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名解,填空,简答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3.幼儿期:从满一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4.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如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5.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6.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

7.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周内,犹豫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丧失,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出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此种现象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8.(名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临床特征为体重不增或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和新陈代谢失常。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9..(名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10.“适中温度”又叫中性温度,是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

1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围生期窒息引起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脑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因病理上肺泡壁有透明膜的改变,固有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3..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及其他器官等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4.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15.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尤其早产儿。(名解)

16.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冻伤,因皮肤硬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低体温,重者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17.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加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六个月-2岁婴幼儿多见

18.轮状病毒肠炎: 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大便以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19.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

20.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130至150mmol/L

21.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比例大于水的丢失,血清钠<130mmol/L

22.高渗性脱水:水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的>150mmol/L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24.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

25.咽-结膜热: 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下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

26..艾森格曼格综合征:由于肺动脉长期接受大量分流血液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青紫。

27.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水肿、血尿不同程度蛋白尿高血压。

28..骨髓外造血(名词解释): 婴幼儿时期由于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潜力不足,当发生严重感染,溶血,贫血或骨髓异常细胞浸润等造血需求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核红细胞或(和)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儿童造血器官的这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

29..生理性贫血:是指出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下降,加之新生儿生理性溶血,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下降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为3.0×10¹²/L,血红蛋白量约为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30..(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31..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32..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脑膜炎症。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33..惊厥:是指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所致,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运动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丧失。

惊厥持续状态:指惊厥持续发作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由于惊厥时间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

                            填空:

1.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

①初期(早期)②活动期(激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

3.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

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

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4.法洛四联症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②室间隔缺损

③主动脉骑跨

④右心室肥厚

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

5.①当新生儿尿量<1.0ml(kg·h),婴幼儿尿量<200ml/d,学龄前儿童<300ml/d,学龄儿童<400ml/d时,即为少尿

②新生儿尿量<0.5ml/(kg·h),其他年龄儿童尿量<50ml/d为无尿。

6.(1)儿童时期造血通常分为:

胚胎期造血,生后造血  两个阶段

(2)胚胎期造血 包括三个阶段:

①中胚叶造血期②肝脾造血期③骨髓造血期

7.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8.能量的需要:

⑴基础代谢率

⑵食物热力作用

⑶活动消耗

⑷生长所需

9.宏量营养素: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糖类(碳水化合物)

10.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简答

1.简述年龄分期和护理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

护理保健:此期应注重孕妇保健

①预防遗传性疾病

②预防畸形

③补充营养充足:加强钙,锌,铁的营养

④给予良好的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新生儿早期(出生7天之内)死亡率最高。

护理保健:

①此期应加强保暖,合理喂养

②出生时护理:要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鼻腔的黏液,保持呼吸通畅

③居家保健: 足月儿室温22~24℃,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24-26℃

④计划免疫:按时接种各种疫苗

⑤访视:第一次为生后1~2天的初访,

第二次为生后5~7天的周访

第三次为生后10~14天的半月访

第四次生后27~28天的月访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生长发育发育最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最易发生营养障碍和消化系统疾病。

保健重点:①合理喂养,添加辅食、

②实施计划免疫

③预防感染

(4)幼儿期:从满一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最易发生意外阶段

保健重点:①要注意防止创伤和中毒

②要合理喂养

③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如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此期,好问,好学,好模仿,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保健重点:①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②应继续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与中毒。

(6)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可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

护理保健:①应保证营养和充足睡眠

②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

③端正姿势,保护视力

④预防疾病,例如:龋齿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

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护理保健:①应重视道德品质教育

②注重生理、心理卫生及性知识教育

③加强营养,保证身心健康。

2.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简答或选择)

㈠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㈡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㈢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3.前囟门检查:(临床意义)

①前囟早闭或过小: 见于小头畸形等

②前囟迟闭或过大: 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③前囟饱满(前囟门张力增加): 提示颅内压增高

④前囟凹陷: 则多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者,营养不良

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接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者,需间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间隔2周,在接种其他疫苗。

②严格掌握禁忌症:近一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接种活疫苗时,只用75%的乙醇消毒(不可用碘);剩余药液超过2小时不能再用。

5.能量的需要:

⑴基础代谢率

⑵食物热力作用

⑶活动消耗

⑷生长所需: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为儿童所特有

⑸排泄消耗:婴儿期约占总能量的10%。

以上5项的总和为能量的总需要量。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约为100kcal(418.4kJ)/kg

(简答)母乳喂养的优点

⑴营养丰富,满足营养需要  ①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  ②钙磷比例:适宜(2:1)

⑵增强婴儿免疫力

⑶增进母婴感情,促进婴儿心理发育

⑷哺喂经济方便

⑸有利于母亲健康:母亲哺乳可加快子宫复原,减少在受孕的机会

6.食物转化的原则(简答)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7.简述,液体三先,三定,二补: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防惊补钙等原则

8.简述特点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左、右心或主、肺动脉间有异常通道和分流,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血液自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但在剧烈哭闹、屏气或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时,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指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故无青紫现象,只有在心衰发生时才发生青紫。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等。

9.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炎,患儿休息和活动指导?

休息  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方可下床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但三个月内应避免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12小时尿细胞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活动。

10.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11.简述惊厥的措施

⑴迅速控制惊厥,预防窒息

①患儿发作时,就地抢救,勿搬动患儿②迅速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③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

⑵防止受伤

①在患儿上下臼齿间放置牙垫以防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宜强行撬开。②惊厥时移开一切可能伤害患儿的硬物,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科名解,填空,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