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圣人先贤智慧,做新时代中国儒商

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伟大,当然不只在于他捍护传统,而更见于其重新理解传统,思索其意义,赋予传统新的生命。


11月16-21日心和塾企业家问道孔子,开启六天五夜的山东研学,走进“三孔”圣地,探访颜庙,学习孔子及弟子颜子的可贵品质,激励自我,不断成长,遇见人生中更加优秀的自己,助力企业经营永续,家庭经营有道。



01

研学行程回顾


1 特邀导师杨朝明老师课程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学者。


《礼记》里有一句话,‘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如果不了解文化,自信何来?”

杨朝明院长说,“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数千年来,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被历朝历代尊崇与传颂。


2 礼拜吾师,缅怀至先师 


参加祭孔仪式,行拜师礼。缅怀至圣先师孔子,尊师重道,方能承上启下,成就自我。孔子影响中国千年,其思想、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习孔子智慧,助人生无比精彩。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文化的缩影。走进孔子博物馆,回到孔子的时代,孔子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



3 走进孔子、颜子,学习其可贵品质 


探访“三孔”,回到孔子生活的时代。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是历代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走进颜庙,学习颜子的可贵品质。颜子,名回,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他14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在孔门中孔子独称颜回“好学”,并以“仁”相许。


4一代先师,后世敬仰 


在尼山孔庙,寻孔子之道。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登尼山祈祷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庙奉祀。


前往尼山书院,回看书香文化。在尼山孔庙后设书院,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以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

孔子为什么能在洞中呢?有两种说法;一说颜征在祈祷尼山神后,回家时便临产,将孔子产于洞中;一说孔子生来丑陋,其母将其遗弃,天气炎热,雕用其翅膀扇凉。




观看金声玉振,看孔子的思想传古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而孔子的思想、学识及优秀品质影响千年,理当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5好的家风,是家族永续发展的根本


孙中山先生曾认为它是中国古代极高明的政治哲学。可见,传统家教文化具有传授人生哲理、责任担当,传承知识技能和社会文明等重要功能,好的家教,能够让家族不断传承,代代兴旺。


02

学员精彩分享



01

分享学员—王传旭 


此行目的是学先师圣言,把儒学精华用之于个人修身、家庭及企业经营,成儒商典范。

此行之前,对孔子文化知之甚少,带着对古人智慧的探寻之心,来到孔子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来学习,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孙老师分享的"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意思说为子孙后代富裕显贵而苦心谋划,十有八九会失败。为身边的人做好事,行方便的,他的后人一定会获得好处。我们处世也好,企业经营也好,处处都应有利他之心,不能只求私利,多些互位思考,找到极致的平衡,万事就会顺心顺意。


二、杨院长分享"信念、明礼、诚敬",看见远处的自己,即有梦想,立志!王阳明先生也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我们要有信仰、立志,清淅的知道自己将去向何处。走向远处的自己,明确了方向,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通过不断学习与进步,在执行中改善,不断的靠近梦想。成为远处的自己,有梦想、有付出、有改进、梦想达成!



02

分享学员—陈晓绵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大的孝是让自己的父母社会地位尊贵起来,其次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辱没了父母的名声,最基础的孝才是赡养父母,侍奉父母!


回想自己成长一路走来,我的父母忙于生计,极少有空闲时间用言语去教导我们如何行孝,但是,我的父母却是一直用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父亲告诉我,小时候穷,爷爷奶奶经常被人看不起,那时候他就想,他一定要让爷爷奶奶成为让人羡慕的人!


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爷爷生病那会儿,我看着父亲衣不解带的在医院照顾,奶奶晚年的时候,一直都是一群老人家中被别人羡慕的对象,奶奶逢人就夸我的母亲对她如何的好,后来奶奶眼睛看不到,我看着我的母亲帮奶奶梳头,穿衣,洗脸,洗澡,像照顾小孩一样的照顾着奶奶。


到了后来,我也像母亲那样每天帮奶奶梳头,穿衣,洗澡,即使奶奶的世界一片黑暗,但是我们依然帮奶奶打扮得干净整洁,看着她即使眼睛看不到脸上依然充满幸福的唱歌谣给我们听!那时候只是很纯粹的想要像父亲母亲那样照顾好奶奶。


今天我才真正懂得父亲母亲是真正的用身教做到“大孝尊亲”,虽然没有在名利财富上给予爷爷奶奶很高的地位或是很多的财富,但是却是在生活中的点滴让爷爷奶奶为有他这个儿子而感到幸福和骄傲,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日子的值得我去细品和学习的品质。

 


03

分享学员—张萍 


来到山东就让我感觉特别的穿越,所有的建筑都是像我们以前在电视上面所看到的那般一样,都是平原地区,也很少有高楼大厦,但是我觉得这你的人文的精神特别的丰富,就像孙键老师说他去到山东的每一个地方,人家都会叫他叫老师,是因为他们对所有的顾客有一颗敬畏之心,一天下来收获很大,但是让我感觉最深的是孔子的圣贤智慧。


孙键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孔子的电影,孔子主要是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在颠沛流离十几年之后,他在68岁的时候又回到了鲁国,主要是用于学问,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并且对于学习要学而时习之,所以他的弟子在《论语》编纂过程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


在孔子的晚年生活中,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安宁和愉快,然后他也感到,得因才而教之的快乐,孔子智慧是代表传统文化的象征,他的言行录《论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们一起学习并践行。



04

分享学员—孙玉红 


学习也是不断地在反省自己,越学习越发现自己之前做的很不足,很多不对的事情。知道并不等于真正懂得,孔子、儒家文化,仁、礼、德,我们都知道,但是自己不能做到,其实就是不知道,不懂得。


