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父母的困境:
信息过度泛滥,育儿知识丛出不穷,传统的婴儿护理“必需品”已经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了,诸如尿布包、婴儿车和汽车安全座椅等。面对繁多的物品和育儿知识,如何选择成为一个难题。
匆匆忙忙的童年:
孩子出生后,家长就会催促孩子尽快学习成人才会的技能。他们可能多年后才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甚至可能永远用不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断让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充实”而有组织的活动。他们总是在开车送孩子参加活动的路上。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享受育儿带来的乐趣,这本该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更多的是带来焦虑和压力,亲子关系出现很大问题。
崇尚成就,丢失童年
家长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印象,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由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指引的一种本能活动。
对成就的追求,还会导致家长过度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完全忽略另一个同等重要的因素——情商
培养聪明孩子更好的方法:教育家长,家长掌握足够多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孩子越优秀
儿童智力和情绪健康发展的关键预测指标是“孩子和家长及照料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家长和孩子一起洗碗这件事看似简单,实际上正是进行亲子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无意间说出的话能够教孩子认识世界和自己。家长相当于一张“过滤网”——允许适当的信息进入孩子的世界,同时过滤掉孩子难以接收的信息
如何塑造聪明的大脑?
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造就了喜欢自主学习的孩子——大自然就是这样使我们得以生存。父母疼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并在孩子探索环境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身心健康、适应性强。
关键期”这一假说或许是市场最常拿来“招摇撞骗”的论据。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齐格勒(Edward Zigler)及同事指出:“……媒体对学习关键期或敏感期的宣传影响颇大,由此家长开始担心,觉得需要给襁褓中的婴幼儿安排音乐指导、数学游戏或是外语课程。”
对于人类而言,只有在关键期受到极端伤害(例如在胚胎成形期受药物影响)才会对孩子产生无法修复的影响。
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教育计划、方法或技术确实可以有效促进大脑发育。
孩子在家长陪同下观看电视能获得更多知识。
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
孩子在学习加减法之前,必须先学习计数的基本原理,并理解数轴的概念。他们需要在玩耍和研究生活中的物体的过程中慢慢领悟,这是学习这些概念的最好方法。
婴儿并不能像大人或学前班孩子一样,用数字进行加减运算。
一一对应原则:一件物品对应一个数字“标签”
固定顺序原则:数字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基数原则:一组事物的个数等于最后一个数字的编号
抽象原则:我可以数出各种东西
顺序无关原则:从哪里开始计数并不重要
支架式教学指的是,成人经常通过支持孩子的努力来帮助孩子达到更高水平,让他们在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知道如何应对。这一理论也契合研究人员的发现: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支架式教学)能够完成他们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数学任务。
有时间解答孩子问题的家长或是敏感的照料者在家与孩子进行的自然互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数学能力,为孩子日后在学校取得数学成就打下基础。
第4章 语言:咿咿呀呀的力量
你的孩子会坚持用非言语手段表达自己想要某个物体的愿望,同样会坚持以不易察觉的方式独自默默学习语言。
语言是在互动环境中——在吃饭、玩耍和询问事物名称这些过程中学到的,而不是被动地看着电脑屏幕学到的。这正是父母和照料者的作用所在:让互动成为可能。
宝宝如何学会说话
7个月大的胎儿已经能够隔着肚皮听到妈妈和别人的对话。
家长基于孩子的兴趣展开对话,便能够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只要家长经常跟孩子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即使是18个月大的小宝宝也能拥有高于同龄人的词汇量。这些孩子以后上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时,会比同学拥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强的阅读、算术能力。
高知家庭的孩子因为交流受到奖励,而困难家庭的孩子却没有,他们学会的只是服从指挥。高知家庭和工薪家庭的孩子经常受到鼓励和称赞,而困难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内容不利于自尊心的发展。
老师和照料者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叙述故事、提出问题、朗读书本。
阅读的基石
孩子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先具备四种基本能力,其核心是对语言的熟练掌握
讲故事的能力是让孩子从语言走向阅读的桥梁。,她提醒我们要认真倾听。孩子说的很多话都是有价值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总是漫不经心,以至于错过孩子讲故事和分享生活的重要时刻。她还建议我们做出实质性的回应。抱着理解的态度而不是纠正的态度听故事,并且提出问题。最后,多进行合作——我们与孩子合作,延续他们所说的故事,往往会创造更动听的故事。做到以上这些,你就能帮助孩子掌握叙事时需要用到的去语境化的语言。
让阅读成为你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和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让孩子看到你沉浸于书本或是报纸之中,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对孩子来说,听故事应该是一种奖励、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营造一个充满读写材料的环境。[2]文字俯拾皆是,不仅仅出现在传统儿童读物中。试着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文字,例如在冰箱上贴几个字母冰箱贴,孩子肯定会想让你拼出他的名字。
利用印章帮助孩子学习字母
参与对话式阅读。
首先,鼓励孩子在讲故事时成为主动的那一方。主动学习要比被动听故事效果更好
其次,给孩子提供反馈。反馈可以完全采用表扬的形式,例如宝宝说“恐龙”,妈妈说:“真棒!那是一只恐龙!”你想要丰富孩子的表达时,也可以这么说。
让阅读有趣起来!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家教授孩子阅读课程,我们能给你的最重要的建议是“寓教于乐”。
智力:了解更多知识的孩子不一定比同龄人更聪明。
家长应该怎样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能力。语言是我们认识环境的主要手段,是我们提出问题、获得答案的方式。
扩大孩子词汇量的主要方法是日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通过和我们交谈来学习。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方法是认可并尊重他们享受世界的幼稚方式,和他们一起打球、讲故事、学唱歌、建沙堡……
情境学习才是智慧学习的关键。
以孩子的发展区为限。记住,鼓励孩子在感觉自在的情况下更进一步,此时学习效果最佳。
●跟随孩子的兴趣。
●减少孩子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所需经历的步骤。
●孩子受挫时,鼓励他坚持完成任务。
●演示。
●讨论孩子的做法与正确方法之间的差异。
●帮孩子将新任务与其会做的事联系起来。
强调努力而非成就。我们欣赏的是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结果。
我们可以培养出掌握导向[2]的孩子,他们面对困难任务时不会放弃,而是接受并享受这些挑战。
不要坚持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
向孩子表明你也会犯错,让孩子纠正你!
