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方言的地理分布特点

深圳市人口与语言简况 

深圳地区使用原有方言的人口数,根据宝安县政府的统计,在1979年建市以前的1978年为333,579人,户数为75,816户。其中农业人口270,838人,占总人口的81.21%,非农业人口62,759人,占18.79%。深圳市的本土语言在这约34万原居民人口中,据1985年统计,宝安粤语使用人口有11万左右,占当时全县户籍人口的44%。而龙岗客语的使用人口约14万,全县户籍人口的56%。(大鹏话的使用人口据1990年统计,使用人口为30,633人,占全县人口的9%。由于当时地方政府把大鹏话归入宝安粤语,所以实际上宝安粤语的实际使用人口应是8万左右,占全县户籍人口的35%。

深圳本土方言地图

深圳市本土方言概况 

深圳市是一个多方言共存区。本土方言主要有三大土语:(1)属于粤语的宝安粤语的“本地话”,包括“围头话”;(2) 属于客家话的龙岗客语“龙岗客家话”以及(3)属于粤客混合方言的“大鹏话”。除了三大土语之外,深圳本地还有沿海船民使用的土语———“疍家话”,也叫“基围话”“水上话”或“水上广东话”,即沿江、沿海的渔民或蚝民所讲的方言土语。“疍家话”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环东南西沿江海一带的带状地区。而“疍家话”中还分有“粤疍”“闽疍”两种。其中“粤疍”属于粤语系统,主要来源于珠江三角洲俗称“水流柴”的渔民;“闽疍”属于闽语系统,主要来自海陆丰、潮州以及福建等闽语地区的渔民。 

深圳市本土多方言地理分布特点 

方言土语的大块片状成片分布 

从宏观角度去看,深圳众多方言土语在地理分布形态上呈现出连成片的大面积片状。即三大土语各占一大片相连的土地。这是第一大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从下列地图(见下页)上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这种分布状况。 

①宝安粤语———本地话与围头话,属于粤语方言(东)莞宝(安)片,民间俗称为“宝安白话”。当地客家人把它叫作“蛇话”。而宝安粤语被当地人叫作“本地话”并按照其居住地分别称为:(由北至南)公明话、松岗话、沙井话、平湖话、福永话、西乡话,南头话和围头话。其地域范围包括罗湖、福田、南山3个区,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公明、松岗5个镇和光明街道(原光明农场)。以及龙岗区的平湖镇(当地叫作平湖话)。

深圳本地方言使用人口及其比例

其地理特点为:该地区地形主要是沿珠江口东源的沿江一带低地和与香港连接的陆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宝安县老市区(旧罗湖墟)、旧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广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该地区地形主要是沿江、沿海的低地地区宝安粤语的西北部分(沙井、公明、松岗、平湖)和东莞西南部的粤语长安话、大岭山话相连为一体,而南面部分(罗湖、福田)则和香港新界的粤语(围头话)连成一片。这就形成一个由北至南的连绵不断的粤语同一方言连续体。这种地理分布充分显示出:深圳的南部与西部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与以粤语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交往甚为密切并融为一体。而这些地方长期以来一直是珠江三角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活跃地带。宝安粤语西北部的公明话、松岗话和沙井话与东莞,北部的平湖话则与东莞塘厦话、凤岗话相接,南部的福田、罗湖的围头话与香港北部新界的围头话属于同一种话。

 ②龙岗客语———龙岗客家话,属于粤东客语。民间统称为“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东部大片地区。其地域范围包括整个盐田区和宝安区的布吉、龙华、石岩、观澜4镇以及龙岗区的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6镇。其地理分布形态也是连成片的大面积片状。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地形主要是丘陵山地。龙岗客语东北面与东莞市南部的樟木头、清溪的客语相连,北面和东面与惠阳客语全面接壤,东南面则和香港新界东北部的上水、粉岭、大埔、沙头角、西贡、屯门等客语连成一片。这种地理上呈整片型的分布充分显示出:深圳的北部与东部地区的客家话在历史上长期与粤北梅州客家话地区不可分割。龙岗客家话完全是惠阳客语西向延伸的一个支脉。龙岗客语与惠阳客语以及香港新界客语形成一个由西向东,至北而南的连绵不断的客家话同一方言连续体。龙岗客语的使用人口,据1985年统计,有14万左右,占全县户籍人口的56%。

 ③大鹏话———属于粤语和客语混合型方言。其地域分布范围主要在深圳最东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和南澳两镇。地域面积有190,28平方公里,使用人口据1990年统计是30,633人。地理分布也是成片形态。其分布特点是:该地区是一个独立的半岛型地区。东西南三边临水,东面为大鹏湾,西面为大亚湾,南面是南海。该地区以山地为主,只有沿海部分由少量小面积平地。大鹏话通行于深圳东南端最东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镇和南澳镇两镇。大鹏地区过往长期隶属于老宝安县,曾被称作老宝安三区。即历史上,它属于传统上的宝安县管辖。大鹏和南澳两镇北面与葵涌镇相连,因而大鹏话也就显得北与成片的客语地区相连,南与香港新界的围头话以及客家话相呼应。长期与着南北两个地区的在农耕、捕鱼、人员等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交流往来,使得大鹏话呈现出粤语和客语混合型方言的语言特点。 

④疍家话———这是一种普遍使用于生活在广东、广西地区江河湖海上的船民(即“水上人家”)土语。疍家原作“蜑家”,亦写为“蛋家”。在广州、香港、深圳、澳门、珠海一带,还被叫作“艇家”或者“水上人”等。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还把他们叫作“水流柴”,喻指那是在(珠)江上或者大海里漂流的人家。由于疍家人自称是“水上广东人”,而且疍家话和粤语比较相似,所以疍家话也被叫作“水上话”或者“水上广东话”。 

在深圳,疍家话又被称为“基围话”,因为近几十年来,政府不断鼓励和安排船民上岸生活,不少船民上岸后就在被安置的江边或者海边围垦滩涂,筑上“基围”(堤坝),以养殖水产(鱼类、虾类和蚝类渔产)为营生,故名。 

疍家话在深圳分为“粤疍话”(属粤语)和“闽疍话”(属闽语)两种。“粤疍话”比宝安粤语更接近广州粤语。主要流行于珠江口东部沿江地带由北而南,继而向东的船民居住地。地理上在深圳的部分依次为沙井、福永、西乡、南头、蛇口、福田、罗湖以及大鹏和南澳。而香港西贡、大埔、沙田、坑口、十八乡、马湾、青衣、大澳、南丫等地区的疍家话和深圳的疍家话是同一种话。深圳的“闽疍话”就是属于粤东闽语的海陆丰话,因为说“闽疍话”的疍家人来自广东东部沿海的海陆丰地区。深圳“闽疍话”主要集中于大鹏和南澳的海边。在蛇口、盐田和葵涌的沿海地区也有零星的分布。

参考资料

[1]汤志祥. 深圳本土方言的地理分布特点[J]. 中国方言学报, 2015(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方言的地理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