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

家门口有座孙中山铜人像,带女儿出进时,她有事没事会问问这个人是谁。我肚子里存粮少,只告诉她,铜人像纪念的人是孙中山,他带领大家推翻了封建王朝。

女儿问,然后呢,我就卡壳了,于是跑去搜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本来只想找两个故事应付女儿,结果找到了《火种》这本书,点开看了后,这本书的叙述方式让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兴趣。

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不会改变,可它会因为不同人的叙述展现出不同的一面。觉得这本书好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不仅能从历史事件中看到革命者铁血人生的一面,还能看到了他们普通人的一面。

印象深的有鲁迅,熟知的鲁迅是文化革命主将,他用笔杆为中国冲锋陷阵,用文章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他像神一样存活在我们的心里,而作者却还原了一个更人性化的鲁迅。

鲁迅小的时候,因家里变故饱受世态炎凉。他对国家、家庭的遭遇有着深刻记忆,所以他要寻找真理。到了日本后,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所以弃医从文。他心里很热,但又谨慎,不大交友,所以他没什么朋友,心里有话没人说。

回国之后因为要养家,要买房,所以到教育部去工作,这是一份铁饭碗但是当官又不是他想做的事,所以他一直在矛盾和痛苦中生存。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写作成了他的窗口,而他的官场经历,社会经历和留学经历,使他的文章越来越丰富。

然后我们熟知的鲁迅和鲁迅思想,在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新青年》上诞生。随后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上井冈山这段也很有意思。毛主席当时在文家市,他为了保住部队,决定避实就虚往湘南退,可他并不知道往哪儿去,只说前进方向保密,士兵不许问,跟着他走,然后就钻山沟。

士兵心想往哪儿走都不告诉我,所以有逃跑的、也有开小差的。走到了莲花县时,江西省委给他送信,说你再往前走,前面有井冈山,有个土匪袁文才,当过半年共产党。知道有袁文才,也不知道井冈山上不上得去,所以还是不说,就让部队跟着他走。

结果到三湾时,部队就崩溃了,没办法只有拿出遣散费,解散想走的人,而留下的人则集结成了红军最坚实的核心力量,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看到红色根据地是这样来的时候,觉得有意思的同时也特别感慨,他们一步一步寻找的,不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吗,活在这个年代很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