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我们自驾游,到了原平神山村。神山村很大,有四个村子,由于当时村里赶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车辆行驶都很困难,于是放弃了在村里逗留的念头,直奔村外水库去了。
驶出神山村后,有人感叹:这个村子真大!著名“向导”节减说了句:是个大村,光是抗战期间,这里参军的年轻人就组成一个营。我记住了这句话,于是空闲时尽量梳理了神山营的来龙去脉,追溯当年英雄们的足迹。
一、
1931年“七·七事变”后,居住在崞县的邢志尚趁机活动。邢志尚是崞县(今原平市)大牛店镇施家野庄村人,“九·一八”后,他放弃学业,投奔在北平的表兄,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他下矿井当窑工,策划领导了门头沟工人大罢工。1933年任河北省委交通员,后被委派到石家庄中心县等地组织活动。是年,回乡任中共崞县(今原平)特别支部书记,秘密发展地下党员。
1937年9月底,日寇侵略的战火烧到崞县,阎锡山地方政权崩溃,邢志尚组织家乡的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发动群众,拉队伍起来抗日,捡拾晋绥军撤退时丢失的武器弹药,收集农村中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正式起名为“崞县抗日义勇军”。起初在本村和邻村拉起三百多人的抗日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成为晋西北首支乃至山西省内规模较大、较早的地方抗日武装。
1937年9月,贺龙率120师来到崞县(原平),师部设在轩岗镇,358旅张宗逊部驻扎在楼板寨屯瓦村,359旅王震部先驻在阳武村狄家大院,后移防西会。赵尔陆的晋东北游击司令部和115师334旅徐海东部则布防在五台东冶和崞县宏道镇(今归定襄)一带,129师769团陈锡联部屯军在白石、苏龙口一带。
王震率旅部刚在上阳武村驻定,就派一位营教导员去请邢志尚,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商谈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等工作。并派遣政工干部组成工作队,协助地方举办抗日训练班。邢志尚担任了东崞县一区区长兼一区动委会主任,三区、二区和四区动委会也相继成立。一区驻阳武村,二区驻平山梁,三区驻屯瓦,四区驻官地。另外,各区、村也相继成立了动委会,还普遍建立了工、农、青、妇、儿童等群众组织。12月25日,县动委会在轩岗成立。迅速建立的基层各级组织,以部队为主,协同动委会工作人员,组成了扩军小组,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经过深入动员,全县迅速掀起了抗日救国、积极上前线杀敌的热潮。不长时间,就有两千多人报名参军。
当时晋西北地区尚存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散驻各地,阎锡山表面上联共抗日,但经常给八路军设置障碍,制造摩擦。蓬勃发展的抗日运动,引起了阎锡山旧派势力的忌恨。
神山村包括附近梅家庄、小泉沟等村报名参军的青年,不到一个月就组建起了4个连,正式宣告了"抗日救国义勇军神山营"的诞生。接着,黄牛连、阎庄连、上阳武连、贾庄连先后建立。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崞县共动员新兵6500余人。王震准备将义勇军游击队改编为第359旅忻、崞、代游击队,阎锡山知道了,想吞并这支队伍。为打破蒋介石在兵力上对八路军的无理限制。于是,这批义勇军战士经过短期集训,很快纳入了军358旅和359旅的战斗序列,游击支队正式编成隶属于359旅的“崞县独立团”,成为120师的正规部队:以崞县独立团为基础,神山营和三区的兵源为主,包括宁武扩来的一个营,改编为359旅719团,共2620人,其时团长为贺庆积(后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政委陈文彬(1940年牺牲。牺牲后,所在部队曾将南泥湾七一九团驻地改名为文彬庄)。另外,忻崞独立团编为358旅714团;在汾阳、孝义组织的三泉游击队编为358旅716团第二营;雁北游击队编入宋时轮支队;神五游击队改编为120师独立第一支队;以忻县兵源为主,崞县兵源为次,改编为359旅717团;平山独立团编为359旅718团;侯马独立团分别编入各部。359旅由刚进入崞县时的数千人,扩充到万余人。
1938年3~4月,第358旅、359旅等部反击日伪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首次围攻,收复7座县城。5月,开赴恒山地区,在晋察冀军区指挥下,开展桑干河两岸的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9~11月,在配合晋察冀边区粉碎日军多路围攻中,取得邵家庄伏击战的胜利。1939年5月,取得上下细腰涧战斗的胜利。10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增兵包围陕甘宁边区,并制造军事摩擦,第359旅由晋察冀边区调至陕甘宁边区,接替宋家川至葭县(今佳县)的黄河河防任务,旅部兼绥德警备司令部。
1940年底,第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生产自给。1941~1943年,每年上交给边区政府1万石公粮。在大生产运动中,坚持以农为主,全面发展,先后开办纺织、皮革、造纸工厂13个,成立盐业、土产、运输等公司,开办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和各种加工小作坊等,形成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形式。1942年2月,在大生产运动中,第359旅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练兵运动,并在1943年春播和中耕后开展了整风运动,保障和推动了练兵、生产各方面任务的完成。
1943~1944年张邦英、王首道先后任旅政治委员。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以第359旅为基础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通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第5大队共4000余人,另有中共中央调往新四军第5师工作的干部组成的第6、第7大队900余人。11月9日,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向湘粤边挺进。
