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述职有哪些叙述逻辑?

       接近年末,有小伙伴留言说你可以聊一聊年终述职应该如何写,今日临时起意,也聊一聊年终述职,所思所得与诸分享。

        5w2h下的年终述职

        对于年终总结这个场景,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会陌生,但是我们却很少对年终总结进行过总结,如果这是一个小项目,我们应该如何确定项目边界,如何确定工作内容,又如何循序渐进的完成呢?我们可以用5w2h来尝试下更好的来打开思路理解问题。

         what:初看题目是我们需要完成一份年终述职,如果将边界再定义清楚一些,我们需要完成的是(现状-过去)在工作维度中的增量部分,这是内涵,而以此为展开的外延是什么呢?是内容与成果,成长与不足,收获与感悟,资源支持与个人思考,下一步计划等等基于这个核心增量内涵的外延。所以,明白了这一点,首先找到自己这一年的增量到底有哪些,尽可能多的找到工作记录,形成大素材库,就是我们厘清这个问题内涵的关键第一步。

          who:笔者给这里的who下一个定义,叫做干系人,我们在讲项目管理的时候提到过,只有干系人都满意的项目才是好项目,所以找到年终述职的干系人,有助于我们更好从人的维度来理解问题。首先是自己,自己的职位角色是什么?年初的目标是什么,KPI是什么,都需要先理清楚。其次是谁来听述职,是公司领导一对一还是一对多,如果只是领导的话,是听觉型的领导还是视觉型的领导?再者是与你一期述职的同事伙伴都有哪些,他们工作是否与自己有重合部分,至少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我们的干系人,才能更好的心中有谱。

           why:一开始笔者想在这里写我们为什么要年终述职,其实应该反过来问,通过年终述职我们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得到认可?加薪升职?更好的展示一年的工作成果?这里没有限制,但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牵着后面的内容往前走。

          when:什么时候述职,写到这里其实更重要的是时间点倒推,在智商环境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准备的更充分,有利于将内容打磨的更完整。有句话叫做,下手要早,但出手要慢,说的就是这个层面的逻辑。

          where:物理位置中,在哪里述职?在思路梳理的位置中,我们的工作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哪里是阶段性的成果,它就像是预先找到的一个标记,扎在了你的工作流的位置中。

           how: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梳理这条,什么形式,是PPT还是word,是讲得多,还是说的多,如何叙述,用何种逻辑能够更清晰表达清楚,自己的格式是否支持公司的述职之处的设备?需要分为几步去操作,每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how  much:程度分析,我们需要投入多少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多少时间用来整理,多少时间用来撰写,多少时间用来调整,我们需要讲多久的述职,起承转合如何配合,讲到什么程度,这几分钟怎么分布,每一段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他们是否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总目标?

         年终述职有哪些可参考的逻辑?

         我们用5w2h定义完边界,其实很多问题的轮廓就会更为清晰一些了,可我们可以把基本的思路分为三步,条理清晰的列出工作内容,形成素材库,对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分类,重新组织叙述逻辑,最后进行抽象概括,加之调整完善成型。我们说这一年的增量是内涵,如何组织和叙述这个增量,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1.时间轴叙述

         其实这个是我们最常用的叙事逻辑,它的核心是点和段的应用,从大的来说,就是昨天今天明天,小一点来说,比如你在不同季度不同月份的工作内容的划分,在不同阶段的总结归纳,在初始阶段如何,发展阶段如何,冲刺阶段如何,收尾阶段如何,还比如不同阶段的衍生的认知变化,我在第一年中述职是用这一逻辑叙述了自己的工作,第一阶段我是观察者;照葫芦画瓢,第二阶段我是配合者:摸得着头脑,第三阶段合作者:有章法可寻,第四阶段我是实践者;胆大心不大。那么什么是点呢?是我们工作中的里程碑事件,比如我在哪些节点时完成了A项目,搞定了B计划,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什么效果等等。

        2.工作内容划分。

         这个点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对我们工作进行分类认知。根据工作板块的切分?根据工作重点?根据工作数量和周期?在这里笔者给出2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我们可以尝试用“防守型任务,进攻型任务,创新型任务”来概述自己的年内工作,另一个是我们可以通过主次关系来描述工作内容,重要性程度不同,展现篇幅和内容也不同,尤其是听众眼里的重要程度划分。

        3.关键词叙述。

        这个方法不难,就是将我们的工作重点部分突出出来,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数字,比如几个节点,获得了几个奖项,完成了几门课程,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关键性成果或者想要突出的内容展示。

        4.切换视角叙述

        一般来说,我们的总结无外乎工作内容,成长收获,短板补足,资源支持,未来计划,那么如何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划分呢?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个不错的story line,用四个小标题描述了自己的工作总结,分别是我在这家公司经历了什么?这家公司带给我了什么?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觉得还需要什么?

        5.比喻叙述

        其实这里可表达的比喻就很多了,工种比喻,项目的落地可以比喻成一个怀孕的妈妈,成长的过程可以比喻成一个园丁,解决不同问题的内容可以比喻成一个医生,老带新的成长可以比喻成一个老师,每多一种角色的比喻,将工作的学习比喻成常见的动作或经历也可以展开叙述,比如游泳,减肥,也就可以划分出来很多阶段,依次叙述。

        总之,下手要早,出手要晚,逻辑要自洽,思路要清晰。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114期)

1.取款机的口中设计

嘴型设计中的电话卡

      虽然电话卡的形式已经几乎不见,但是这个设计笔者想要表达的是“嘴”的设计,凡事涉及吞吐卡的地方,都可以用嘴的设计来阐释,我们再扩大一些外延,有吞吐逻辑的产品都可以延伸为这个动作的设计比喻。

2.购物车中的公益广告

你购物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做公益

           今天有一则《这块屏幕,可能改变世界》火遍了朋友圈,其实公益性的传播,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小切口袒露大感情,这则广告通过购物车+贫困儿童的生活场景,带来了购物直触人心的场景既视感,让人购物时不禁想到慈善。

3.可以折的巨幕广告

多芬的拐角广告

       这则广告有两个有趣的点,一个是其拐角的运用,一个是其翻折的广告效果。翻折的幕布就像是遮挡住广告女主的天然围挡,让女主攥在了手中。我们说在最开始的一期里,我们写过BBC的拐角广告,他适合那些两面性不同的场景描述与表达,这里是一边用作场景,一边用作广告说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终述职有哪些叙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