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几许苍凉,一世明亮

还记得那时在高中,课外读物甚少,我们早早地就看完了语文课本上沈从文《边城》选段。当时就被里面美丽的凤凰古城、淳朴的乡情、纯真的爱情深深的吸引。我的名字刚好有个“翠”字,身边的同学们都叫我翠翠。巧得很,当时最好的闺蜜姓黄,大家都叫她大黄。我们俩整天形影不离,一下子就让同学们将我们与《边城》联系起来——翠翠与小黄狗。在观看电影《边城》的时候,又发现饰演“翠翠”的那个女孩像极了我们的室友雪雁。这么多的机缘巧合便让凤凰古城便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白月光。我们约定以后一定要去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去找寻也许依然在等待的翠翠。


书籍的魅力总是那么妙不可言。你有没有被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张照片打动就踏上了寻找的旅程呢?这本《夏摩山谷》讲述的就是寻找夏摩山谷的故事。《夏摩山谷》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虚空之轮、燕子归巢、诸神的宫殿和心咒,里面的各个小结都是以书中人物的名字来命名。在交错的时间和空间中,夏摩山谷是三位女子远音、如真、雀缇心中的乌托邦,也是作者庆山的心中白月光,是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却不断生长的地方。

2014年6月,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庆”有欢庆赞颂之意,“山”字则是因为旅行中她爬过很多的高山,它们给了她一种坚定的感觉。“好像是大地上特别稳定的东西,跟天地连在一起。”为何要改名?大抵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她的品性也悄然发生变化,作品的风格也逐渐转变。

她早期的作品文字华丽而高调,辞藻阴郁艳丽,给人的感觉是颓废的、虚无的、阴冷决绝。长篇小说《莲花》是作品风格转变的标志,后期庆山开始关注人与外界和自我的关系,是苍凉的、平和的、温情的。《夏摩山谷》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书中主人公的思考与发问何尝不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呢?


旅行,寻找内心的桃花源

远音是活跃的舞台剧创作者,一名演员,结婚后,她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衣食起居,她渐渐迷惘于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如真在环境恶化的大城市幻海经营一家小店铺,过着简单而无害的生活。她渴望爱,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报以她的却总是伤害;

雀缇是一名医生,与一名男子相恋,但却没有选择在一起,而是心心相印,合为一体,恪守彼此永恒而无尽的诺言。听过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雀缇的爱情却告诉我们这种心心相印的无尽信念才是最美好、纯真、强大的爱情。

旅行中寻找的乌托邦——夏摩山谷就在三名女子的际遇中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始终保持着古老和幽静的气氛,这个地方宗教感如同空气般存在,镌刻在人们的意识之中,这里的孩童从小被教导以空性和净观之道去看待自心,善待周围的世界。世代生活在夏摩山谷中的人,延续着单纯而坚定的传统和生活方式,没有被外界的变化和欲望影响。

“夏摩山谷有魔力,与它有缘的人会被召唤。最后他们愿意死在这里,把山谷当成此生终结的归宿”。

曾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都曾许诺要去追逐星辰大海。只是工作的压力都让旅行成为心中的“朱砂痣”和“白月光”。“以后我挣了钱,一定要……”条件状语从句总是这么脆弱,远方成为一个到达不到的彼岸。我们都怪时间太短、工作太忙、自己太穷,但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到裂变的时间点,或许也是远方早已没有了等待。

你有心中的桃花源吗?你想要去追寻吗?


佛教,踏上修行之路

在交织错乱的时空中,左腿深处搁在盛开的莲花上面,佛冠顶部是阿弥陀佛的绿度母指引着这三位女子的人生方向。绿度母到底有何寓意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慧月公主,她虔诚信奉鼓音如来,历经一千万年的供养与修行,她证悟胜义谛。她没有采纳那些僧人的建议——以男身来普渡众生,而是女身成佛利益众生,终于换身成为绿度母。她是观音菩萨因慈悲众生伤心时掉下的眼泪的变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


绿度母

书中三位女子仿佛是绿度母的化身。在人间体验“众生皆苦”的苦谛。她们找寻着生老病死之苦的原因,这是集谛。通过修行来开始实践解决之道,即灭谛。最后便得大圆满正果的道谛。佛教四谛,贯穿于她们的短暂却有意义的人生。

我想你一定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志愿活动。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在慈善机构里服务的远音却认为被布施的人才是真正的布施者。

然而,有些人打着慈善和志愿的幌子,收获名声,成就自己。社会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随处可见。人们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剥削劳动力。人类社会总是充斥着暴力、战争、自相残杀和分歧,而她们选择阅读、旅行、修行来寻找一息尚存的道,才明白真正的修行其实是为他人做事,奉献自己,人世的悲苦和磨难更能考验修行所获得的证量。

“人分成两类,有些人为了身体而活,相信身体一旦死亡就一无所有。有些人为了以身体为容器的心性而活,知道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开启又一次的轮回。这种区别,使每个人对待过去、当下、未来的看法不同。计划和准备不同,心中的目标也不同。”

那么,你是为肉身而活,还是为心性而活呢?

翻开这本《夏摩山谷》,仿佛是在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在对话。迷茫是人生的主旋律,旅行与修行却是能让我们看透自我的一种方式。

不追回归去,不期待未来,但过去已舍,而未来未到。但若现在法,处处观察之。不惑不动摇,智者当增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月光,几许苍凉,一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