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认为,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若要理解这样的系统,就必须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
多元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从不同学科的思考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以便思考的更加全面,从而避免管中窥豹。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拿不同学科的某个理论直接分析,而是把每个学科的知识,抽象成几个思维模型,也就是偏向底层的逻辑,其他表象都是基于这个底层逻辑规则运行的结果。
多元思维方式,主要注重学习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方法,不要本末倒置。如果有了思维方式,那么在不强调效率和成本的前提下,理论上合理的方法都可以拿来使用。
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可以简单地拈出两个关键词,就是决策和沟通。而这个两个关键词的背后是理性的分析、辩证的思考、多角度的认知等,所以,多元思维方式对产品经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接下来将会介绍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以帮助产品经理打破学科边界的认知,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01/ 熵增定律
-- 事物总会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一、什么是熵增
熵增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程度(熵)会不断增大。
概念中有三个关键元素:孤立系统,外力做功,总混乱程度(熵)。
其中,孤立系统和外力做功属于约束条件,熵是约束条件下的结果。
对于熵,其概念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用以度量系统的“内在混乱程度”。其特点是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约束条件下,系统的无效能量越来越多,越来越混乱。
二、如何熵减
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规律,且是往着不可逆方向前行。例如,为什么企业发展壮大后,组织变得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下?
因为,公司系统内,在没有外界介入的情况下,人员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多,办事链条也越来越长,所有的情况都会充斥在这个封闭系统内,使得组织臃肿不堪。
熵增定律也被称为沮丧定律,因为它总是自发性的朝着这种无序的方向演变。
那么,如何进行熵减呢?
从熵增定律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两个约束条件:封闭系统和没有外力做功。如果要减少熵增,我们需要从这两个限制条件入手,即:开放系统和增加外力做功。
1、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的目的,是排放无效能量,吸收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动态的系统才能保证系统本身稳定和迭代。我们经常把没有任何流入和流出的潭水,叫做一潭死水,水的有无全部听天由命,而且一旦水质受到污染,这一潭水将无法使用。如果有流入和流程的水,那么这一潭水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上游水流入,而潭内本身的水也可以不断的流出到下游,既保证了水量的稳定,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水质。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开放系统。个人提升方面,要勇于摒弃旧的方法,吸收新的知识,从而革新自己的思维。产品方法论方面,要梳理自己的做事方法,并不断与同行交流,输入输出的过程,也是方法论不断迭代的过程。
2、外力做功
熵增是系统自动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如果想要从无序回到有序状态,必须施加额外的功,提供充足的能量。
例如,一个人的房间,东西自然而然会随意放置,如果不加以整理,会越来越乱,这个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如果花几个小时整理打扫,房间又将会变得整洁,这个过程就是熵减,整理打扫就是做功。
同理,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如果不总结梳理自己的方法论,抽象出模型,那所有的经验和学习都将是零散的,没有体系的输出。这时就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和总结,重新将思维或方法整理清晰。
02/ 认知升级
-- 认知升级就是认知边界不断被打破的过程
一、什么是认识升级
人的成长,是基于时间不断迭代的过程。生理上,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死亡和新生,不断迭代以适应最新的生存环境;认知上,随着接触的事物和社会经历的增多,个人认知层面也会不断的更新,可能会推翻之前的认知,也可能只是在其基础上更新,总之都是在往前迭代。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讲述了人类有三次革命,分别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其中,认知革命正式开启了人类历史,而后,整个人类也随着认知的不断迭代,而持续发展。
认知的升级,是一个跳跃式的过程,是积累一定的能量后发生的质变。
如果有一张图来形容认知升级的话,大概就是下面这张,表述的含义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认知边界不断被打破的过程。
每次认知边界的打破,都是一次质的改变,而且是跳跃式的变化,与量子力学中所说的量子跃迁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从一个边界突破到另一个边界的过程,也通常叫做跃迁。
二、如何跃迁
量子的跃迁是从一个层级跳到另一个层级,两个层级之间的能量不同,当获得足够跃迁到另一个层级上的能量时,就会发生跃迁。
认知的跃迁,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积累能量足以跃迁到另一层级时,就会发生跃迁,从而升级认知。
认知的能量积累,通常是拓展个人的认知面,并加以整合抽象,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的过程。当积累的新的认知,不足以用原来的认知模型解释的时候,这就是要升级的信号了。
升级的一大重要途径就是读书,从古至今这么多人的智慧的结晶全部在书里面,所有你思考过的或者未思考过的,基本前人都思考过,并且可能有现有的答案。
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和理论,不要拿来即用,要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并抽象成模型,覆盖或更新原有的认知模型。
