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式思维」|疏桐谈教育

在如今信息过载的时代,面对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观点,如何避免随波逐流,具备自己的判断力,这将是家长们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不知道大家对小孩子问 「为什么…」这个现象怎么看待。是心里一个激灵觉得自己孩子都可以问这么高级的问题了,还是有些厌烦地觉得这小鬼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我觉得大家应该先是第一个反应,然后渐渐在孩子的“狂轰滥炸”下变成第二种反应的。

这都是可以理解,但不管怎么说都要对孩子问这样的问题采取「耐心和支持」的态度,因为这是他们在对周边的事物making sense(变得有意义)的过程,更是培养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高层次思维)重要的一环。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之前看到王思聪的微博回答,发现他并不是简单的富二代,他的回答都堪称「批判式思维」的典范:

一个网友用1w元提问「房价是否过高?以及如何看待年轻人用父母钱买房」的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

“我觉得,上海的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性。这就导致了上海不再是上海人的上海,它甚至都不是中国人的上海,它是全世界人的上海。全世界有钱人都会选择来上海投资房产,所以房价高是理所当然的了。还有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喜欢买房,不喜欢租房住(结婚的时候婚房如果是租的感觉不大行)。这点我觉得非常不理智。”

接下来他用经济学算法验证了他的理论。

如此,从观点➡️理论分析➡️论据➡️结论,一套完整的批判式思维方式便完成了。

批判思维能力:

分析+沟通+开放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

知乎上有个易懂的「批判式思维」解释:

“「批判式思维的人」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用各种方法证明相关事物的真实性。如果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会通过学习来攻克,用尽一切方法把事物的来龙去脉搞清。”

对于如何塑造这种批判式思维,王思聪表示:

西方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拥有自己根据证据和逻辑判断出的自己的想法,并且不容易动摇。

中西方教育很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

西方教育是抛出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做实验、统计数据等各种形式论证这个观点,而只要你能论证你的观点,说服大家,并没有结果的对错。注重的是研究发现的过程。

而中式传统教育是沿用「四书五经」而来的应试教育。老师直接教给孩子们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虽然知识本身非常重要,却忽略了很重要的「研究过程」。

如此一来,孩子们便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即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完成功课,慢慢的便忽略了思考“为什么”的能力。

这就是为何王思聪可以思考出「上海房价为何高?以及是否应该用父母钱买房?」的问题。

思维方式是需要培养的,而且越早越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孩子从0岁~5岁是迅速吸收知识以及技能的年龄段,这段期间孩子用他们的所有感官在学习,模仿周围发生的事物。

比如学习走路,说话,拿笔,换衣。这些都是行为学习,是我们生存的本能。

而相对于思想层面,批判性思维更注重的是:

「你怎么看?」

哈佛大学曾经有这样一个课程:

让去深造的老师们用一整个学期观察月亮。

起初大家都非常疑惑,有谁是来哈佛看月亮的?

老师要求大家每天记录观察,并构思问题。

慢慢的,多数人惊讶的发现自己对每天抬头可见的月亮知之甚少。

起初大家的问题很简单:

月亮什么时候升起?在哪里升起?

为什么它今天早上8:45还挂在天上?

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在日志上画下月亮的样子,记录下所看到的,不断思考。然后把自己涂画的记录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而老师就这样听着大家的讨论。

自始至终,老师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只是推动大家去思考。

这节课程的目的,并非教会老师们“什么是月亮?”或者“为什么会有月亮”之类的。

而是希望大家获得通过自己方式「探索」与「发现」问题的乐趣和方法,从而培养「批判式思维」的习惯。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可以在孩子1~2岁的时候就锻炼这种思维能力,而锻炼的方式可以变得很轻松,很有趣。

01 有选择的玩耍

平时在家里设置超过两种玩耍空间(积木搭建/过家家/艺术空间/图书角)来供孩子选择。

这样孩子不仅可以探索不同的玩具来锻炼不同的skills,同时也慢慢了解到自己会更喜欢玩什么。

在搭积木的时候,如何让积木保持平衡不倒?

过家家时选择什么厨具来做小蛋糕,选择什么角色来照顾baby?

画画时怎么用画笔可以画出自己想要的曲线?

搭积木搭累了,是否想去图书角读本书?

假装厨师的时候需要一个助手?是叫妈妈还是叫爸爸?

这种随心的玩耍下不经意地选择和思考更可以锻炼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给今后更复杂的思维塑造打下基石。

02 给孩子思考空间

家长有的时候看到孩子struggle(犯难)就喜欢马上给孩子解开难题。

其实应该尝试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可能刚开始会比较困难,但只要坚持让孩子遇到问题时自己先思考为什么(why?),或者怎么做(how?),慢慢的孩子的思维习惯便养成自己先思考问题,不懂再问或者想办法解答。

这是孩子努力用小脑袋瓜making sense的过程。

03 问开放性问题

当然很多难题是孩子自己解不开的,作为大人们我们再给他们时间的同时可以给予提示。

那就是问开放性问题:

“你有什么主意吗?”

“你为什么不把他放在这里呢?”

不管答案是什么,哪怕我们觉得答案很荒唐,也要继续鼓励孩子多想,多表达。之后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然后问孩子觉得如何。

04 假设... 那么你觉得...

做一些科学小实验:

比如颜色混合,或是火山喷发实验。

做之前要问问孩子他们觉得会发生什么,让孩子亲自动手做实验。

在颜色混合的实验中,大人也许就加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来制造出橙色。

这时候让孩子多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实验走向,红色和黄色的比例可以随意选择添加,也可以加三种颜色,引导孩子观察变化,经常问他「为什么」

试着让孩子解释他这么做的原因,以及他的假设。

除了在玩耍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孩子淘气得到的后果也可以影响他们下次做的决定:

比如跑得太快就跌到了;

吃太多糖牙齿会痛的原因...

建议家长要允许孩子“跌倒”,犯错误,然后耐心和孩子讲因与果。

只有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到了,才会把它深刻印到脑海里,以防以后反更大的错误(痛定思痛)。

同时也了解到了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没有一直享受的事情,也没有一直受煎熬的事情。

面对学龄前儿童,家长更多培养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生活认知态度。

儿童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如果家长本身就具备「批判式思维」,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形成如此的思考习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寻,多问孩子「为什么」,启发孩子的好奇心理。

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答案,那就冷静的告诉孩子:

“我也不知道欸,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并且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更不用说我们人类。可以把每个人区分开的不是相貌,不是声音,是独特的思维方式。

请从小就发觉和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然后从简单思考慢慢进化成复杂思考,让孩子把他周围的世界点亮,而不是仅靠别人的光,这样他的生命将更有意义。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两人同行,1人免单~

疏桐魔力牛津自然拼读课程邀请你和小伙伴一起来参加~

在线直播1v6小班教学形式,1个月就让孩子爱上英语!

适合对象:4-8岁

现在分享朋友圈即可获得免费正课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式思维」|疏桐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