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川字桩】内功桩功第二类

内功桩功第二类:川字桩

        我们内功桩功体系的第二个,就是川字桩。川字桩是李雅轩这一支传下来的。叫川字桩是因为站位就像四川的“川”的三竖:左脚站一竖,中间那竖是不能站的,右脚站第三竖,就四川的 “川” 字的一、二、三,三竖。

        以前最早的桩,叫弓步桩。即前脚百分之七十的重心,小腿和大腿成直角,后脚蹬撑,成弓步桩。弓步桩是从战场上的大枪步所演化而来的,因为在战场上千百人都拿着大枪向前,那么他们就要站成一条线。包括少林,他们都是一条线,拳打一条线。那么大枪把它放在胯上向前,这样蹬后脚,大枪才能向前扎,这个所们形成的叫做弓步桩。所以说很多拳打出来是这样的,那么重心百分之七十在前,蹬后脚,后脚百分之三十,形成的大枪步。

        然后杨式太极发现大枪步没有左右的稳固,那么把它调成川字桩之后,左右也会获得稳固,前后也有稳固性,所以形成了川字桩。川字桩的演化从前脚重心的百分之七十,逐渐到了百分之五十,那么这样身子就守正了,叫立身中正。再往后演化,演化到了我们现在形成了叫虚步桩。虚步桩更有利于提胯、圆档开胯,所形成前虚,前脚的重心完全放空,放到后脚,后脚要圆档,所形成的虚步桩。这个就是从大枪步到川字桩再到虚步桩的演化过程。

        马步桩是指在马上打仗的时候用的,川字步是步兵在地面的大枪步,虚步桩是更有利于,以前古代叫作游场,所谓游场是指民间武艺的打斗,而不是用于战争的,所以现在我们用的都是虚步桩。

【视频链接:川字桩演化20200909】

【音频链接:川字桩2020年9月12日】



川字桩内功二式

        太极内功,桩功的第二大类是川字桩。川字桩就是像四川的川,三竖,一定要把中间那竖留下来,站在第一竖和第三竖,形成的前后步。川字桩是由弓步桩演化而来的,弓步桩前脚是九十度,后脚蹬直,这样就抵御前面来的冲击力。川字桩就在弓步桩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后脚的圆档开胯,不是直接的向前蹬。圆档开胯之后就可以将前进的力旋转,形成左右的转化。川字桩,我们将桩功提列出两个内功的架势,一个是推窗纳月,另外一个是搂膝拗步。搂膝拗步左右连做,就可以形成猫行步,也就是所谓的猫步。我们将这两式记录下来。

【视频链接:太极罗老师内功川字桩二式20200918,川字桩对练20200919】

【音频链接:川字桩二式2020年9月18日】


推窗纳月

        推窗纳月是在向下沉的时候双膝向外旋,形成圆档开胯。在双膝向外旋的时候,一定要将盆骨向上翻,提起来,也就是提胯。提胯、落胯、圆档开胯。圆档开胯的时候盆骨依然要提着,而不能往下,往下就会形成埋头撅屁股。提起之后,往下圆档开胯,双膝向外旋转,带动脚的内侧形成一个空。就像一个盆子,把它盖在地上一样,形成一个圆。这样的川字桩它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左右,形成的一个圆的转化,而不是像弓步只能前后支撑,所以川字桩在拳式里面用的很多。推窗纳月双手向上的时候提胯,向上拉脊柱,双手抱球,然后推出,然后左右式互换的,这个主要是练圆档开胯。


搂膝拗步掌

        搂膝拗步掌,如果不加手,既成猫行步,灵猫缓行。一开始比如说每天打一百个搂膝拗步掌,在换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出的这只脚要形成川字桩。左搂膝拗步,左手从左膝搂过,右手一定要注意不是向前推,而是向左前方旋转。随着圆档开胯整个向右旋转,手向左旋转,形成一个像拧毛巾的拧劲。这样的圆档开胯才可将人发出,把对方打来旋转而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2.2.【川字桩】内功桩功第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