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重写高考作文-2020湖北高考故事里的人和写故事的人

故事里的人和讲故事的人


大家好,我是小可,不是那个金庸武侠里面来半斤刚切的牛肉,一坛上好女儿红的小可,而是一个让你沉迷于故事的讲述者,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又带你看透故事背后的逻辑。

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春秋五霸齐桓公的故事,由于是一篇讲给同学们的发言稿,我就说的偏向口语化娱乐性一些,抛开大家固有的阅古今之事,品百味人生的八股行文的封建套路,我们来个趣说,趣评,趣品。

故事呢,很简单,说这个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和公子纠争位,辅佐他的呢是一个叫做鲍叔牙的人,而辅佐对方阵营呢,是很有名气的管仲。说有一次,管仲带兵狙击小白,你们别出戏,我说的小白是齐桓公,不是那个白酒江小白,更不是你们看的那个蜡笔小新的小白,可见古时候人起名字也就那点套路。好了我们继续,说这个管仲带兵狙击小白,还射了小白一箭,然而这个小白呢却装死跑了,后来小白即位,不仅没报复管仲,还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重用了管仲,最后成就了一代霸业。孔子和司马迁也都对他们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按照主题的要求呢,要大家在三个人物中选出一个感触最深的,我们先不说感触最深的,我们先聊聊印象最深的。按照常理来说,应该第一是齐桓公,然后是管仲,最后是鲍叔牙。因为大家小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讲的齐桓公反省自身广纳谏言的故事,还有什么历史课里面应该也学过春秋五霸那个五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接下来的管仲,估计大多数人没听过他的故事,但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出场之前黄叔公在介绍他时,说他每日自比于管仲乐毅,诸葛亮多牛的人物,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第一聪明人了,竟然偶像就是这个管仲,由此可知这个管仲也是非常之厉害。第三呢鲍叔牙,可能你们没听过他,其实我也没听过,但是文中提到了,知道他是一个辅佐齐桓公上位拥有拥立之功的人物,讲道理在当时也是位高权重,不过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也没起到什么大的作用,现在呢,也就是历史的一粒尘埃。也就只有高考作文这么变态的地方才能把这个死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尘埃拉出来再用用。

进入故事,先说这个最没有名气的人吧,鲍叔牙。这个人呢,真的没什么存在感,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辅佐公子小白上位的,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才能。但是呢,这个人肯定给我们的印象是积极正面的,值得一说的就是他比较大度,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既有不计前嫌的度量,推荐了原来是敌方阵营的管仲来辅佐齐桓公,又有唯才是举甘居人后的大气,他推荐的反而管仲反而官职比他高。

然后来说管仲,首先呢,这个管仲肯定是很有智慧的,所谓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能够在夺位失败后又果断为齐桓公而效力。其次呢,他确实有治世之才,故事里并没有说齐国是怎么强大的,但是历史的结果告知了我们,齐国成就了霸业,这显然是管仲才能的佐证。

最后说齐桓公,不管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还是今天的故事,无疑,齐桓公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首先,他有急智,被埋伏了还能逃出生天。其次,他有治国之能,连有管仲辅佐的公子纠都被他打败而成功即位,说明上一任齐国之主是肯定他治国的才能的。第三,他有理想,现在大家都说有梦想谁都不平凡,齐桓公也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他的理想就是成就霸业,扫平周围的战乱,给自己的国民带来富足的生活和长久的和平,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他不懈努力坚持奋斗且最终达成。第四,他听得进去建议,不管是邹忌的还是鲍叔牙的。第五,他为了理想可以不计前嫌接纳有才华的人,这个和鲍叔牙一样都是大气又有度量。

故事讲完了,故事的人物我们也都说了。可能有些同学会说,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尤其是齐桓公。可是如果你只看到故事里的东西,那就浅显了。马克思老爷爷告诉我们说,要辩证的看待问题。齐桓公真的那么不计前嫌吗?还是各有算计。管仲真的有治世之才吗?还是浪得虚名。鲍叔牙真的甘居人后吗?还是大势所趋。

我们先来看看孔圣人怎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齐桓公这个人,多次吞并周围的诸侯国,不是用兵马战车通过战争打败人家的,而都是管仲的力量。那么何谓管仲之力?

