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锅底山后记

最近加入本地一家户外俱乐部,主要是户外爬山,每周末都有户外爬山项目。


徒步一直以来都是我喜欢的运动项目,徒步登山是一种新的体验,登山是一种高强度的户外运动。


总共四次随队爬山,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浙皖交界处的锅底山了。那天周末,天不明就集结好队伍出发,两个半小时车程到了山脚,整装后就开始登山了,我不是第一次登山但也属于初学着,心情自然也是非常激动了。因为年轻,跑在队伍最前面,帮领队扛扛旗,探探路什么的。


不过这个天气不是最好的徒步天气,九点的山脚,细雨绵绵,幸好登山的路都是石台阶,不算滑,但雾气很大,视线只能看到几十米。


图片发自App



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爬了一座山头,就下山了,爬山不累,下山却很险,下山的路特别陡,几乎是垂直下的。第一次这样下山,几乎是冲下去的,自己感觉没什么,可后来想想真的很危险。我们上山是江苏境内,下了山,一问村上百姓,我们到了安徽境内,很神奇的感觉,记得几年前在天堂寨的山顶也感受过一山跨两省。等会再翻一座山,就到浙江境内,感觉会更棒。


穿过几百米的村庄,就进入下一座山,因为大雾,看不到山顶山脊或山坳,还好有老乡指路,我们走了爬山的“大路”,但错误也随即开始了。


我们顺着大路一直走,走到山的深处,看到有水冲刷的水沟,里面都是各种石头,但两旁的山林没有路,好走的就是干涸的水沟,外露的石头使我们有了着力点往上爬。我和领队在最前面不停的开路往上爬,后面的人也努力的跟着爬,但这段路的的确确很险很难爬,最险处需要用绳子借力。但越接近山顶,我们发现越来越难走,最后直接走到悬崖处,悬崖顶就是这座山的山顶。悬崖峭壁,直溜溜在我们眼前,却无法征服它。我和领队心里明白,我们俩凭借绳子可以爬上去,可一行的其他队员都是大叔阿姨年龄的登山者,他们委实爬不上去,再说我们要考虑安全!


图片发自App



只好原路返回,领队感觉到能爬山的路应该就在附近,需要往两边找,我们边下边往两边探路。还好从山坳往左偏离一百多米就找到爬山的路(登山的路有很多户外留下的标记),这时不禁能听到一些队友的埋怨,我也很累很饿,时间也快一点了,爬了好几个小时饿是难免的。领队坚持爬到山顶再集中休息补充营养,因为中途休息很多人就不愿继续爬了,而下山也不是原路返回。


图片发自App



又爬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前沿队员终于到达顶峰,我翻看地图,原来返回点跟顶峰近在咫尺,只是悬崖相隔无法攀爬。在顶峰我拿出背包中准备的零食,分给其他人一起吃,同样队友也会分好吃的给你。而最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一位领队大姐点起了便捷炉子烧起水下泡面了,在山顶那香味太诱人,跟他们不熟又不好意思上前去讨要,虽然她也分给其他队员一点。


山顶上大雾依然笼罩,但顶峰的景色很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然山顶的风也很大,特别的冷,也不能久留。下山也就这样开始了。


图片发自App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话一点不错,下山也很抖,而且不是直下的,也穿越几个小山峰,往下又往上,反复了几次,最后我也感觉到大腿肌肉酸痛,这还不是最难受的……


随着下山进行,我们又犯了错误,走着走着走到山坳去了,山坳深处是下雨时雨水流下冲刷的水沟,特别险,因为地面湿滑,很多人都摔了几跤,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滑倒滑了四五米摔倒,好在反应及时稳住了。领队感觉到错误又迅速带我们偏离山坳往山脊搜路,直到下到山脚。


到了山脚已是下午四点多,雾也渐渐散去,仰望面前大山,我们从最左边爬到山顶,从山顶翻几个山顶从右侧山脊下山。而我们走错的山坳就在最高峰的腹地,我突然明白山脊山坳山背的道理。


此次爬山全程有十三公里,几乎都是山路,耗时七个小时,我虽没有达到身体极限,但也累的够呛了。全程共有四十人,两名领队,两名中队,两名收队。四十人的爬山队伍前后拉了有两百米远,安全起见,组织方考虑还算周到。


建议:爬山是高耗能高危险运动,爬山前需要做足准备。例:饮用水、干粮、手机地图、专业领队、衣物、鞋等。最重要的是爬山要带足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爬锅底山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