三、重要性
认知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有人曾说:“你永远无法赚到你认知之外的钱”,确实是这种情况。假如你不知道写剧本杀的剧本可以赚钱,那你也不会从事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也不会赚到这方面的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一生基本都在决策中度过,小到要不要买衣服,大到人生关键路口的决定。而决策的根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认知,即人们都是在认知内决策。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为了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认知的升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03/ 复利思维
-- 给时间以利息
一、什么是复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仅一个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个人经济的来源有很多种,一般是通过劳作来获取相应的利益,但好多人止步于此。其实,获得的本金,是可以钱生钱的,通过不断的利滚利,实现资产的增加。
这种利滚利的说法,学名上叫做复利。简单来讲,就是在期初存入A,以i为利率,存n期后的本金与利息之和,公式:F=A*(1+i)^n。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本金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寻找一定的利率,就可以在时间维度上不断增加资产。
二、复利思维
复利思维是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脑袋里要有复利的概念,这也是盈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电商平台就是利用复利思维,利用现金流复利,并产生利润。这也是一些大型电商平台做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阿里的蚂蚁金融,京东的京东金融等。
那么,电商平台是怎么获取的现金流呢?
这就要先理解财务上的几个概念:经营周期,库存周期和现金周期。
经营周期,就是你从上游拿到货,到把货物卖出去收到货款所需要的时间。
库存周期,就是你从上游拿到货,到把货物交给买家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库存周期就是货物在你手上停留的时间。
现金周期,就是从你把货款付给上游,到你收到买家货款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现金周期就是你的资金被占用的时间。
电商平台的交易,卖出是需要买家立即付款的,所以平台产品卖出就会立即收到付款。而他们与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一般会比这个时间长,按月结/季度结不一而足,这就会产生现金周期为负的情况。
也就是说,平台收到买家付的钱后,到付钱给供应商,中间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现金流是在电商平台手中的,按照复利的思维,就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
04/ 系统论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
构成系统的三要素是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其中,连接和目标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主要条件。
假如有10个人,如果只按集合计算,那就是10个独立的个体。但如果给这10个人赋予一个目标,并且给出连接关系,那么这10个人所能发挥的能量,会比个体大很多。
系统是复杂的,但他有最基本的模型,单存量系统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下图)。
存量是指系统要素的积累量;流入量和流出量统称为流量,是指一段时间内改变的情况;反馈回路和增强回路是存量和流量相互控制的情况,反馈回路是保持稳定,增强回路是多则越多、少则越少。
例如,一个国家的人口就是存量,出生率是流入量,死亡率是流出量。当出生率高的时候,人口数量会增,这是增强回路;当死亡率高的时候,人口数量就会减少,这是反馈回路。
单存量系统是最简单的场景,每当存量增加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回路的影响等都会复杂几倍。
而我们现实则基本都是多个存量的场景,所以,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好边界,保持存量足以分析你的目标问题时即可,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或增加存量进来,否则将会大大增加问题分析的难度。
二、系统论
系统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结构、特点、行为、动态、原则、规律以及系统间的联系。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强调从整体看待问题,以及每个变量行为对系统的影响。
我们产品经理所做的互联网产品其实就是一个系统,是由字段、操作、页面等元素,根据一定的业务逻辑连接起来的、用以实现某个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整体。
如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的话,系统的两端就是他们输入了什么,以期待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系统就是实现根据用户的输入,最大匹配地输出相应的结果。一般来说,产品系统设计的过程,就是根据输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输出相关内容的过程。
同样,作为系统,在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两个边界。
第一个边界,是存量的边界。存量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系统的臃肿而复杂,这时候要做的事情就是解耦合。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的存量拆分成不同的系统来看待。然后,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就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第二个边界,是流量的边界。同一个存量的流入和流出量的链条可能会很长,系统设计时不能无限制的延伸下去。这时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认为,当流量的链条足以分析某个场景下的存量问题时,就可以以此为边界,设计基于此场景的系统产品。
作者:白不记,公众号:有笔不记(ID:you_buji ),关注产品的学习与思考,用有序的眼光观察无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