下面来说故事中没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时期,是分贵族阶级的。当时不是什么人都能读书的,读书这件事情也是后来的孔圣人第一个做老师教大家的。同样的,当时也不存在买卖这个东西,更没有银行,没有网购,甚至都没有国家统一的货币,民间没有铁,没有车,铁都是国家管制的,车都是打仗用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使一个国家强大呢?今天的你答案会脱口而出,发展经济啊,然后重视教育,扶持科技。但是春秋时期的人们是没有这个思想的,今天的人们都知道发展经济是实现提高综合国力的最有效手段,可是这个治国方略谁第一个提出来的呢,对了,就是这个人,管仲。

当时呢,管仲就提出来了,在齐国的都城建立商业中心,让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在齐国自由买卖商品,并且保护商人的稀有财产与合法所得,渐渐地齐国可以做生意的事情就在各国之间传开了。接下来呢,齐国因为临海,海边的人们呢,就可以生产盐,齐国就出政策鼓励沿海居民大量的生产盐,并且帮助这些农民把盐运到都城和其他国家的人做贸易。同时,齐国大量换取周围国家的丝绸等贵重物品。这个齐国生产的盐又好又便宜,其他国家一看,生产丝绸能卖这么贵的价钱,换了盐之后还能买粮食,兵器,远比自己生产盐来的划算得多。于是在这个背景下,邻国放弃了盐和粮食的生产,都鼓励大家种桑养蚕。如此几年过去,齐国突然发难,大涨盐和粮食的价格,而邻国都去种桑养蚕了,不生产粮食和盐了,而且齐国不也买他的丝绸了,于是这个国家经济崩溃,国民没饭吃没盐吃,活不了啊,最后这个国家就向齐国投降了。

这就是简单来说的管仲之力,第一呢,刺激经济发展,将本国作为主要贸易市场,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很多的商品可以卖出去了,就可以扩大生产,增长经济,增强国力。第二呢,通过控制生产供给关系,发动贸易战争,来击垮一个国家。

大家现在可以理解在当今全世界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美国基础制造业外移,本土只保留高精尖互联网和金融,为什么开始走向衰败,反而中国大力扶植制造业,由中国制造慢慢走向中国创造,慢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其中一个原因了吧。

所以管仲是真的有治世之才的,那么齐桓公真的那么不计前嫌吗?

我们来看当时,如果齐桓公的目标只是齐国之主,还不是齐桓公,只是个齐什么候,也就是说还没有称霸,那么他继承齐国之主的位置的时候,就可以下令把管仲处死了,你说留着这个人干什么,他那么厉害,说不定会颠覆我的政权,曾经又是敌方势力的,还射过我一箭,我肯定要报仇啊。问题是,那是一个纷乱的年代,诸侯国林立,还有周天子名义上的统治,公子小白要的可不止是继承齐国之主的位置,他要什么,他要的是称霸,哪怕不一统天下,最起码也要让国家强大起来,让国民安居乐业。那么实现他理想的最有效办法是什么,一个是政策,一个是人才。所以,他接纳了管仲。

这说明什么,第一,做人,哪怕是个咸鱼,也要有梦想,万一梦想实现了呢。齐桓公是个有梦想有志向的人,他要实现春秋霸业,他要青史留名。第二,做事,尤其是一国之主,一定要有格局,不要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曾经有谁惹过我,我就跟他没完。要多看更大的视野,放眼天下,才能有所成就,齐桓公心里看到的是天下,是各个诸侯国,所以他能接纳人才,实行有效的政策壮大自己的国家吞并其他的国家。第三,外部矛盾能有效转移内部矛盾,大家化敌为友一致对外才符合自身最大利益。如果不是生逢乱世,周围诸侯国林立,大家彼此互相虎视眈眈,想着怎么攻伐占领他国,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危机感,大家没有外部敌对势力,只用着眼内部斗争,那齐桓公也不会留着管仲。

大家可以看看特朗普为什么老是黑中国,那只是他转移矛盾掩盖自己抗议政策失败的政治手段而已,因此以后大家看到之类的报道也不用义愤填膺自乱阵脚。

所以,齐桓公是真的那么不计前嫌吗,是,但不完全是。

最后,我们来看看鲍叔牙真那么的甘居人后吗?

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意思就是管仲这种治世之才要比鲍叔的知人善荐来的更加难得。

从我们的逻辑常识来讲,这句话和我们的认知是有悖的,我们更多的相信“世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在大家大多都是怀才不遇,想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所以我认为可能是司马老先生受困于当时的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纸,没什么书,大家的知识文化普遍不高,能懂得经济建设的人才万分之缺少,才会如此评价。我反而会更觉得鲍叔能知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所谓知人,我们翻译成白话,就是他有眼光。故事的一开始,就体现了鲍叔知人的本事。如何而知呢,管仲这么厉害的人,辅佐的公子纠,争位都没争过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可见在第一回合,鲍叔牙就赢了,凭借知人的本事,投资了正确的对象。要知道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阵营那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这就不得不夸奖鲍叔牙选对继承人的独具慧眼了。接下来,鲍叔牙又看出了管仲的治世之才,这就更厉害了,但是更加厉害的是,他能看出齐桓公是个有度量能容人的君主,然后才把管仲推荐了过去,而且还被齐桓公委以重任,这一层,不得不令人叹服。一般情况下,敌方阵营的人,身为臣子那是不敢轻易举荐的,尤其是还和君主有过一箭之仇的人,弄不好就是个欺君大罪啊,向一个人推荐曾经差点杀了自己的人,如果是你你把他臭骂一顿都算轻的吧,可是这个鲍叔牙不仅做了,还做成了,可见其眼光之毒辣。第三,鲍叔牙能看清当下的形势。政治斗争结束后的国内主要矛盾是什么,当然是建设发展,鲍叔牙既看清了形式,又有自知之明,在新的环境中果断举荐了有符合当下需要的才干之士,自己甘居人后,不得不说他是看得清天下大势的眼光独到。

