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鼓乐看绛州


“世界最精湛的鼓艺在中国,中国最优秀的鼓艺在山西,山西最出色的鼓艺在新绛。”这是2017年11月,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在孟加拉国表演后,当地新闻媒体报道中的一段话。

曾经在丹麦奥尔胡斯艺术节上,奥尔胡斯市长西蒙森先生看完中国绛州鼓乐艺术团的表演后,也感慨说:“多少年了,我们这儿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演出。”

鼓乐齐奏庆丰收,歌舞欢腾迎小康。9月28日,山西省鼓乐大赛在新绛县龙兴塔下的龙兴广场上拉开了帷幕,就算是天空中飘着的细雨,也无法降低人们那如火的热情,现场挤满了从全县乃至全省各地赶来的观众们,他们为铿锵的鼓乐声叫好助威,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手机高高举起,记录下每一个沸腾的瞬间。

这次以“聚力脱贫攻坚,共赴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山西鼓乐大赛”,被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2020年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品牌服务项目、山西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之一,旨在促进和推动全省各地的鼓乐艺术交流。

此次大赛邀请的表演节目有:稷山安福学校的《高台花鼓》,阳泉平定武迓鼓队的《保卫娘子关》,山西舞者鼓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代表队的《西河滩》,临汾市尧都区威风锣鼓队的《霍去病出征》,临汾市洪洞传统锣鼓队的《三结义》,临汾浮山架子鼓队的《庆唐神鼓》,临汾市襄汾阴阳鼓队的《蝶恋花》,长治潞城区鼓乐队的《丰收鼓乐》,晋中市锣鼓艺术协会代表队的《鼓舞晋中》等等,自全省各地的鼓乐队伍同台竞技,他们敏捷灵活的鼓点让人眼花缭乱,展现出了风格迥异,精彩绝伦的鼓乐艺术表演,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绛州鼓乐艺术团作为东道主,表演了备受大家喜爱的:《牛斗虎》、《滚核桃》、《老鼠娶亲》、《鼓韵龙腾》和《秦王点兵》等节目,表演者英姿飒爽,豪情万丈,用鼓说话,以鼓传情,观众们也看得热血沸腾,纷纷拍照摄影。

绛州鼓乐,是新绛的骄傲。

新绛县在晋、陕、豫三省交界的所在,汾河与浍河穿境而过,素有“七十二行城”“水旱码头”的美誉。这是一片温柔美丽的土地,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名“绛州”,《辞海》载称:“锣鼓杂戏”相传起源于山西绛州(今新绛)。

据《直隶绛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载:“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地”、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新绛县申报的“绛州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绛州鼓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绛州是晋国的国都,晋国乐师师旷极力主张“闻鼓声者而悦之”,得到君主的赏识和认可,晋国鼓乐在当时的影响力巨大,名闻天下,远播四方,古时就有“秦筝晋鼓”的说法,自此,晋国鼓乐在绛州土地上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绛州鼓乐分为社火锣鼓和鼓吹锣鼓两大类,鼓吹锣鼓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社火锣鼓则以花敲鼓、穿箱锣鼓、车鼓等为主,绛州锣鼓击鼓的技法丰富多变,曲调旋律刚柔并济,刚劲时音域宽广,声势浩大,那磅礴的威风直震得地动山摇,让风云变色,柔美时,那灵动的旋律好像春风拂过心头,又如和风细雨沁人心脾,令听者入迷,如痴如醉。

其实,“绛州鼓乐艺术团”的前身只是一支农民锣鼓队,是王秦安王老先生组织起来的,他当时还担任着文化馆馆长一职,自从做了这个锣鼓队的领导,他便将散落在民间的鼓乐曲谱和民间艺人汇聚起来,挖掘、整理并创作出了五十多个鼓乐曲目,并且不断地创新发展,经过新绛县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努力,在30年间挖掘整理出鼓谱约有200余首,其中《秦王点兵》《滚核桃》《杨门女将》《老鼠娶亲》《牛斗虎》等经典曲目成为国内外经常邀请演出的热门剧目,于是,这支半农半艺的乡土锣鼓队登上了高雅的音乐艺术舞台。

《秦王点兵》原名《秦王破阵乐》。据说,619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兵从龙门渡黄河,屯兵柏壁秦王堡,讨伐刘武周。新绛县还遗存着李世民屯兵柏壁时用的擂鼓台,当时的人们为庆祝秦王在各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创作了一部表现李世民部队的车轮声、马蹄声、人喊马叫声,并具有气壮山河气势的乐曲 《秦王破阵乐》,《旧唐书·音乐志》有记载:“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当时在唐代军中演奏时,气势浩大。

贞观元年(627)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大宴群臣,演奏了这曲《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633),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乐队的布局为:“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护,往来刺击,以象战阵之形。”李世民请当时著名音乐家吕才教练乐工120人,身披银甲,手持金戟,三折四阵,歌者相和:又命魏征、虞世南改制歌词七首,更名为《七德舞》。同时衣饰又变换为进贤冠、虎皮袜、腾蛇带、鸟纹靴,舞者二人执旌居前引导,每逢元旦、朝贺时,与《九功舞》同时表演。九功为文舞,七德为武舞,乐以鼓为主,声势高昂。

如今的《秦王点兵》融汇了绛州鼓乐的众家之长,由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和尾声六部分组成。各段以不同的演奏技巧,时而带领人们进入肃穆幽远的古代战场,时而闻见千军万马呼啸而至,时而战车轰鸣、马蹄声碎,最后金鼓齐鸣、吼声如雷,把一股惊心动魄的雄壮气势刻印在观众脑海之中。

除了《秦王点兵》,绛州鼓乐艺术团的还有《老鼠娶亲》、《滚核桃》被成为绛州鼓乐“老三篇”。

《滚核桃》中“用鼓说话”的特点更为明显。比如,在“引子”与“尾声”部分,似乎描绘了成熟的核桃先从左侧的屋脊上干透滚落,稍后是中部和右侧的,最后整个屋顶都响起了核桃的滚落声,有几只着急的核桃迫不及待地从屋顶扑向地面,那几声略带沉闷的声响,让你似乎看到地面上扬起了几缕尘土……

而《老鼠娶亲》的绛州鼓乐,通过对绛州鼓乐演奏法和鼓点的改动,鼓声灵动诙谐,鼓乐演奏配合着“姻缘鼓”的情节在舞台上进行视觉化流动,把重新创作的鼓乐曲与故事串联,在观看演出同时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其他的曲目还有很有很多,如果您有兴趣,欢迎大家到古绛州城来,亲自感受一下这里厚重的,数千年的鼓乐文化。

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有很多香港的青少年们到绛州鼓乐艺术团来参观学习,他们来自香港不同的小学、中学、大学或者艺术团,到如今,绛州鼓乐艺术团已经被列入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

2018年10月,绛州鼓乐与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项目,一起走进马来西亚,辗转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以及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柔佛州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的演出获得了满堂彩,有超过130家华人会馆和社团组织积极响应,中马两国及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也有超过10万人参与交流活动,在国内外拓展出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今的“绛州鼓乐艺术团”已经帮助和带动了新绛县很多村镇的经济收入和发展。“绛州鼓乐”作为新绛优秀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曾7次荣获国家“群星奖”金奖,13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演出。

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说:“作为山西十大文化品牌之一,绛州鼓乐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扶持这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符号,让绛州鼓乐带领着更多的新绛县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注入更多新绛元素。”

合着一声声呐喊,那慷慨激昂的鼓声擂响千年古绛州的每一个凌晨,也正努力地敲开每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仿佛听到习大大在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年鼓乐看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