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觅食真杂碎

欧美觅食真杂碎

周松芳

证券时报2019年4月29日


我们现在都知道,欧美中餐馆最负盛名的中国菜乃是杂碎,甚至可以代称所有中国菜。但此杂碎,不过用酱油和豆芽等同炒各种肉类而已——和猪肉炒称猪肉杂碎,和牛肉炒称牛肉杂碎,和鸡肉炒称鸡肉杂碎,丝毫不同于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以动物内脏和脚爪等为杂碎;然而这些欧美人所弃置不食玩意儿,才是真正的中国所嗜的杂碎。所以,二战时期,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耶鲁为中国抗战赈灾筹款——售卖中国饭,就大得真杂碎之便,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各种肉食严格控制供应——“除了鱼虾敞开贱卖,鸡鸭亦然,尤其是头脚翅膀,更是不要钱”,因此她便时不时地到批发市场去买和拿些不要钱的鸡翅膀、鸡胗肝等等。“有一次蒋梦麟来了,同我一道到市场去看他们扔东西,就摇头说美国人真是暴殄天物。”(《杂记赵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41-242页)林太乙也说:“后来我们慢慢学到,招待外国人时,不要给他们吃我们爱吃的中国菜。有一次我请同学们回家吃午饭,妈妈做了一盘油爆虾。同学看见了说,‘咦?我不知道虾有头!’她不吃,有皮有骨有头的东西都不要给他们吃。鱼头、鱼腩、猪脚、风爪又便宜又好吃,留着我们自己享受吧!”(《林家次女》,西苑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当然,杨步伟能够利用这些中式杂碎,唐人街的广东人自然更会利用。1913年赴美的广东留学生谢英明说:“三藩市三和粥店以及好些烧腊店是利用美国人不爱吃的猪肝、猪肚、猪脚等猪杂, 以贱价从屠宰场买回来, 制成美味可口的及第粥及烧猪肝、 卤猪肚、 猪脚等食品出售, 市利三倍。三和粥店几十年的营业始终不衰, 获利不少。”旧金山如此,芝加哥亦然:“在唐人埠,还有一家杂碎馆和一家中国式酒楼,专供侨胞饮茶用饭的。 那里有精美的广东点心,如虾饺、 叉烧包、腊肠卷、蛋挞之类, 还有价廉物美的卤珍肝、卤猪肚,卤猪脚等,全是道地中国菜。一些西人也常来光顾, 营业不亚于市内的杂碎馆。”(谢英明《旅美杂忆》,《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177页)

杨步伟之所以能利用杂碎大卖其中国饭,有赖于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耶鲁所在的纽黑文,在民国时期,中餐业一直不发达。二战后期从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耶鲁的黎锦扬就说,只是在市中心才有一个又小又脏的中餐馆,基本上也就一点素菜炒肉或炒面,所以他想请林语堂的女儿吃顿饭,都觉得不好意思,只有作罢。也因此之故,对于他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来说,吃中国饭真是个头痛的问题。直到有一天他们在一个广东人开的杂货铺里发现了他煲的“豆豉鸡脚”,焦虑才得以缓解——四个同学,在吃完这顿来纽黑文的第一顿中餐后,决定每人每月各付三十美元,每天午晚在店里吃鸡脚饭!一百二十美元可是一笔巨款啊!要知道,当年庚款留学的清华生,每人每月官费才八十元,节约点的还用不完,像大诗人朱湘还可以挤出来将养国内的妻女。由此也可见广东杂碎之美。当然,除豆豉鸡脚外,他们还可以吃到牛肝牛肚、猪舌猪耳、鱼头鱼尾一类的东西。总而言之,虽然在中国,“这些菜也是可以入席的,可是在美国这些都是狗食和肥料的原料”。藉着这些不要钱的弃物,广东杂货铺老板能月入一百二十美金,真是乐开了怀。(《黎锦扬自传:跃登百老汇》,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114页)

美国饮食文化的英国渊源甚重,美国人不喜欢这些动物杂碎,英国人也一样,每当屠猪宰鸡,“鸡心、鸡肫及脚爪等,则俱已弃去”,、猪脚亦然。所以,当储安平以中央日报记者身份采访完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后,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游学,因为自费不易,便自炊杂碎供膳,“每月食宿零用,仅费四镑,合之当时国币可约为六十五元左右”,实在是便宜得不要不要的。然而,却觉得“惟脚爪固无甚营养价值,故久吃之后,健康不支”,转靠英国奶酪以为补充;或许在黎锦扬他们看来,是不可接受的。(储安平《英国采风录》,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243页)

在饮食文明甚高的巴黎,则颇异于英美,也可吃到堪比“食在广州”的杂碎,以至郑振铎旅欧时,还曾跑到一家犹太餐馆去吃到“鸡杂饭”,“其中有鸡朎,鸡肝,鸡翼——鸡脚等,烧得很好,价钱又甚廉”。(《欧行日记》,良友图书公司1934年10月版,第158页)林太乙也说:“我们到了法国,才知道西餐也可以是好吃的,在菜场卖的鸡鸭有头有爪有内脏,法国人像我们,什么都吃。”(《林家次女》,西苑出版社1997年版, 第115页)

法国人也曾以这些动物杂碎充作远洋轮上留法勤工俭学生的菜肴,引发很大的意见:“(钱昌照1919年8月赴法)蔡畅、李富春、何长工等都在那条船上。船名‘Eudre labin’……船上的伙食很坏,给我们吃种一方形空心饼干,咬开一看,里面都是小虫。午饭、晚饭吃的都是牛肚子里的杂碎。同船的人极不满意,提出抗议。”(《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试想,如果船上这批俭学生换成广东籍,厨师也换成广东籍,恐怕就没那么大意见了——广东人对于和味牛杂,可是百吃不厌的至味啦!当然不会有广东籍的学生,得地方军政首脑之赐,广东籍的俭学生能领官费,不至于坐四等舱赴法。

再想到如今在广州上茶楼几乎必点的一味豆豉凤爪,也即黎锦扬他们当年所吃的豆豉鸡脚,而且原材料也有许多来自美国,不仅有历史穿越之感;不过今天美国出口鸡爪是要卖钱的了,尽管卖得便宜。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美觅食真杂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