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开始培养Yoga的数学意识,我一直认为数学是各种理科知识的基础框架,也是规则世界的基础认知。很多父母都会觉得,数学报个珠心算,学个啥课来着,就能让孩子快速学会技巧。我觉得这样的观点并不值得赞同,况且很多孩子还会有抵抗情绪,因为不见得上课就能让孩子真正感到快乐。如果要掌握某种能力,去认识它,了解它,知道它的原理,用一种快乐简单的方式去学习,掌握它,这才是一条高效的路。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在Yoga身上做的一些尝试,因为孩子个体存在差异,我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孩子,但是大朋友们可以一起感受下好玩的数学是怎么一回事。
先数数,1,2,3,4,5
关于数学的起源,网上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先讲一个关于“数数”的话题。
数数是一个很有趣的事,而且不用通过任何纸笔就能立即操作。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先从双手开始。
第一步,我们来认识数字5。我们的左右手,分别有5个手指,如果大拇指是1,那食指就是2,中指就是3,无名指就是4,小拇指就是5,也可以反过来数。这里大朋友们可以尝试和孩子玩一个小游戏,小朋友们根据大朋友们伸出的手指,快速说出手指所代表的数字。比如,我们按大拇指是1进行排序,大朋友面对小朋友伸出一个食指代表“2”,小朋友应该对应说出数字“2”,如果失败了,可以简单“惩罚”小朋友,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反之小朋友也可以伸出手指让大朋友们猜。记住,这个游戏一定要让孩子成功一次,大朋友也一定要做出“牺牲”。快速掌握数手指,是对未来进一步运算做好准备。
第二步,尝试用手指数数到10。这里需要先给小朋友普及10的概念,比如可以先找找家里身边有哪些和10相关的东西,或者有数字10的地方。然后开始让孩子尝试用两只小手数数到10。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过早给予孩子简化的数数手势,比如类似传统的猜拳手势。就是需要一个一个数出来。
当孩子对10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后,一定需要告诉她,10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小伙伴,可以给孩子看比如鸟儿是几个爪子,老虎是几个爪子,对比后告诉小朋友,人类有10个手指,这是最容易被记住的数字。
接下来是第三步,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我们接着数数。要数11,小朋友就会发现手指已经不够数了,这时候,我们不用急于让孩子在自己的手上重新从1开始数,并告诉她这就是11了。相反,这个时候,大朋友们可以伸出一个手指,靠在小朋友的10个手指旁,让小朋友接着数,同时要告诉小朋友“你看,这下够数了吧?”。
第四步,我们就一起大胆数数,数20,那就可以用上小朋友的双手和妈妈的双手,如果要数到30,我们可以再邀请爸爸伸出双手。如果要数到40,又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对了,你看看你身上哪里还有和数字10相关的地方呢?”大朋友可以尝试给孩子提问,实在不够用了,我们还有小脚丫,刚好和小手一样。至此,第一阶段的数数任务就完成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认识数列,了解简单的加减原理
第二阶段,嘉爸的建议是,开始我们最简单的加减法。首先,嘉爸认为孩子在数数方面已经完全ok的情况下, 先要对数列有个概念。什么是数列呢?数列就是一系列有序的数字。对于数列的认识,我们可以参照桌球的摆放,给孩子一个最简单直观的认识。
第一种是数量递增的数列,每次增加1
第二种是数量总和的递增
在对数列有简单的了解后,我们就进入到加减法原理的环节。加减法,在孩子的眼里,可以看成是两个简单的步骤:“给你”、“拿走”。比如,嘉爸会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概念。Yoga现在有3颗咖啡豆,嘉爸有2颗,如果嘉爸的给了Yoga,我会说“给你2颗”,再让她数一下,她有多少颗咖啡豆。于是结果就是5。
如果Yoga有3颗咖啡豆,嘉爸说“我拿走2颗”,于是Yoga会数剩下的咖啡豆,答案就是1。
其实加法就是多了,因为有人给你了;减法是少了,因为有人拿走了。如果孩子在熟知这个原理后,嘉爸给Yoga创造了一种新的加减法逻辑,叫做“爬梯子”。
所以,“爬梯子”的结果就是,往上爬就是加法,往下爬就是减法,非常好理解的原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20阶梯的手绘的小梯子,前期1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都可以在梯子上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结果。
在这里,嘉爸特别强调10的概念,这涉及到以后进位、退位概念,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了解10的组成与分解。这里可以尝试类似以下这个小游戏,来看看10的组合分解。
10的组合分解:
在Yoga熟悉了10以内的分解组合后,我开始尝试让她学会两位数以上加法的进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主动地去教她“个十百千万”位的概念。我把初步的进位学习方式称之为“山峰法”,极其简单粗暴。
爬爬小山峰,换个方式做加减运算
先讲讲无需进位的两位数以上的加法。以27+12=?为例,我们按下图讲27和12两个不同数字但相同位置(其实也就是个十百位的概念)画上2个小山峰
接下来,我们要爬上每个小山峰,所以需要把山脚的两个数字加起来,把结果写在山峰上
最后,把两座山峰的数字写在等号后面就是结果39。
家长肯定要问,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呢?嘉爸给大家演示一下,比如,我们要计算 272+123=?
