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James Heckman教授曾经做过这样的一项研究:对不同的人群,从出生开始一直记录其生活轨迹。
结果发现,在学前(6岁之前)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最成功,这些人即使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好的教育机会,他们成年后仍然在社会活动中很出众,这都要得益于他们6岁前的优质教育。
而相反,那些在6岁前遭受虐待,无视,胁迫,饥饿,或悲伤的小孩中,有很多人最后发展成为混混,罪犯,或乞丐。
从回报率的角度来讲,教授通过对比幼儿园教育投入,小学教育投入,中学教育投入和大学教育投入,最后发现幼儿园教育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通过多年的研究,教授得出结论:6岁前的教育,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得到很好的学前教育,他的人生高度会达到10。如果他以后够努力,那么他就会达到10,如果不够努力,也许会达到7,或者8。
相反,假如一个人没有得到好的学前教育,那么他的人生高度只能达到7,这个人一生无论多么努力,也只能是7。假如不努力,那就连7都达不到。
相信这一点,很多人会有感触。那就是成年后我们再努力,却始终无法超越某些人。因为我们在幼童期接受的教育,已经为我们写好了这样的结局。
那么,什么样的幼儿教育,才是优质的幼儿教育?
1. 安全感与自信的建立:这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尤其是母亲与子女间的互动。这种陪伴不是指你看手机,然后让孩子自己玩玩具。而是指非常亲密的一对一的互动,包括拥抱,亲吻,对话,共同读书看电视,共同玩耍等等。
父母的参与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感,会让孩子明白”我很重要”。很多留守儿童就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导致极度自卑甚至心理扭曲。
2. 营养的保障和饮食习惯的培养: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吃饭没有规律,有一顿没一顿,还有些孩子挑肥拣瘦,更有些孩子迷上零食一发不可收拾,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按照一日三餐准备营养均衡的饮食,并诱导孩子”完食”。
孩子刚去幼儿园时,我和老师说:我孩子不喝牛奶的,能不能给他换果汁之类的。老师问:是对牛奶过敏吗?我说不是,他就是不爱喝,在家里逼他喝,他就吐出来了。老师说,牛奶有营养,他得喝,没事,你不用担心,我们慢慢来。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说我孩子每顿都能吃完,牛奶也喝了。
我很诧异,问她怎么办到的。她说所有老师小孩给我孩子鼓励,他们一起大喊:补钙加油!补钙加油!我孩子就喝了,果然是有经验的老师。
也正是这样,孩子们会慢慢改掉挑食的习惯。
3. 真善美的教育:比起ABC,真善美的教育,才是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绘本教育就是将一些小故事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来教育孩子们是非对错。
真善美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懂得真善美的孩子,自然会为他人着想,也自然会维持好的社交。
4. 知识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给孩子启蒙的知识,并且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比如家长可以每天陪孩子读书,画画,数数等。这当中需要很大的金钱投入,你不能拿一本皱巴巴的书,就期待孩子可以看上好几遍。
幼儿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为了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你需要购买优质的教材,用具,DVD,益智玩具等,通过变换花里胡哨的教材,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爱上学习。
5. 安全教育:做父母的不仅要时刻保障孩子的安全,还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有一次坐飞机,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孩子因为飞机起飞掐掉了动画片播放而大哭大闹。显然,这个孩子没有受到很好的安全教育。父母要不断地给孩子灌输这些知识:比如说过马路要四处看,坐车要系好安全带,飞机起飞要关闭电子设备等。
不仅要给孩子念叨,还要告诉孩子原因,和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我原来以为孩子小会听不懂,有一次我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说:你要系好安全带,否则你会被甩出飞机。没想到原本不愿意系安全带的孩子,马上就乖乖让给他系了。
大人往往低估孩子的实力,其实很多道理,孩子是可以听明白的。
6. 自主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想问题,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能不包办代替的就绝对不要包办代替。
从2岁到3岁这段时间,家长就要有意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能力,即使他们一边用勺子一边用手,家长也不要喂。多洗几次衣服,孩子就能熟练使用勺子和筷子了。
要想培养孩子自主的能力,首先要乐于接受孩子的失败。比如孩子吃饭洒了,尿裤子了,不要吼他们,而要鼓励他们下次做好。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一样,比如问孩子2加3等于几,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而要引导孩子去自主思考,追寻答案,比如可以给孩子几个糖,让孩子用道具来解答。
总结一下,孩子6岁前的教育,至关重要!如果你真想做好父母,那就一定要在这六年里倾心付出。
你以为几岁儿童啥都不懂,你先打几年游戏或看几年电视剧,等他们大了再教育,却不知那时候已经晚了。所以,希望宝爸宝妈们,能更多关注学前儿童的教育。因为你6年的付出,能换来孩子一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