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下,你认为自己,是以下三种哪一种?
a、头脑非常厉害的人
b、比较有头脑的人
c、离“有头脑”还差很远的人
《思维铺子》的读者,我猜绝大多数是c。
而其它很多专栏的读者,可能都是a或b。
查尔斯·布可夫斯基曾说:
“这个世界的问题是,聪明人总是怀疑自己,愚蠢的人总是充满自信。”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确定,自己就是a、b或者c呢?
这篇文章,主要就讲:
· 你如何判断自己或别人的思考水平,是什么层级?
· 然后,你该如何思考「入门」?
· 思考,该如何提升?
01
什么是「思考」的入门?
首先,什么是「入门」?
上篇文章我们说到:
在古代,你跪在师父前敬茶,师父让弟子把门关上,小声给你讲解本门修炼方向。
你终于找到了练武的方向,在师父前痛哭流涕。
连续做一件事,有了稳定方向,才能叫「入门」。
比如
· 自己的职业,该怎么规划?
· 创业做产品,除了产品,还应该做什么事?
· 感情出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调整?
· 孩子不听话,怎么去引导?
···
你的人生,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但每次,是不是都乱想一通,根本不知道「思考」方向。
每个人都用手机拍过照片,但有90%的人根本不懂拍照该怎么「入门」。因为拿着相机或打开Photoshop修图,根本不知道该注意什么。
思考和摄影一样,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技能。
那么「思考」,又该如何入门呢?
每遇到一个问题,该如何确定思考方向呢?
直接用『第一性原理』来想,你会立即顿悟:
思考,毕竟就是门「技能」(Skill)。
而技能,无非就是:
“面对某个领域,每次能固定通过什么「行为」,去作用什么「对象」,最终达成什么「结果」。”
比如:
· 游泳,是通过「划水-蹬腿」,作用于「水」,最终达到在水里「能前行-不下沉」的结果。
· 上篇讲的摄影,就是通过「构图-光影-颜色」(的调整),作用每张「照片」,最终达到「高级感-冲突感-故事感」。
那思考所面对的「行为」、「对象」、和「结果」是什么呢?
02
「思考」的入门?
先来看,要发挥「思考」这个技能,你需要通过什么「行为」(工具)?
来!跟着我,拿出一张A4纸,在上面画一条横轴。
分别标四个点:「判断-观察-分析-整合」
这是人类思考的四种不同心智工具,每种你都很熟悉。
只是每个人,有不同使用倾向。
A、更倾向「判断」
你第一次去女朋友家,女朋友妈妈就自称“三分钟就能看透一个人”。
她给女朋友说,一见你,就知道你是个“老实人,工作有能力,但自信还不够。”
这就是「判断」,目的是快速作出决策。
B、更倾向「观察」
你女朋友的父亲对妈妈的判断不削一顾。
而是通过这几天,观察你的作息和用餐习惯;刻意访谈你的父母、工作和朋友网络;搜索你的朋友圈,QQ空间记录等所有网路信息。
甚至…打电话给朋友,调查你近一年的所有出行记录、入住酒店情况等。
这就是「观察」,目的是获取大量事实信息。
C、更倾向「分析」
你不经意间,知道了女朋友父亲的举动。
为此,你增加了和女朋友的谈话,更多了解了父亲小时候经历,以及特殊职业所带来的习惯。
然后你基本分析出,她父亲具有超强的控制人格;而母亲多年一直陷入这种争斗中;而你女朋友,则形成了“边界意识薄弱”的心理特质,做事没什么原则。
为此,你不仅看明白了每个人的心理,也分析出了三者的关系。
这就是「分析」,目的是看到事情背后更深刻的原因。
D、更倾向「整合」
「整合」的全称叫「整合思考」。
比如你现在,分析看明白了女朋友一家情况后,不是选择离开,而是去建立一整套关系结构。
你开始布局,“和女朋友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应该怎样帮助她实现自我成长?”
然后“你和她父母怎样建立关系?如何维持父亲控制感,但又在自己掌控范围内。”
最后,你搞定了一切。
这就是「整合」,目的是搞定事情背后一整个系统。
这是横轴,「A判断-B观察-C分析-D整合」。
普通人整天都是「判断」,厉害的人常常使用「观察」和「分析」,真正的高手会「整合」系统。
A→D,也就是心智工具从「低级→高级」的过程。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完美对应这四个阶段:
只用自己价值观作判断的人,都不可一世——愚昧山峰
而不断观察的人,其实是最低姿态——绝望之谷。
不断分析的人,更热衷追寻事物本质——开悟之破。
整合构建体系,模型的人——大师之路。
03
思考,需要通过一定「行为」,作用某个「对象」
「行为」刚刚讲了,那什么是「对象」呢?
