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事有静气

一场考试,一场修行

      细细算来,暑假在家认真复习,估摸也就勉强一个月,开学之后的四个月倒是不敢懈怠。加起来的五个月,要说收获最多最幸运的大概也就三件事吧。

      其一,知道了宋逸轩老师和王诚老师。此二位,精神“洗脑界”的存在。每每浮躁之时就翻翻宋老师的微博,羡慕于其似隐居的生活,惊讶于其洒脱式的教学,钦佩于其低调的处事,还有那虽是伤人却不免发人深省的话。记得英语完形填空那一课,大家还在研究那些套路化解题时,老师反复强调自始至终完形还是靠逻辑解题,逻辑是王道,如果一场考试下来,只研究各种技巧,却忽略了完形真正考的实质,那么一场考试下来,恐怕所获甚少;王诚老师,则像是给我打开了知识和思维的一个新维度,其理性而不失温度,冷静而不乏热血的人生态度,恐是其后之所求。这段考试期间,发生了好几件网络大战,最近的便是“刘鑫事件”和“三色幼儿园事件”,在网络上都引起广泛的舆论及各种猜测,印象最深的便是“道德是自己给自己树立的高标准,不是用来去苛求别人的,而对整个社会起到约束作用的是公认的制度和法律。想要有崇高的道德,还是得教育。”“个人事件,更多是通过别人折射自己的内心,但是社会公众事件,关系到每一个人,应当并且需要每一个人的发声。”如果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这两位,在我心中,无愧师者。

      其二,大概是真正感受到何为学习,也是头一次自主的有明显欲望的想学下去。学的是知识,终是旁人思践之所得;而习,当至关重要,能运用,甚至在运用中可以体会到奥妙所在,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像背诗这种事,从小学干到高中,可惜现在肚子里已经没货。当在遇到类似于作者所遇,所见,所感时,自然想不起那些曾经背过的。没有了切身体会,只为了应付一场考试的填空,那么我们对其诗背后的或是意气风发或是豪情万丈或是凄凄惨惨的体会,只怕也很浅显。这么多年一直这样学,只是背诗,不知结合当时诗人处境,对于苏轼,当年无论是他的词还是他的散文,都背的实在乏味至极,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一句,难有实景;恐怕也只有切身体会过此等场景之人,才能隐约有开阔之感。若是在知道他是在遭遇丧妻丧父之痛,又逢王安石变法外放杭州,接着遭人构陷,因乌台诗案深陷囹圄四个多月,而后又被贬黄州,任一虚职,在接连受创这样的情况下,作出了这首《赤壁赋》,想必会更加钦佩于他那时的超然物外之心境吧。再想一想自己,所受的这些,与满腹才气的苏大才子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越发钦佩,读起他的词来,越是舒畅。

      再回顾自己四个月多月的考试,深感整个思维方式的变化才是根本。无论是英语还是逻辑还是论说文写作,甚至是数学,其实真的环环相扣,而且相比于斟字酌句,首步的大局观很重要。英语阅读,首先作者的一个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了说明此种观点,怎样谋篇布局来证明,其中有无明显的感情倾向。而像分析推理这种题,都是从题目入手,从已知推未知,而往往我们都被大部分不确定信息打败,扰乱心神,最后看见答案恍然大悟,后悔当时怎么就不能顺着线索一步一步下去,抓住主要矛盾,剔除冗余信息,按部就班呢?更多还是考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吧。逻辑题更是如此,倘若平时说话看文章就保持中立不带个人主观色彩去阅读,论证逻辑也不会那么想当然犯错误,一切遵从作者的态度,不偷换概念,不过度推理,不肆意放大,更不能用那种非黑即白的思想去理解,尤其观念不一致时,能否做到心平气和的听一听别人的意见。论说文,其实倒像是日常沟通之道,或者是梳理自己思维情绪的一种好办法,遇事首先抚平情绪,然后冷静分析成因,尽量获取全面信息,而不只是听信一人之言,从各个角度看,能得出什么?如此运用下去,而不只是记套路,记方法,我想更为有趣吧。套路,方法是基于原理理解清楚之上,之后为提升速度而应对考试之道的一种策略吧。

      最后,最期待的是每天的早读,不一样的学海湾,不一样的天空,有时太阳从艺设楼那一角散发光芒,傍着湖边的柳树?近景之下,还有姑娘一袭黑发的背影;有时会遇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便躲在南馆屋檐底下或是二楼楼梯口那儿,两边寒风刮过,一阵哆嗦,又兀自欢喜,今天还是来了呢;有时会听着旁边天印小伙伴读论语,也不强求规定一定要来,但大家好像就这么每天早上都来了,蛮好,有时觉得自己还是功利了些……

      似乎,说不完,道不尽。哈哈,那就希望2018继续这样保持吧。

其三,如果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话,那么这场救赎中,关键还是心态的磨练吧。这次考试,出发前告诫自己,平常心处之,历年真题也有几次还是不错的,关键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然而最终没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倒,每临大事有静气”。宋老师所说,一场考试,一场修行,求的是果,可最终修的还是心。也是,付出了如此巨大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最后总得留下什么吧。最期待的自然是最后的录取通知书,可是要知道在这场自我救赎中,大多数人更多能得到的还是自己的反思吧。不管二战、工作,还是别的选择,这次考试都应当给自己带来些启示。吃一堑,贵就贵在能长一智,倘若只在不断的受锤,只觉生不逢时,事不如意,只怕以后越发痛苦。所以,此次考试,经验不足,历练太少,想要沉稳应对,又岂是心里暗示就能解决,只有这样的心态只有根植于内心,从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最后考场中才能做到真的冷静与沉着。不过改观的倒是,自己开始不太在乎别人在干嘛,别人的进度是啥,别人怎么看,开始按照自己的每日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很神奇,就像是计算数学题一样,怎样的目标,需要怎样的过程,过程中又需要怎样的安排,一个个列清楚,在可调整的空间下,这样一步一步下去,踏实又心安。可惜,最后几天还是焦虑了,怎样的磨练才能达到“ 以无事之心处有事,以有事之心处无事”的心态,大概便是2018继续努力的方向了。

最后,2017最骄傲的三件事

1.练出腹肌学了一段时间的拳

2.考研,虽然准备不足六个月但心无旁骛做到了

3.文体小伙伴 很棒

最遗憾的三件事

1.四个多月疏于管理 又长了一圈肉

2.没早下定决心,踟蹰不前

3.大概自己的任性和不可理喻 所以自己一个人吧

2018想做的事

1.继续早读,苏轼的词或者练练口语

2.继续去虐,小腿大腿这波儿肌肉少一点就最好了

3.把题源报刊100+30全部读完,做到无生词和无长难句。

4.希望去一趟四川,即便没考上也想去那边走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逢大事有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