1945年1月,在湖北省大悟山与新四军第5师会师。随后,第1游击支队继续南进。3月,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7月上旬,除留一部兵力在湘北、鄂南坚持抗日斗争外,主力3000余人沿湘赣边境南下。8月下旬,到达广东省南雄地区。后因日本投降和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重兵围攻,随即北返。10月回到中原地区,在湖北省黄陂县孙家畈进行整编,恢复第359旅番号,编入中原军区。
1946年6月27日,从湖北省礼山县宣化店地区向西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于8月29日回到陕甘宁边区,仍归第120师建制。
第359旅留守陕甘宁边区的部队,组成第18集团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由刘转连任司令员、张启龙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大队和第5、第9干部队,于1945年6月南下。当第2游击支队到达河南省新安地区时,因日本投降,遂奉命转道开赴东北,后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
以崞县(原平)子弟为主的719团,越战越勇,越打越强,解放战争时,鏖战大西北,进军新疆屯垦戍边,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按说“神山营”溯源沿革到此即可。
但是有篇神山村后裔写的回忆文章中提到的:他的爷爷当年参加了“神山营”,1938年“神山营”转战到了晋西北兴县,整编为八路军358旅714团二营。……敌后抗战,行军打仗异常艰苦,溜号的士兵时有发生,牺牲伤残造成的减员也不少。部队的营首长成立“捉归队”,派员回神山地区“捉归”。规劝离队战士尽快归队,他的爷爷被派往“捉归队”,云云。——言之凿凿。
如根据这条线索,“神山营”又进入了另一条轨迹。
1937年2月,由山西宁武二区、崞县三区抗日武装组建的抗日义勇军顿(星云)、彭(德大)支队。同月,顿、彭支队与宁武游击队合编为忻崞独立团。
1938年1月,部队进行整编,静乐、朔县抗日支队,神池、五寨抗日联队陆续编入忻崞独立团。1月17日,在崞县楼板寨将忻(县)、崞(县)(今原平)独立团编入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改称第714团。同年秋,活动于清源、文水、交城的独立第2团3营和团直编入第714团。同年冬,第716团抽三个老红军连队与第714团三个连队对调。
“神山营”如果变更建制,就应当是此时!
1938年2~4月,第358旅会同第359旅等部反击日伪军对晋西北地区的首次围攻,收复7座县城。9~11月,旅部率第714、第716团向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北段和平绥铁路(今北京—包头)西段出击,取得了滑石片等战斗的胜利。接着又参加了齐会战斗。
1939年5月,第358旅旅长张宗逊、政治委员张平化率旅机关部分干部到达冀中,组成纵队(又称张纵队)指挥部,统一指挥独立第1、第2旅。120师将留守晋西北地区的第714团、警备第6团、独立第1、第2团及雁北第6支队等部编为新第358旅(称彭358旅),彭绍辉任旅长,罗贵波任政治委员。714团改称(彭)358旅第714团。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命令其晋绥军旧军向山西新军发动武装进攻,制造十二月事变(又称晋西事变),新358旅配合山西新军进行自卫还击,打退了旧军的进攻。
1940年2月初,张宗逊第358旅由冀中返回晋西北。
同年5月2日,120师命令,彭绍辉358旅在河曲县曲峪村改称独立第2旅。714团应该是120师独立第2旅714团,团长为张绍武,政治委员为张世良。这支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经历了大虫窝惨案。
1940年春兼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随旅改称第120师独立第2旅第714团。42年9月改称第120师独2旅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增兵包围陕甘宁边区。为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开赴延安。1943年7月,独立第2旅第714团由晋西北渡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子洲县,转隶独立第1旅建制。
1945年7月免兼第2军分区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独立第2旅。
1946年11月,在山西岚县随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军区第1纵队。1947年2月,改称西北野战兵团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714团。7月,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第714团。9月,改称独立第1旅第1团。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独立第1旅714团改称第1军第2师第5团。
1952年9月,第5团改编为第2师炮兵团。
1953年9月,改称志愿军步兵第2师炮兵第302团。
1969年8月,改称陆军第2师炮兵团。
1996年年10月,随师改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2师第709团。
三、
据现在的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原平籍的烈士1077人;解放战争中原平籍的烈士1230人;抗美援朝战争原平籍的烈士208人;其他及未查明原平籍烈士2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