优解是什么?不同的解决方案涉及哪些资源,对各方利益的影响是什么?

走慢一点,我们对自己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期望,不能盲目拿别人跟自己比较,而是先想想自己当前在哪一阶段,能做到哪些,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的差距在哪。

做慢一点,不要急着出成果,而是想清楚全貌,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中间经过哪些环节。

说慢一点,不要说那么快,人情练达皆文章。我最近在豆瓣有看一些很优秀的应届生简历,他们的思路方法、认知水平,甚至比工作多年的人都优秀,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

多点朋友,少点敌人。不管什么时候,有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至少要清楚自己跟谁在一条船上,跟谁有共同利益,用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不管跟业务,还是跟技术合作,捋顺人心,很重要。说话做事情,多为他⼈想⼀步,只要不影响⾃⼰的核⼼利益,其实有时候放弃部分利益,反⽽能收获⼀份⼈情 。⼈情的价值不是⾦钱能衡量的,是⼈⼼。

身边一定要有比自己优秀的人。当自己不懂的时候,有人懂,就可以让自己持续提升。总比天天跟一帮比自己还差的人在一起,更能成长。初级产品可能只能一起吐槽,但跟三年的产品经理在一起,就可以聊业务、聊职场。比如当老板要做傻逼功能时,初级产品经理可能就是抵触,而比我高级的产品经理知道这是响应性需求,老板既然决定要做,那就做,做给老板看就好。同时考虑好兜底方案,万一老板的需求真的翻车了,可以补救,不至于太难堪。这样老板会觉得有大局,下属可以帮老板兜底。

第3段经历:成为自己期望的商业产品经理

 

这是我的第3份工作,有leader定方向,我负责商业变现的产品,恰巧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岗位。

有了前2段经历后,我对如何做产品,如何做人都有了新的认知,也做了很多改变。

目前看上去似乎还行,但我也不确定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最后:写给妹妹的话

和渔歌约稿是因为妹妹快要实习了,有很多话想跟妹妹说,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妹妹的实习、就业、未来的成长有一些帮助。

To 我的妹妹:

你快要实习了,不管你想做什么,先清楚你⾃⼰要什么,有什么,而后看机会怎么样,自己能为此付出什么,未来的职业发展路线是什么样的,要通过什么样的平台、获得哪些资源,才可以在这个领域过的舒服。

未来不管你从事什么,都需要⾃⼰先做好价值认知和判断。因为进⼊社会后,会遇⻅许许多多来自他⼈对你的判断,可能⾼,可能低,这种判断会对自己的认知和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保持独立、清醒的自我认知。

自视过高会被社会嫌弃,错失机会,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来自高门的铺垫,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也确实不够,所以不妨让自己低一点,低一点才能有水流进来,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核心价值,阶段性的取舍都是可以的。

如果能选择自己有能力做,也喜欢做的事,那当然最好。

还有前面提到的,不妨走慢一点,做慢一点,说慢一点,多些朋友,少些敌人,从优秀的人身上学东西。

我说的也许不准确,很多事情需要⾃⼰经历后才知道是什么样的。

 

就像我们做产品,有时候会为了⽤户体验缩短功能步骤,有时候却会为了业务上的利益延⻓⽤户的步骤。

 

哥哥希望你能做⾃⼰,开⼼就好。

百味人生系列,源于渔歌在2个朋友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心智模式的问题和根源。朋友的故事对于渔歌认知自己很有启发,也就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种成长和选择,和各自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童年时光。别人的故事,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身上相同或者不同的问题。渔歌希望大家看别人的故事时,不带有色眼镜,不随意贴标签。渔歌也不在故事中植入自己的观点,最大程度还原主人公的经历。让别人的故事,成为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帮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每位受访者自己也是受益人,有的受访者聊着聊着,痛哭流涕,这是他们第一次有仪式感的去认知自己,找到根源的问题,所以请大家对受访者抱以敬畏。

每个故事从采访到成文,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渔歌也需要大家的反馈。写得好,不妨多留言,写的不好,不妨告诉渔歌哪里写的不要,感谢

除了报表和取数,我还有多少大数据应用的机会呢?

俞军:为什么多数产品经理都不合格

用户画像,该怎么分析?

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包括哪些维度?有哪些应用场景?(附完整导图)

用户画像

如何建设一个标签库?

产品的天机和成败:我的实践史与俞军的方法论

工作六年,我总结了一份数据产品建设指南

BI(商业智能)的未来?

超越BI,数据产品的前途在哪里?

数据产品经理,并不是数据 + 产品经理

五年数字大屏之路,“述说”着我们大数据变现怎样的故事?(附演示视频)

为什么你的标签库没人用?

重新认识数据可视化

降维打击:流量造假者,我知道你昨天干了什么?

十年的标签库建设经历,我得到了什么启示?

拥有敏捷数据交付平台(DataMaster)是怎样一种体验?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分析功能这么弱?

为什么就做不好数据产品的体验?

百万标签发布了,这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们是如何来设计互联网大会上“城市24小时”这块数字大屏的?

直击传统商业五大痛点,如何打造一个爆款的商圈洞察产品?

照亮自己,点亮他人,详解浙江移动“神灯”大数据!

连续发布十款大数据产品:浙江移动赋能金融行业

大数据洞察类产品如何才能规模变现?

如何走出大数据洞察报告变现的困境

为什么没人愿意为大数据洞察报告买单?

终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第三方分析报告?

业务为王,这两年我们采用的那些数据产品和技术引擎

一座城、一块屏、用大数据讲述城市的故事

为什么数据从业者要学点产品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语言,人工智能,面试,微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