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新读 —— 读《文心》有感(二)

        老书新读 ——

            读《文心》有感(二)

读《文心》常会叹服两位作者真是深谙教学之道。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都曾经教过书,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所以他们写在书里的都是亲身体悟到的精华,能读到这样的文字实在是幸运的。

这是读《文心》被触发的感想。

书的第十三章节题目是 —— 触发。

独具匠心的作者用多种方式阐述国文知识与学习之道。这一章是以乐华的父亲枚叔写给儿子的信为主要内容,用“触发”这个十分贴切的词把读书与作文联系起来,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请允许我原汁原味地将枚叔的话转述在此。乐华接到父亲的信时正值暑假。

“你大概在以书册消磨着长日吧。你爱好读书,努力学文,当然不能算坏,可是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是不应该只当作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获得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见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举例来说吧。我书房中有一幅对子,下联不是‘竹解虚心是我师’吗?这一句原是成语,作者着眼于竹的中空,觉到和人的虚心相似,可以效法,故就造出了这样有新意的句子。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触发真是要紧的功夫,我早就想把这话告诉你,却没有碰到相当的机会。……。我已给你选定了好几部书了,你可拣喜欢的取来重读,读出些新的意味来。书是用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无字的书。”

读完枚叔的信,不需要再对触发说什么了。看看乐华接到父亲的信之后的变化吧。

“自得了父亲的这封信以后,态度为之一变,觉得读过的书重读起来比新书更有味,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含藏着多方面的内容,待他去发掘。倦怠无聊之感消失净尽,他好像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世界了。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学习写作的输入,把作文与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靠的就是触发,感悟到自己独有的新鲜的材料,作文就不仅有的写,而且一定是鲜活生动的,富有创意的。

老书新读,《文心》常读常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书新读 —— 读《文心》有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