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一个系统的模型

image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一百七十九天

前面几天,我们了解了系统中的五大基本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滞后效应,那么,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看似复杂的模块,搭建起自己所需要的模型呢?

我们以刘润老师创办的咨询公司为例,来看看这些模块是如何应用的。

首先是变量,我们知道,变量包括了流量和存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核心存量,那么,咨询行业的核心存量是什么呢?

当人们在面临决策的时候,会发现很多要素,看起来都很重要,对于咨询公司来说,成功的案例很重要,深刻的洞察力也很重要,声誉口碑同样重要,还包括写作水平、演讲能力等等。

那么,怎么找到最重要的那一个要素呢?

这时候,我们要试着通过因果链,来寻找这个最重要的要素。

在创业初期,最关键的因果链,就是通向收入的因果链,那么,是哪个最重要的“因”,能导致收入这个“果”呢?

咨询公司在大部分人眼里,其实不是很靠谱的,开一家公司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既不需要机器设备,也不需要购置厂房,甚至连库存产品的资金压力都没有,靠的就是咨询师的一张嘴。

很多人不相信咨询师的能力,于是交易成本非常高,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往往新开的咨询公司,要存活不容易。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咨询公司想要存活下来并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客户相信你的能力,换言之,你要有良好的声誉。

于是,关键的因果链就是:声誉→(+)收入,刘润老师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定下来一条铁律:

绝不去客户现场做售前

也就是说,客户想要做咨询,必须到咨询公司的办公室来,如果不愿意来的,就说明这个客户并不重视该咨询公司的声誉,只要不是靠声誉赢来的客户,都不是真正的客户,即便努力争取,最后成交的概率也比较低,还不如花时间继续提升自己的口碑,以方便将来的生意。

在确定了声誉这个核心存量以后,我们的系统就要围绕其展开:

第一,要建立起增强回路;

在初期,你的成功案例可能不多,那什么才能推动声誉提升呢?答案就是:好的作品。作品可以通过你的文章、你写的书、甚至是你的互联网上的思想来呈现。

要有好的作品,这时候你就必须有一定的学识,你要有解决过具体的问题,参与过真实的案例,才能有独到的见解。

如何积累学识呢?那又得靠你的声誉,才能参与大量真实的案例,从而提高学识水平。

于是,这一个增强回路出现了:

image

(图片来自得到)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增强回路后,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增强回路来进行,这样才能将尽可能多的资源,都用在提升声誉这个重要的目标上。

第二,要意识到调节回路;

当你的增强回路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你要清醒的意识到,你的天花板在哪里。

咨询是一对一的服务,咨询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的公司发展会到达一个瓶颈的位置,如果盲目地扩张,降低了服务质量,最终反而会影响你的声誉。

因此,团队扩大要谨慎、业务量的增加要控制,最重要的,还是要去打磨自己的增强回路。

第三,理性看待滞后效应;

你的声誉、学识、作品,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能看到效果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刘润老师采用了饱和式创业的办法,把战略资源提前投入,让结果尽可能地提前出现。于是,为了达到每一个果,都设计了三个因。例如,为了推动声誉,同时采用了公众号、微博、抖音这三个因。

最终,呈现出来的完整系统,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image

(图片来自得到)

看起来复杂的咨询行业的创业工作,通过系统的搭建,很容易清晰找到重点和突破口,然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先建立一个模型,然后依照模型的路线行事,这样才不会变成无头苍蝇,看似努力很久,最终却偏离自己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搭建一个系统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