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喜好、欲望、情绪来看待事物的,这些都是偏见。
来看一个测验:
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驰骋,爸爸开车,儿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
很不幸,他们遭遇车祸,110 和 120 赶到后,当即判断父亲已经死亡。儿子虽然重伤但还有救,于是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医院的主任医师急忙赶到手术室,手术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这时救护车已把病人送到。谁知,这位医生刚看了那病人一眼,就大声惊呼:
“天啊!这是我儿子啊!!他怎么会出车祸!!!”
——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十秒钟,说出你脑海中浮现的答案。
这是一道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的题目,同学们的答案有很多:
这对父子不是亲生的,也许一个是养父一个是生父;
做手术的才是真实的亲生父亲,一直隐藏这个秘密;
两个儿子长得太像,医生认错人;
……
教授出示了正确答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这位医生,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之所以难以得到正确的答案,是我们将“主任医师”这样的词汇与男性划了等号。如果询问每一位读者,在职业领域你们是否有男女不平等的偏见,大部分人会选择“没有”.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知晓答案之后,可能觉得女性在职场上成为主任医师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也这么认为呢?
什么是偏见(prejudice)
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区别:偏见异于误解。偏见根源于认识者的偏颇式心理,而误解是根源于对象的复杂性。偏见也异于成见,成见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异于预定看法。
偏见形成于人的意识,当你开始接触一件事物,一个领域,就必然产生与之相关的偏见,可以定义为“个人对某件事物的理解”。
偏见的反义词是“全见“,从这个角度上说,人不是全知全能的,那么必然会有偏见。
延伸解释
1.从侧面看到。《汉书·杜邺传》:“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 颜师古 注邺 自谓傍观而见之也。”
2.片面的见解;成见。《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不亦悲乎”晋郭象注:“各信其偏见,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南朝 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吾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宋司马光《辞枢密副使第六札子》:“未尝有四海之内,卿士大夫、农商工贾,异口同辞,咸以为非,独信二三人之偏见,而能成功致治者也。”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岳忠武于忠肃》:“文人立论,往往好逞偏见,如 魏叔子 谓 岳忠武 不当班师。”徐迟《地质之光》:“凡是胸无偏见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毕竟是有正义感的。”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样界定偏见的:“人们依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者负向的态度”,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有很多理论用来解释偏见的形成。如:最常见的社会学习理论,它认为偏见的习得途径与其他态度和价值观的习得相同。人们从他们的家庭、伙伴、大众媒体以及他们身处的社会中学会了偏见。动机理论用来解释偏见是如何满足个体需要的,如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偏见起源于群体间的竞争,是“群体资源或权力必然的结果”,另一种则认为偏见是一种人格障碍。认知理论则认为,基于社会知觉的特点,即使没有经历引发偏见的社会化过程,没有群体间资源竞争或人格障碍的情况下,看似无害的认知偏差会导致偏见的产生。
那么人是如何得出偏见的呢?是通过很多途径,但这些途径是没有根据,或者无法支撑结论的途径。如此,偏见的含义就呼之欲出:
只要你得出见解的途径无法有效支持你的见解,那么这个见解就是偏见。
偏见是怎么产生的
心理学通常将一个概念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个部分。
当你产生对于事物的一个较为偏颇的认知,一种刻板的印象,这个时候具有了偏见的雏形;
当你把这种认知扩展到情绪的层面,你开始厌恶某种属性,就形成了偏见;
如果你更进一步将这种情绪扩展到行动上,你开始实际去作为,歧视就产生了。
以上,也简单划分了偏见与歧视的区别。
偏见给我们自身带来什么
偏见会对被你有所偏见的对象产生什么不言而喻,可很多人认为偏见对自身却没有太大的负面作用,其实不然。
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因对医生这个群体的偏见,认为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最终由疾在腠理发展到疾在骨髓。
关羽对刘备的养子刘封持有偏见导致刘封不满,败走麦城之前若刘封能发兵救援,关羽便有一线生机。
可见,偏见对于群体的判断以及对于事物的决策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偏见已深,对持者本身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们能减少偏见吗
结论:没那么简单,但也有办法缓解。
要消除或减少,就得找到产生偏见的动机。进化导致人类对于竞争性群体天然产生敌意,挫折和失败会加深这种敌意,同时,人们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在的群体比其他群体更为优越,这样会获得安全感。
消除的方法可以是:
1. 让自己去发展,而不是去固定。当一个人的思维固定一处,便不再有空间容纳,更不可能有空间去进步。举个例子,一个定式思维的人可能会说“我压根不是一个有地域偏见的人”,而如果你的思维是发展的,你可能会说“过往来看,我应该不是一个有地域偏见的人,不过,我在这方面应该还有成长的空间。“
2. 让自己的域变宽。多接触各类人群,多扩大视野,了解到原来除了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是有这么多的生存状态并存的,这是老生常谈却十分有效的方法;
3. 审视自我,不要试图去替群体做判断。一个小方法是:你可以去找到你认为和你兴趣相投,你对其毫无偏见的五个人,再试着去了解一下他们最近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电视剧、对时事的评论,最后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你想象的少。
尽管如此,偏见仍然是很难消除的,否则不会成为古今难解的议题。很多国家用立法的方式去减缓偏见带来的社会损伤,我们也得以明白,这是个群体的、非个人的现象,不必对自己过分苛责,只要尽量去保持清醒的认知,对于自身及周围的环境便大有裨益。
要想活得好,就必须降低自己犯错误的概率;要想少犯错,就要减少自己思想认识里存在的偏见,让自己成熟起来。
可以用叔本华的话来总结: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摆脱偏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