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一五) 【原书卷九·五二】
世有口头俗句,皆出名士集中:“世乱奴欺主,时衰鬼弄人。”杜荀鹤诗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罗隐诗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崔戎《酒筹》诗也。“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南宋陈随隐自述其先人诗也。“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宋人笑赵师睪欲附范文正公祠堂诗也。“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古乐府也。(袁按:见《七修类稿》所引。)“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邺诗也。“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女真蕙兰诗也。“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张唐卿诗也。“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邵康节诗也。“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徐守信诗也。“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自家扫去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并见《事林广记》。“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见唐人逸诗。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唐•杜荀鹤《感寓》诗:“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晚唐诗人。《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崔戎,(780年—834年),字可大,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玄暐从孙。举明经。宪宗时入为谏议大夫。后任剑南宣抚使,还拜给事中,文宗时任华州刺史。华州旧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崔戎到任后,却分文不取,并在离任时,将此钱充作军用。崔戎去世前一年,升任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在他离华州时,百姓闻讯,恋留挡道,泣请留任。为挽留他,甚至有脱其鞾(鞾,音xuē,古同“靴”),断其镫(马镫)之举。崔戎只好于夜单骑悄然离去。“脱鞾”,此后成为一段佳话与典故而留传下来。大和八年五月卒,赠礼部尚书。
酒筹,又名酒算、酒枚,古代中国筵席上饮酒一轮谓之一巡,用筹子记巡数,称之酒筹。后来,读书人为助酒兴,想出许多赌酒方法,如作诗、对联、猜谜等等。晋代嵇含 《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馀, 南海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约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监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亦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
朱湾,(约公元766年前后在世),字巨川,号沧洲子,西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徵辟。工诗,善于咏物。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厚币邀至,署为府中从事。日相谈讌,分逾骨肉。久之,尝谒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以书作别,尽吐牢骚。遂归会稽山阴别业。著有诗集四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今日陪樽俎,良筹复在兹。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莫怪斜相向,还将正自持。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陈世崇,(1244年—1308年),临川(今属江西)人。居抚州崇仁。陈郁子。并称“临川二陈”。宋末元初诗人。随父入宫禁,理宗景定四年(1263),充东宫讲堂掌书,兼两宫撰述。度宗咸淳元年(1265),任皇城司检法。因其父有词讽贾似道专权误国,为贾似道忌,遂归乡。入元不仕,专心著述。元至大元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幼随父习诗文,思维敏异,作品清丽,为时人称道。著有《随隐漫录》12卷,多记同时人诗话,南宋故事言之尤详,皆为珍贵资料,收入《四库全书》。今传本仅5卷。今录诗九首。事见《四库提要辨证》卷一八《随隐漫录》引《临川陈氏族谱》附周端礼《故宫讲陈公随隐先生行状》。宋•陈郁《闭户》:会到心清有妙香,蒲团纸帐任更长。闭门不受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赵师睪,字从善,号东墙, 南宋宗室,宋太祖赵匡胤八世孙。宋孝宗年间进士,官临安知府,工部尚书。工书画诗词。因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其为取悦权臣韩侂胄而学狗吠之事,被后人耻笑,称其“狗叫尚书”。另:赵师睪的“睪”字作何音?何解?据《古代汉语字典》记载,“睪”字有四种读音,一读“汗”音,释义为深远广大的意思;一读“义”音,指伺视,窥视;一读“泽”,一种香草名;一读“高”,通“高”,古同“睾”,也就是睾丸的睾。至于在赵师睪的名字中读啥音,史书上无记载,故不得而知。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及第,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七修类稿》,为明代学者郎瑛的一本笔记体著述,是他致力于学问考辨的一部专著。该书考论范围极为广阔,以类相从,凡分七门。内容或测天地之高深,或明国家之典故,或研穷义理,或辨证古今,或掇诗文而拾其遗,或捃事物而章其赜,以至奇怪诙谑之事,无不采录。考论严谨详明,能驰骋古今,贯穿子史。且有许多内容,为史书所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曹邺,(816—?),唐朝诗人。字邺之。阳朔(今广西桂林)人。大中四年(850)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后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读李斯传》: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女真指女道士。《赠邻女/寄李亿员外》: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按:韦毅《才调集》将这首诗直标为《寄李亿员外》)
张唐卿,(1010年—1037年),山东青州(今山东淄川)人,字希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状元。十七岁时,曾以诗文拜谒韩琦,韩琦对其才华甚为推重。中状元后,任陕州通判。期间,处事干练,决断如流。后因父病故,悲痛过度,吐血而亡,年仅二十八岁。“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张唐卿诗,仅存句。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的园宅,自耕自种,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徐神翁,(1032年—1108年),名徐守信,泰州海陵(今江苏如皋市)人。生於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十九岁入天庆观,供洒扫之役。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遇异人授道。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去世,享年76岁。他得道後,测事颇准,但仍常携一扫帚,洒水扫地。人们呼他为徐二翁。发运使蒋颖叔,根据经书中有“神公受命,普扫不祥”之句,称为“徐神翁”。宋哲宗无子,为皇位继承人举棋不定,遣使询问徐守信。徐曰:“上天已降嗣矣!”再问,只书“吉人”付之。后来,正与徽宗赵佶相符。从此,神翁名声大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皇帝下诏,赐徐守通道号“虚静冲和先生”。此后,他三次被召赴京师。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二十日,“解化”(即“羽化”,道士去世)於上清储祥宫之道院。赠“太中大夫”,葬泰州城东响林东原。宣和年间,建升真观以作纪念。宋·徐守信《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汲汲光阴似水流,随时得过便须休。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与儿孙作马牛。”
《事林广记》,日用百科全书型的古代民间类书。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陈元靓撰,经元代和明初人翻刻时增补。陈元靓也可能是建阳(今属福建)麻沙书坊雇佣的编书人。
江为,生卒年不详。建阳(今属福建)人。习儒术,初游庐山白鹿洞,师事处士陈贶。酷好诗句,学诗20余年,有风雅清丽之态。南唐李璟时,至金陵赴进士试,以不喜辞赋策论,屡不第。后与人谋奔吴越,事发被杀。生平见《五代史补》卷五、《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为工诗,《白鹿寺》诗,深得中主称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江为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5首、断句2。《临刑诗》: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诗句转化成为谚语,在我看来,是对诗人莫大的肯定与赞赏!诗人只有写出了众人共有之心、之情,才能够引起众人之共鸣、传诵。在传播过程中,有了一些文字上的变动,比如“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与儿孙作马牛”变成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自家扫去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变成了“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这是为了说起来朗朗上口,更加口语化,也更加利于传播。我真切期盼我们这一代人创作的诗句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积淀,也能转化为谚语,不要怕人家改动,也不要怕人家说俗,大俗即大雅。世间人皆死,谚语不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