着重发展孩子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21世纪必备技能。我们应该支持孩子的天赋,让他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独立思考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注重测验成绩,强加给孩子大量知识,孩子会因此失去发展真正的聪明才智的活力。
自我认知
意识到自己确实对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负有一定责任之后,我们必须睿智地运用这份影响力。
注意你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们的方式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与孩子谈谈感受。一个人自我认知的形成与他人如何对待他、如何与他交流息息相关
了解情商与人生成就之间的关联。情绪自我至关重要。
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即我们对自身及自身感觉的了解,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身行为。与之相对,“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我们对于他人的了解程度:我们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和动机的能力。
孩子的社交智力是怎样发展的
社交能力是习得的。社交智力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在“工作”中获得的,需要孩子在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孩子会从父母对待他们及对待他人的方式中学习社交技巧,然后在同龄人身上进行练习。
共情能力促使我们为他人着想,即使这样做对我们而言没什么好处。共情的发展始于摇篮。
依恋:早期人际关系的基础性影响。关键是互动,而且是大量的互动。重要的是,这些互动必须是回应式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回应。
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在社交和情绪方面健康发展?
寻找机会,谈谈他人的感受。向孩子解释一件事发生时他人可能会有的感受,这就是在教孩子换位思考。孩子完整的学习经验来自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基本社交需求的产物。
注意言语。培养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的一个方法是,在朗读故事时问孩子一些与角色相关的问题,
向孩子解释,人的感受是有成因的。举个例子,一位母亲可能会说:“你摔碎了我的杯子(原因),我很伤心(结果)。”
从一开始就阻止霸凌。
腾出社交时间。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和他人一起玩耍或独自玩耍。
如果孩子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一定要与保育员或老师建立密切联系。[8]
不要无视或是小看孩子的感受。
试着以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你的孩子正以你为榜样学习情绪管理。
玩耍:学习的圣地
玩耍能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推动他们的社交发展。[1]玩耍怎么会有这么多好处呢?
通过玩耍进行独立探索也是一种学习体验,孩子能学会用有趣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母亲只是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在旁观察、试图指导孩子而不加入游戏,他们的孩子玩象征性游戏的可能性更小,而更多进行探索性游戏。在孩子引领大人一起玩时,他们会玩更高级的游戏。
玩耍的另一个核心功能:给孩子带来一种力量感。对于每时每刻都听命于大人的孩子来说,力量感不仅令人愉悦,而且鼓励他们自发学习。自由玩耍,孩子可以练习自己当家做主——不受外界的影响。正是通过自由玩耍,孩子成为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主宰者,独立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尽情地享受快乐。”[7]
玩耍为智力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情绪和基本社交技能发展的载体。
游戏有三个功能。第一,游戏能开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第二,游戏能帮助孩子区分思想和行为。孩子可以在假装游戏中超越眼前物体的特性限制。维果斯基教授很好地总结道:“孩子看到的是一回事,做出的行为是另一回事。因此形成了这样一种状态——孩子的行为独立于他看到的事物。”第三,维果斯基教授认为游戏可以促进孩子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性游戏
13或14个月大时,孩子开始进行合作游戏
2岁左右,孩子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有了显著的飞跃。他们会开始扮演公交车司机或动物园管理员等角色,还可能会邀请朋友加入游戏。三四岁时,他们甚至能够依照惯例玩游戏。
游戏既能教孩子社交技能,又能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还能帮助孩子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我们创造的故事里,我们自己不能过多占据主导地位。[19]我们需要成为孩子的搭档,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我们需要把他们熟悉的主题融入故事,把故事的创作权转交给他们。
致父母的四项原则
原则1:最好的学习是量力而行
原则2: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才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原则3:社会情绪能力,而不仅仅是认知能力
原则4:情境学习是真正的学习——玩耍是最好的老师
全新育儿箴言:
积极反思、抵制诱惑、重新定位,是时候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