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很多贩卖焦虑的文案标题:
第一批90后已经晚婚晚育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秃头了;
甚至,第一批90后已经加班猝死的文章了。
作为90后,有时候觉得人生真的已经很难了。这个2020,让这个难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在还没有复工的阶段,跟父母每天相处的时候,人生的难又多了一个——被父母催着相亲和结婚。
不管之前提到的贩卖焦虑的文案怎么写,有一点是不可以否认的,就是第一批90后已经步入30岁了。
六月份同事生日,一起做了火锅,吃了蛋糕,这是我陪他过的第二个生日。
跟上个生日不同的是,这个生日更多是沉默和无声的抽烟,和酒杯的碰撞。
更大的不同是,他30岁了。
我们四五个人坐在一起,吹了蜡烛之后他躲在房间很久没有出来。依稀听出来他在跟国内不同的人打电话,父母和女朋友。
出来一起喝酒的时候,整个人状态也不是很好,喝了一点就脸红红的。席上话也不是很多,现在记得最多的就是他一直在重复地说:三十岁了。
这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一个关卡。
三十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年纪,他应该成熟稳重,更少犯错;
他应该经受得住生活考验,彻头彻尾的是一个大人了。
毕竟我们说,三十而立。
我们对“立”也有很多看法:他应该事业上小有成就,他应该家庭美满和睦,再或者,他应该在这个时候享受到了养孩子的乐趣。
所以回到自身上来说,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结婚?
我们一生大概就这么长的时间,一半时间用来工作,一半时间用来应付社交。
留给自己享受自己人生的时间,仔细算下来真的不是很多。
所以,不管当下我是否三十岁,我都想说:眼下是否需要结婚,还请你一定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都知道周遭的人的眼光和期待,特别是父母的压力。
学会平衡自己的内心和外部的熙熙攘攘,也或许是我们的必修课程。
在嘈杂的背景音下,学会听到自己的心跳,辨明自己的真实感受。明白自己的节奏,并且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三十岁不应该成为我们判定一生走向的关键节点,也不应该是我们判定结婚早晚的标准。三十岁更应该是一个思考自己生活的时候,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
我想很多时候催婚和被逼相亲都是出于爱,只是爱和用爱绑架,它们的界限不太明显。
父母多数的好意地催婚,想必大多都是希望子女可以幸福。
可是,幸福的道路不只是婚姻这一条路。而且,婚姻也不代表着幸福。
这些年,我们在微博上见证了很多明星轰轰烈烈的爱情,声势浩大的婚礼,和最终出轨离婚的惨淡结局。
幸福想必也是有的,只是幸福的背后总有阴影。
以现在的离婚率,我们可以说见证了大多数婚姻的不幸,在我们有更多选择自己婚姻对象和社交高度发展的时候,现在的婚姻和父母时代的稳定有了很大差别。
很多时候,我想我们都希望,因为爱情嫁给一个人。不是因为父母的期待,年龄的紧迫感和世俗的条条框框。
将就的两个人生活,不如一个人高质量的独居。
两个独立并且温暖的灵魂遇到彼此的时候,才是谈结婚的最好时候吧。
这一生,我们大概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关卡需要一点点通过。
从出生到高考,十二年苦读。从高考到工作,四处漂泊做社畜。我们这一代人,艰难的事情还有很多。
很多时候去思考这些难,我想共同的难处就是无以为家。大城市留不住肉体,小城市留不住灵魂。
我们常用喜庆的色彩和基调去描述婚姻,想必我们对婚姻的期待也都是正向乐观的。
所以婚姻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枷锁,一个到了年纪就要引爆的炸弹。
每个人都好好去过好的自己的人生,敢于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父母也一样。
子女的开心有很多种,婚姻不是一条必须要选择的道路。
父母的幸福也不应该建立在子女的婚姻之上,去走出自己家庭的小世界,勇敢出门多了解生活,享受晚年乐趣,何尝不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呢。
所以,让子女开心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别给他们已经很难的道路上再添加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