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到底是从哪来的?

之前分享的都是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因素。一开始分享的是人口,后面分享的是资本。人口只是个背景,你拿它没办法,所以你可以把经济增长近似地理解为资本的积累。

按照索洛模型,经济增长到最后一定会停滞不前。但在现实中,我们却能看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这说明啥?这说明,除了资本和人口之外,一定有别的因素在支撑着经济增长。

那这个因素是啥呢?索洛自己帮我们回答了,他说,是知识和技术。

索洛之所以能在1987年得诺贝尔奖,主要就是因为他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件事。就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你要注意,索洛说的不是隔一阵子,偶尔来一个创新,他说的是,创新必须持续不断,增长才能持续不断。

那问题就来了: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从干中学

过去,我们觉得,那是天才人物灵光一现想出来的啊。你上学的时候一定听说过一个故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一直在苦苦思考怎么测量皇冠的比重,有一天他去洗澡,突然顿悟,惊喜地叫了一声:“ Eureka !”(尤里卡)于是,我们就把这种突然找到科学发现的时刻叫做“尤里卡时刻”。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还是看看有史料记载的工业革命历史吧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发明珍妮纺织机。

那珍妮纺织机长啥样呢?它其实就是把纺锤从横着放改成了竖着放,这样原来只能放一个纺锤的机器,就能竖着并排放好多个纺锤,所以效率就上去了。你说,这里有什么开天辟地的新发明呢?所以,事实的真相是,这种小改进一个接着一个,起来就是早期的工业革命。当时发明这些机器的英国工匠,哪里知道什么是牛顿力学啊,他们连大学都没上过,大部分都是熟练技师。

所以你看,在现实的经济世界里,大多数的创新都不靠天才人物,而是靠人民群众,是靠无数能工巧匠,以及普通的科研人员,反复尝试,错了再试,在日常的生产和科研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增加,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那我们再追问一句,这种渐进的、经验的积累,又是怎么来的呢?还是通过资本的积累。你想,所谓熟能生巧,经验的积累,无非靠的就是重复做同一件事。那我能不能人为加速这个过程?可以啊,就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嘛,那这就是要靠资本的积累。资本越多,生产规模越大,储备的经验也就越密集。

我给你讲一个我杀身调研过的例子吧。我去过浙江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专门做工业齿轮,目前是很多国际大型公司的供应商。你可能觉得,齿轮嘛,这么常用,肯定谁都会做。

但是这个企业的老板告诉我,没有个15到20年的积累,是做不好齿轮的。为啥?因为好的齿轮,对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要达到忽米级别。忽米,就是忽略的忽,厘米的米,是个长度单位。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一根头发的直径,就有70忽米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单位是头发的七十分之一那么粗。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么精细呢?没有别的,只能靠巨大的生产规模、巨量的订单,一遍一遍打磨工序,积累经验。

同时,还要升级专业设备,有时候一把专业刀具就要上万块钱。你看,在这个行业里面,显然就是资本的积累在推动技术的积累。

好,那我们给这种机制起个名字吧。在宏观经济学里,这种技术进步的机制叫作“从干中学”。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先有知识再干活,不是先会干活再干活,而是干着干着才会干,干得越多才越会干。随着资本积累,技术就能不断进步,技术进步又带来新的资本积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好的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

周一了

祝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到底是从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