厨师做饭的对象是“食材”;摄影的对象是“照片”;写作的对象是“文字”。
那思考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我们画一根纵轴,还是打三个点:「要素-关系-条件」
我们常常说,“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
这个角度,通常就是指这三者。
1、更关注「要素」
比如女朋友的事情搞定了,你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你有很多来访者,都出现了感情问题。
他们一来,往往都是指责,我“男朋友性格有问题”,他“整个人从刚开始到现在,完全变了。”
这就是关注「要素」,“男生a、女生b”,都是感情中,“人”这个要素。
2、更关注「关系」
男生a、和女生b之间,其实有很多中间的关系小人。
它们可能是彼此情感依赖c,也可能是相互学习成长d,也会是彼此疗愈对方曾经伤痛的e。
心理咨询师,往往更清楚:感情除了问题,很可能不是a和b什么问题。而是中间的c、d、e等各种小人,“生病或死掉”了。
这就是更关注「关系」。
3、更关注「条件」
「条件」是指外部的,限制性条件,通俗讲也可以叫环境。
比如一段情感关系的外围:
年入百万or年入十万、房子在二环or城乡结合部、在北上广深or五线城市、父母是控制狂or善解人意…
这些统统都是外部的「条件」。
它们往往不直接影响要素和关系,但却是让舞蹈能够顺利演出的舞台。
刚刚说到的横轴A→D「判断-观察-分析-整合」,是从「低→高」的心智模式。
而纵轴1→3「要素-关系-条件」则是你看问题的「局部→整体」。
OK,我们用一个例子,把整个「思考坐标轴」串起来:
你开发了一款智能烤面包机,该怎么推向市场呢?
如果只是躲在实验室,不断观察(B1)、分析(C1)并改进面包机本身,这就是理工科思维,更关注「要素」本身。
而你的秘书提醒你,应该多关注面包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所以你们开始调研(B2),国内其实有500万烘焙爱好者,比如很多宝妈,他们更享受烘焙本身乐趣,更愿意每次拍照发朋友圈,而不是真正想吃。
所以经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一个洞见:
在烤箱内,放置摄像头。让烘焙爱好者,能够获得面包从发酵到嘭一下烤好的全过程。
最终,你们设计出全世界第一款带摄像头的烤箱。这就是海尔的智能烤箱T3。
但思考这些还不够。如果你要足够说服投资人,还得去研究市场规模有多大?
国内烘焙行业和人群规模的发展有什么?
在5G时代,你们的产品是不是搭上了物联网这趟高速列车?
这些,就是你在思考「条件」。
04
恭喜你,得到了一张「思考全局地图」,也是思考的说明书。
不过你最关心的,是这个说明书该怎么用呢?
一、你能一眼看穿对方的认知水平
·天一冷,你妈让你穿秋裤?
这是什么?A1「判断-要素」——用自身感受或观念,去判断对方是不是冷。
·你找工作,父母硬是给你安排一份稳定工作,并且给你权衡利弊,分析一大堆理由。
这是A1和A3「判断-要素&条件」。
·大学生Green在面试做自我介绍时有点磕磕绊绊,面试官Blue没有立即做出判断。而是通过更多提问,看看学生Green到底是“不够自信”还是“准备不充分”。
这是B1「观察-要素」
·而如果面试官Blue发现,最近自己主导的很多常面试,对方都很紧张,没有发挥应有水平。
她通过统计调研,最终分析出——是自己开场提问方式,以及一些强势的肢体动作,以及室内的光线给了面试者很多压力。
为此,她重新调整了面试方案。
这就包括了B2、C2、C3和D2,她在不断思考自己,面试者,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越往横轴纵轴箭头方向的,每思考一个问题所宫格更多的,思考当然就越全面和深入。
二、训练不同门派的思维模式
不过,也请不要误会。
这个「思考地图」的用法,不是让你每遇到一个问题,都需要从A1到D4把十二宫格都都过一遍。
你点个外卖,不可能把方圆5km所有店铺都统计分析一遍吧。
而面对不同事情,更好方式其实是从一个点,就是一个宫格开始,然后辐射到周围几个宫格,确保把问题解决就行。
比如产品经理做一个产品,最开始的点,一定是B1(观察痛点):
1、观察一个痛点,并通过调研分析大致准确(B1→C1)
2、最快时间设计出MVP,去看看是否验证此前猜想的关系(D1→C2)
3、收集反馈,整合所有需求,最终确定你家产品的方向(C2→D2→D1)
这些不同的路径走向,当然就是不用门派,所提倡的思维模型。
三、开启思考大门
横轴往右,纵轴往上,这些都是你思考方向。
有了方向呢?还不够,还可以深入。
就像一般人的爱情,都是“搭讪→聊天→见面→看电影→酒店→谈恋爱→求婚→结婚→生子”。
但是你可以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啊。
思考也是一样,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更深入下去。
比如如何更深入了解一个人呢?
你刚认识女朋友,HR面试一个公司重要岗位,都需要这个技能。
那就是B1「观察-要素」。
观察,其实都有很多方法,比如调研、提问、像FBI那样侦查。
而要素,比如了解一个人,则要看TA的需求、动机、认知边界、存在感等等...
所以,未来很长很长时间,我都会根据这个最基础的地图,把「思考」这个门类逐渐展开。
让你逐渐建立立体化的思考框架。
05
后面的话
最后,看看为什么大师会说那些金句:
威廉·詹姆斯曾说:
“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是实际上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这基本都是在A1和A2区域「判断-要素&关系」
村上春树曾说:
“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不思考,不思考的人也不会发觉这个真相。”
其实就是因为思考作为一项复杂技能,就像摄影、写作,多数人都没有掌握。
用脑想事情≠思考
身边太多人都不思考了,每次都好想拿个空酒瓶,使劲敲一下。
“长这么大个脑子,为什么不拿来用”。
但是,忍了。
反正大多数人都不思考,我们就享受他们不思考所带来的苟且红利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