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

1、知识框架

2、主要内容及感想

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检索中,发现我以前就是这样的老师,心里总有一种比学生的优越感,以后要学着观察自己的想法,当这种想法出现时,要时时提醒自己。)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是机械的冰冷冰冰的,阻碍了爱的交流。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是当今人们对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已经意识到现在比将来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现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性。若是学生能意识到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个冲动。若是能意识到这些,那么就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性平等的,求知识或智慧的人进行赋予爱心的交流。人的自我生成上,需要尽全部人性去冲破的阻力。首先绝对的阻力是每个人在本质上的不可改变性。(群里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从我自身出发,发现刻在骨子里的一些是不能改变的)其次是内在的可塑性(但血肉是可以塑造的)。第三重则是人的原初自我存在(人的灵魂和精神)。与此相对应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第1种是训练;第2种是教育和纪律;第3种是存在之交流。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去不断的变换身心自由自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教育的过程是让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所以,游戏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育的化,感觉现在学校里的老师是没有几人是在做教育,教育局要成绩,老师们看自己的收益,真正做到上面这些的老师是凤毛麟角)。只有通过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现代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成有用的人,感觉就是对有用世俗的追求。很多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而不是让其精神得到升华。)控制是主客体在安全梳理的情况下,将主体的意识强加于他人身上。控制并非爱,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灵,无交流隔绝状态的距离。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维。与人的爱的天性相对的是怯懦,然而怯懦恰恰会助长别人对自己的控制。人的良知和在良心规则之下的爱与交流是逐步减少怯懦的重要途径。(“怯懦”让我想起的是班级里那一双双不敢抬头看老师的眼睛的学生。他们无论是面对老师还是同学,目光总是处在一种游离的状态。让人感觉到他害怕与人交流。改变这类学生的途径:爱→交流。)初读,读起来很费力,看到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可放到一起,想写自己有什么收获时,又无从下笔了。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一种形式,摘抄一部分让自己有所想法的句子。等自己理解透彻了,在整理成笔记。

2022年6月1日2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教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