另外再说一点,大家都听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典故吧。比如吕后迫害韩信,朱元璋枉杀功臣之类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流传着很多功高震主封无可封要么被逼谋反要么被迫害的例子。鲍叔牙作为一个拥有着拥立之功,又是旧朝元老,肯定势力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他再立下功劳,不管是把国家治理的更加富足,还是征伐了邻国开拓了疆土,当他的声望权力都大过齐桓公,齐桓公对他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时候,他是不是真的要考虑退一步海口天空了,并且越早退,越安全。那么如果再推荐一个曾经敌对势力的人才,对方既没有根基,又是有罪之人,那还不得卖力做出点政绩以表忠心,而自己则功成身退退居幕后享受人生。他比商鞅聪明多了。

所以,鲍叔牙真的是甘居人后吗,我看不是,毒辣的眼光和独到的政治考量才是关键。

讲故事的人总是会告诉我们故事里那些人有多么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其实他也只是带着自己的目的把他想让我们知道的灌输过来而已。

孔老夫子在评价这个故事的时候,说齐桓公征服其他诸侯国都是管仲之力,为什么呢?因为他也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奔走,想让君主用他的治国之策,所以他告诉君主,成就霸业的是管仲之力,而他就有管仲之力。我当然不敢说孔老夫子的话带有私心或者不对,管仲确实有治国之才,只是如果没有齐桓公的雄心勃勃,没有其他官员的兢兢业业,没有齐国百姓的同心协力,也不是管仲一人可以实现如此霸业。而孔老夫子早年成为孔圣人之前确实奔走各国推销自己的治国思想。

司马迁评价这个故事的时候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为什么呢?因为司马迁写下史记的才华甚至更胜管仲的治国之才吧,世人应该知道天下难有他司马迁之大才。我当然也不是否认司马迁写下史记的功劳,如今天下人也确实在感谢司马迁写下史记的功德。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放在当时的环境中,格局里,他所说的话,产生的行为是合理的。即使他是伟大的,他是无私的,但是分析历史人物学习历史故事也要放在当时的环境和立场出发。讲故事的人啊,也不知道你想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最后来回答那个问题,这三个人谁给我感触最多,我想说,这三个人都不是,最多的应该是公子纠。他是怎么被管仲看上的,他是怎么被公子小白打败的,他被打败之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故事里没有告诉我们,显然讲故事的人不想告诉我们。

正是因为他的故事最少,他最没有存在感,才最让我感触。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齐桓公,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鲍叔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在历史上击不起一丝涟漪,是一个在故事里没有一点故事的人。

我关注公子纠的人生和命运。因为讲故事的人总是告诉我们成功的人具有如何如何的良好品质,却从不告诉我们失败的人要如何避免失败。马云说过,成功的方法有千万种,但失败的人大多都是犯得同样的错误。我们只是一个千千万万的像公子纠一样的龙套之一。

所以,讲故事的人,别用成功学给我们洗脑了。随便罗列一个故事,没有背景,没有环境,没有性格分析,没有利益目的,就告诉你一个事,就让你分析谁让你最后感触,这是架空,这是无中生有,这是无稽之谈。

所以,讲故事的人,别再把齐桓公这种人物拿出来分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父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可能是厨师,有可能是医生,有可能是公交司机,但绝不是有一个国家等着我继承,有一个哥哥跟我斗争,让我纵横捭阖争夺天下的齐桓公这种人,我们最多最多只是个公子纠那样,出来了,就没了的龙套。为什么不多关心关心小人物的命运,关心关心有血有肉为了买个房子日夜奔波的年轻人的命运,不要让这些东西只存在于周星驰的电影当中。毕竟,我们高考完了,大学读完了,会成为的,是这种人。

所以,讲故事的人,请你关注关注洪水冲毁了多少人的家园,使多少人来不及参加高考。请你看看疫情带走了多少人的生命,使多少人没机会参加高考。请你写写管仲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用了什么样的政策发展经济强大国家的,请你讨论讨论怎么搞好教育,选拔人才,增加就业。

所以,讲故事的人,你这个也是像公子纠一样的平凡人,你也是让我感触颇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重写高考作文-2020湖北高考故事里的人和写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