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长大》: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上一集的孩子们顺利的步入校园生活,第三集,导演们来到了漭水中学

在时间的交替变化中,孩子们在爸妈看不到地地方偷偷长大

什么样的孩子,是爸妈看不到的呢?

这一集纪录片把镜头转向了留守儿童,讲述的是孩子与诗歌的主题

纪录片的开始与结尾都展示了孩子们写的诗:

我把心事扔进河里

心事越来越多

河里的石头就越来越多

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云南山区的漭水中学却把诗歌当做必修课

山区的孩子大多欠缺家庭教育,懂事早,即使爸妈离家打拼,也不哭不闹

诗歌这种美学与艺术结合的教育,闭上眼睛,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能唤醒孩子们心中最柔软、光亮的部分

施应锁,12岁,父母很忙,会把内心的想法讲给金色小牛听

放学一回家,拉着最喜欢的金色小牛,走过狭长的山道,带小牛吃新鲜的青草

坐在山坡上,看着熟悉的风景,心里的锁一点点被打开了

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

闭上眼睛的时候

我看到了绿色的风

它拂绿了山林树木

烫金了我的小牛

亲吻了家里的白墙

染黄了阿爹的苞谷

但我不会把风变色的秘密 告诉你

“是光诗歌”公益的康瑜老师,在篝火边上问孩子们:“10年后你会成为怎样的爸爸或者妈妈?”

孩子A:“希望做个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

孩子B:“希望孩子成为开心快乐的人,火苗一样快燃尽了,也要最后灿烂一次。”

穆庆云,小锁的同班同学,12岁,妈妈为了养家还债,常年在广东打工,她已经独自生活两年

“10年后,我希望做一个自私的妈妈,我会教我的孩子,把自己的爱留给自己的孩子”

晚上和妈妈通视频电话时,她哽咽着说:妈,我给你读我写的第一首诗《孩子》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在很多方言里,“孩子”和“鞋子”发音相似或相同

母女两个积压在心头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从来都是互相深爱的,只是生活不易,才让他们分离

穆庆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每星期给你读一首诗?

这一刻,诗歌是孩子们治愈内心孤独的翻译器

当这些孩子有感情无人倾诉的时候,他就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山里的孩子也许无法拥有钢琴,但诗歌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去触碰自然的音符

懂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大概就是一定程度化解了不完整的戾气,修复家庭教育的缺失

毕竟父母抱着钢筋泥土就没法拥抱孩子,为了生计,离开大山

教育程度有限,也很难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贫困的家庭很难避免的

那最起码用诗歌疗愈这些孤独的孩子吧,让这些孩子用另外一种方式回应这片土地

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汹涌的时候少,缓缓流动的时候多

这部纪录片以点概面,平铺直叙,表达的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

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

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老太太放映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第一次·长大》: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