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告白》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米娅影文时光”

作者:林玄木


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段精彩却又短暂的美丽年华之旅。我们从嬉戏打闹的少年到饱经风霜的成年,一路摇橹杨帆,乘风破浪,驶向各自的梦想远方。在这条长河中,利刃般的岁月在我们孩童模样的脸上刻下时间痕迹,同时也耳提面命,将是非善恶此等永恒的课题深谙于所有人的脑际。由此,生命之舟校准了航向,满载我们臆想出来的价值与意义,驶向无尽的彼岸。

故事

中学二年级,简称“中二”。

这个尴尬的年龄,就如同一颗颗青涩的葡萄,醇甘香气四溢,含在嘴里,却又有着难言的酸涩,令人不堪下咽。

他们逐渐褪去童年的纯真稚嫩,却又没有完全理解成年人的理智与冷静。这些半成年的孩子秉持着对世界“自我独特”的理解,并毫无保留地付之于言行,将成年人在现实中的条条框框砸个粉碎。

他们试图找回失去的那一度无限美好的爱与价值,拼尽全力,逆向行舟,不惜将从旁经过的无辜生命撞成碎片,却也渐渐击穿了自己这条生命之舟的那最后一块船板。

电影《告白》即讲述了中二少年A和B,两人合谋杀死了班主任森口悠子四岁的女儿爱美,而后者决定在法律之外对两个无知少年进行刻骨沉痛的报复的整个过程。

少年A渡边自幼失去母爱,父亲喜迎第二春后又将他隔离于家庭之外。亲情的冷漠,自身的孤独与寂寞,如一道挥之不去的黑影重重凝刻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时也加深了他对母亲的憧憬与依恋。渡边身上有着遗传自母亲的天才创造力和近乎疯狂的偏执。母亲因为儿子的拖累无法重返研究工作,积怨成怒,对童年的渡边大打出手。这也是渡边性格中对自身价值的扭曲以及对生命的漠视的主要成因。

少年B下村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从小在家人的关爱下长大,母爱泛滥成灾。天生懦弱的性格,极强的自尊心。这种看上去极度拧巴的性格也造其内心的仿徨与不安,少年B就在这种内心虚浮定位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下,集聚着愤恨却又找不到出口。

于是,聪明的笨蛋找到了懦弱的笨蛋,开始了他们愚蠢却又无法挽回的悲剧。

少年人犯罪无疑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幸,伴随如花少年成长的因素众多,彼此之间难辞其咎却又很难决断成其恶果的根源所在。对此,法律与道德束手无策,而我们只能通过少年内心的告白,逐层剥茧,找到滋生恶念的那个最初的秘密。

电影与原著

本片的原著文本是日本当红推理小说家凑佳苗由其2007年获奖的短篇小说作品《神职者》扩充而来。小说将森口,美月,下村,渡边等主要人物的告白倾情纸上,平白的文字叙述并未渗入太多的批判与问责,却足以令读者掩卷深思,悲剧的源头已遥遥指向了家庭和社会的深处。电影中,导演中岛哲也在主题的表现方式上突破常规,大量慢镜,强对比布光下的灰暗压抑的画面,将人性深处的阴暗渲染放大到了极致。但这并非对恶肆意的宣扬与崇拜,而是对乌云背后那一束灿烂明亮的光的期待与希望。

就像电影中不时出现的雨后初晴的天空,人类繁复多变的内心世界便好似镜头里半暗半明的云层,背后总会有明朗的阳光给人希望。

有如影片中穿戴着小绵兔模样衣服鞋子每天不忘给狗狗喂食的爱美;

又如有着足以让万千直男癌改过自新的天使般笑容的少女美月。

人生中,也正是那念希望告诉我们如老师森口般以恶制恶并非唤醒善念的最好方式,在黑暗的背后,那束光逐将被无数善念之火合炬点亮,治愈我们深刻心底的心灵之痛。指引着生命之舟,安然驶向远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