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刑》:孙方友写作精妙的集大成者

小小说之王

一说起孙方友的作品,讲起他的写作特色,必然要提到《蚊刑》。

《蚊刑》荣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蚊刑》是一篇小小说精品,也是最能体现孙方友写作特点的一篇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奇妙的阅读快感,显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

 1400字不到的篇幅,用了近800字的闲笔来交代陈州的“花脚蚊子”之烈之害,导致火艾供不应求。

一方父母官贾知县为搜刮民脂民膏不择手段,将火艾生意垄断,发明了神奇的灭绝人性的蚊刑。

被刑者惨痛无比,难逃一劫。这些交代读起来如临其境,毫无阻塞干巴之感,收到了阅读奇效。


老师神采

蚊子猖獗--火艾供不应求--贾知县实行垄断,发明蚊刑--被蚊刑者大多一命呜呼--贾知县被土匪蚊刑--安然无恙,这样的故事情节编排,跌宕起伏,枝繁叶茂。

这样的构思,既有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又有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分,令读者感慨万千,思绪绵绵。

可以看得出来,《蚊刑》是一篇经过反复打磨技法娴熟的心血之作,一些细微处的艺术处理颇具匠心,耐人寻味,

譬如故事背景的时间是“不知从何代开始”,譬如“贾知县”的“贾”,譬如给贾知县施刑的是土匪而非民众,譬如看似无意提及的包公等俏皮话。


孙老师

这些使这篇作品常读常新,多义丛生,即使搁置当下,依然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认知感。

孙方友除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外,还善于吸纳现代小说的诸多因素,比如注重气氛的渲染,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

《蚊刑》也有这特点,里面对蚊刑场景的描写可圈可点,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神韵,作为小小说,写到这等境地,近于天成。

四两之所以拨动千斤,靠的不是孔武有力,而是巧劲。试看《蚊刑》的结尾--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


代表作品

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

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寥寥数语,似裂帛之音,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劣根性。

虽然略显牵强,但却在审丑中得出了一个类似荒诞不经的生活悖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蚊刑》:孙方友写作精妙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