好,接下来我们要来看进位了,前面嘉爸提到过,1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0就是一个口袋,只能装进10个小玩偶,而且这个口袋还必须一直得有10个小玩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多。这就意味着“比10个多了就得给别人,比10个少了就得问别人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逻辑。
我们来看一个进位的加法,用“山峰法”是如何计算结果的。计算27+14=?首先我们按照数字对应的顺序画好小山峰,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数数也好,计算也好算出每个小山峰上的结果,分别是3和11,于是
我们看到有个右边的山峰上站了两个数字,可是,一个山峰只能站一个人,那怎么办,于是我们把站着两个数字的山峰,也就是数字11中间画上一条竖线将两个人分开
于是左边相当于有了两个山峰,那我们可以往上再画一个山峰,如下图:
于是,我们最后把在不同山峰上的数字写下来,就是我们计算的答案41
这里嘉爸讲得仅仅是一种数学原理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标准计算方法。
讲完加法,嘉爸要讲的是关于减法,刚才加法我们是网上长山峰,减法需要倒过来,是往下长山峰。嘉爸觉得有必要再在这里提醒大朋友们,加法是把东西组合起来,越来越多,减法是把东西拿出去,越来越少。这个原理特别的重要。
好,如果我们利用“山峰法”,减法改如何做呢?我们来即算27-14=?
如果我们要计算的是 35-19=?这里我们就要涉及到“退位”的概念了,“比10个少了就得问别人要”。
这里我们会发现,5-9已经不够用啦,于是5只能问别人去借1啦,而且这个借来的1是就是10个一整袋过来了,这个1问谁借呢?这里嘉爸给Yoga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天天没有咖啡豆,于是问Yoga,你能借我1颗吗?可这样Yoga自己的咖啡豆就没有了,于是Yoga就问顶顶借1颗咖啡豆。这样Yoga手上还有咖啡豆,这就是“不够要去借”的逻辑。
再回到刚才的减法,我们继续看下去,5-9不够,去借了10,变成了15,于是15-9=6够用,可这个1是从隔壁的3那儿借来的,那3就少了1,变成了2,2和1的小山峰倒着来,就变成了2-1=1,于是答案就等于16。
再来看更难的,235-167=?大朋友们可以简单思考下图的思维过程
讲到这里,一定会有大朋友说,写个竖式的公式不就行啦,看上去还更简单。嘉爸认为其实那种形式都可以,但是一定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在前期用过“山峰法”后,目前Yoga已经进入到竖式公示计算的阶段,这也算一个很好的过渡。
嘉爸对数学这样的理解,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数数方式、加减方式等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嘉爸只是觉得,学方法,不如先学“为什么”,有些孩子能一下子说出“4+6=10”,但深究后你会发现她无法解释“为什么”结果会是10,所以嘉爸认为:学原理,把问题挨个变小变简单,未来再难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化难为简。
最后嘉爸特别欢迎大朋友们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说不定还能擦出更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