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

犹太民族被称为“书的民族”。据说,犹太人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品尝书的香甜。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让很多犹太孩子从小就觉得书很甜很香。

犹太人用诸如此类的不可思议的方式教育孩子,让这个颠沛流离、饱受灾难的民族向世界贡献了大量优秀人才,如科学家爱因斯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文学家卡夫卡、政治家基辛格等。

犹太人认为,孩子越早学习越好。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会主动和孩子说话,播放音乐给孩子听,在家里布置十分精美的图画。

犹太人的幼儿教育从读经开始,以阅读和背诵《摩西五经》和塔木德经》为主。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求他背诵厚厚的《摩西五经》,因为家长们认为这些经文是犹太民族智慧的结晶。有意识地让孩子背诵经文,能够为孩子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犹太家长并不要求孩子盲从知识。孩子4岁时,父母就教育他世上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他们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或观念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思维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也难怪有那么多犹太人成为世界级的大人物。

做人要先学会尊重。犹太人非常注重家庭伦理。在犹太人看来,一个连父母都不尊重的孩子,将来很少会尊重身边的人。我们常说,家长和孩子要相互尊重,但这样的尊重是有一定底线的,我们不能一味纵容孩子,让孩子霸道地欺压父母。

犹太家长要求遵守家庭伦理并非恃强凌弱,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上的。《放下孩子》一书中说:“犹太律法要求成年人为年长的父母提供饮食、衣物、住处和照料,就是说不要忽略或者遗弃父母。”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犹太律法指出他们应当:“始终和颜悦色地和父母说话;别在他人面前顶撞父母;尊重父母和别人的隐私;不要占用父母的餐桌位子;尊重继父继母。”

犹太人在吃饭的时候,非常注重餐桌文化,孩子在家中有固定的餐桌位置。假如家里来客人,孩子会很有礼貌地在门口迎接打招呼,陪同客人入内,并热情地为客人提供食物和饮料。孩子在谈论他人时,必须怀有敬意。这些社交法则都是父母平日所教育的。

不主张过度保护。家长要过度地保护孩子源于某种焦虑和恐惧心理,一旦这种心理非常强烈,会演变为溺爱。但犹太人却不那样做,他们更愿意放下孩子,让孩子自由驰骋于天地间。

犹太人很早就告诉孩子要有危机意识。《塔木德》中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有一个故事说,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大人把孩子放在窗台上,让他往下跳,大人则在下面接着。直到孩子觉得安全,便鼓起勇气往下跳,而大人果真接住了孩子。两次之后,孩子对大人产生了信任,可当孩子第三次往下跳的时候,大人不接了,孩子摔在了地上。孩子哭了,大人却笑着说:“你凭什么认为我会每次都接着你呢?”这一教育方式是否过于残忍呢?可能大家会认为孩子还小,本应该将世界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美好教育”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从小拥有忧患意识同样重要。

重视职业教育。《塔木德》上有句名言:“凡不教育子女学习职业的人,便是教育子女从事盗窃。”

犹太人是允许惩罚孩子的,因为这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犹太人对孩子的惩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撤销物质性承诺,如收起孩子喜欢的玩具,不给买原来答应好的玩具等;二是撤销活动承诺如不带孩子玩,不给孩子讲原来答应讲的故事等;三是精神上的惩罚,如批评、斥责、情感上的冷落,也就是暂时“撤回”对孩子的爱等。

从小培养理财意识。犹太人并非天生就具备理财能力,而是从娃娃抓起。等到孩子能够说话时,父母就让孩子辨认钱币。父母会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明白钱的重要性。父母还会让孩子懂得钱的来之不易。

孩子稍大一点,父母便会教给其“以钱换物”的思想,并会让孩子通过打工获得零用钱。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帮助家人打扫卫生、除草、跑腿、洗衣服等,都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而这些报酬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即一律同工同酬。

孩子到十多岁的时候,父母要他们执行开销计划,写出每一笔开销的用途,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钱,不浪费钱。长此以往,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管家”和“理财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