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随感

早上孩子比我吃饭吃的早,吃完就要求自己去上学。我赶紧问他手表电话在哪里。

他想不起来放那哪了。我用手机拨了一下,没听见响声。我定位看在哪里,孩子瞄了一眼我手机里的定位点,说在车上。他爸爸已经开车上班去了。我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他着急要走,一个人去学校我有点担心,虽然现在放学都是他一个人回家,但早上车多。我让他到学校后给我打个电话。他说尽量吧。

学校要求八点之前到校,八点半了还没打电话(好多同学都有电话手表,很方便借。)。这孩子天天丢三落四,也一点不体谅大人的心情。既然想要把这些琐事做好,那就立下规矩。我立马找了个专门的本子,准备把他的一条条“罪状”记下来,有时间一起算账。但他说尽量,没说一定。何必较真呢?不较真他下次还记不住。

带好自己的东西不是他的事情吗?我为什么比他还着急,因为我对他的担心远远超过他体谅我的心情,父母的爱远远多于对孩子爱。这种情感永远是倾斜的,当能明白这一点时,或许更能享受亲子时间带来的快乐和惊喜。既然我们的感受无法一致起来,那么就把带好自己的物品当成一个习惯,一个规定去做。

突然很感谢我妈妈的做法。以前孩子多,没时间讲道理,不允许做什么事情就是不许做,说一不二。所以遵守了家庭里的规矩,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很多事情上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我的独立意识和判断力特别差,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弥补我在成长过程中的缺憾,给与孩子很多很大的自由和空间。但有点矫枉过正,也分不清什么事情应该放权,什么事情上大人来做决定。一旦给与孩子一点权力他就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做主。父母的主权丧失得过久也难以收复。在难以行使自己的权力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沿袭妈妈以前那种说一不二,不容孩子申辩的作风。很多时候无法把情绪和原则理性地结合起来,原因是没有把父母过去给与我的这种感受和生活上的指导剥离开来。审视过去对当下的生活也有指导意义。有所触动才能改变,只有深切体会过去的那种感受,才有可能不会把过去的情景重复到当下。

当然,很多时候缺憾才会成为成长的契机。不足是生活前进的一种动力,在弥补中才会发现在亲人情关系会中很多不同于以往的想法和认知。这也许是一代人一代人更新的意义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