 一场祭孔,拜师仪式,现场顿时有了一种庄重、威严气氛,心里一下有了真正的敬畏之心,敬畏知识文化、敬畏先人、敬畏老师,不觉得孔子离我们很遥远的感觉了。特别是老师最后对学生提了三点做人的要求,觉得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要去做的一种责任感。


在企业里、社会中的行为语言,时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做一个感恩富足的人,在当下感恩先贤圣人孔子给我们后人留下这么珍贵的东西,让我们深刻去感受到儒家思想文化,去认识孔子。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丰盈自己,做一个懂得谦卑、学习的人,让自己幸福快乐,家庭幸福。



05

分享学员—牛晓桃


一、为人处世。在孔子庙,导游老师在一个牌坊告诉我们,在孔子时代教育孩子6到8岁,是不用去上学,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先学会洒扫庭院,先做人,再做事,然后才学习知识,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为太少的承担,人要从承担中学会成长,接下来回到家里,落实到家庭,每天要让孩子承担一些小小的家务活,让他从中体会到他是家里的一份子。


二、学以致用。我们经常出来学习,听到不少的知识,其实听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们能把它学以致用到生活中去实践,这才是真正的修为,哪怕是一个点,做到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中庸之道。从老师处得知中庸之道的含义用一个字包含“位”,知道自己的位置,并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如老师所讲,大学里面:静、定、安、虑、得,只有我们能安静下来,不带情感去做决定,就能很好地去实践中庸。


四、尊师重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尔轻傅,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尊敬老师敬重大臣,国家将要衰亡时,必定小看老师轻视大臣;充分的体现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关系到国民素质、企业的兴盛,国家的存亡。从自身做起,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影响身边的人和下一代,把中国儒家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06

分享学员—程雅秀


通过学习,让我对儒家文化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学习需要毅力。


以前了解的儒家文化就是孝道,孝顺父母,敬重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再深入一点,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问道圣人,知易行难。那如何能做到这些呢?


孔子告诉我们,要学习,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企无德不盛,国无德不兴。只有自己的心正,身正,才能影响身边的人,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学习的根本是什么呢?是坚持。坚持需要很大的毅力在孔子庙听到吴老师说,庙里最重的一块碑,从北京西山运到孔庙,当时交通不发达,在数九寒天,人们就在地上挖井,泼水成冰,通过牛拉人推的方式,用了几年的时间,不知道撒了多少血汗,把碑运到孔庙,完成使命,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块块碑。这就是毅力。


老师说,做事不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子孙后代,心中有使命,才能有毅力坚定不移的向前进。耕心种德,止于至善,终身学习,精进笃行!



07

分享学员—邓倩


一、终身学习。孔子有个弟子贡,跟孔子说自己不想学习了,孔子说,那你想干嘛呢?他说,我想去辅佐君王,把国家治理好。孔子又跟他说,你自己都不想学习,你拿什么本事去辅佐君王。


然后子贡又说那我去学做生意,孔子跟他说,你自己都学不好,你拿什么本事去做生意呢?子贡又说,那我都不能做,我回家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好了。孔子跟他说,你学习都学不好,你拿什么真本事去教好你自己的孩子呢?


子贡说,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不用学习?孔子跟他说,你去到鲁国的西城墙就不用学习了,子贡跑去城墙边看到了墓地,所以,孔子告诉他,也只有入土为安了,就不需要学习了。


二,有情绪时不要做决定。千年古书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这是孔子送给弟子颜回的两句话。


颜回很生气要离开孔子,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要下雨了,他就想去就近的古树下躲雨,他又想起孔子跟他讲的话就没有去古树下躲雨,刚好那棵千年古树被雷劈了,他回到家进了家门发现床上睡了两个人,他一怒之下很想拔剑相向,但是他又想起老师的话,他把被子掀开发现是他的夫人和他的妈妈睡在床上。这些故事也验证了冲动是魔鬼!冲动的时候不要轻易去做任何决定,遇事泠静三思而后行。


三,要有学习力。孔圣人一生都在学习,这也是他最为骄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03

孙键老师分享


现代人的通病大概是太急了,我们总和时间赛跑,凡事都要快,好像慢一秒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对“快”的追求,正在让我们错失许多美好事物,当我们正在为生活忙于奔波时,生活已渐渐离我们而去。


正如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能只盲目追求速度,不可急功近利,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积累,以少为多,以慢为快。


“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子夏说的一句话。


子夏曾是一位地方官员,他对自己的工作和未来感到迷茫,便去拜访孔子,希望能得到帮助。孔子听了他的问题后,同他说:既然选择从政这条路,就应该有点耐心,要懂得高瞻远瞩、稳步求进,不能急功近利,不然最后只能欲速不达,甚至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子夏听完孔子的教导后,恍然大悟,之后做事勤勤恳恳,再也不着急了。


那些追求“快”的人,大都没有长远的稳定计划,想要完成目标也很难,要想行得万年船,就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深谋远虑、以慢制胜的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因为自己满腔抱负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谋求大业的刘备,虽然时间很宝贵,但也未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选择放弃。


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三顾茅庐,不仅考验刘备的耐心,也彰显诸葛亮的远见,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是不会走得远,更不会建立蜀汉王朝。


慢下来,是一种智慧,以静制动,方为智者。


事事飞速发展的现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那些走得太快的人,就成了“欲速则不达”的下一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最终一事无成。不如,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慢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生活的正确方式。唯有慢下来,才能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收获成功。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

智者似儒风,习习不可急。


04

更多精彩瞬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道圣人先贤智慧,做新时代中国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