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后感

    今天我反复听了樊登读书会的《深度工作》这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概念让我意识到“忙”不代表生产力,专注的刻意练习才是深度工作的体现。本书作者提出只有深度工作的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才能获利,成为赢家。阻碍我们深度工作的因素包括度量原则,比如我们不知不觉玩了很长时间的手机或上网成瘾;最小阻力原则告诉我们,人们总是热爱简易的事物,而逃避深入思考;社交或商务需要,让我们迷失把“有一点用”理解为全部有用,比如我们以微信谈业务为由而不知不觉又玩了很长时间的手机;樊登还举例欧洲的农场主要不要买扎草机的案例。

    那么深度工作的要义是什么?深度工作可以增加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增加大脑表征意识;深度工作还可以让我们从高产出中获得满足感,让我们更快乐。

    如何实现深度工作?首选要选择深度哲学模式,禁欲主义、双峰、节奏、新闻记者类型的哲学,选择哲学模式后通过习惯将其固化。节奏化哲学模式可能更适合大部分人。大脑不同于身体劳动,大脑是可以交替工作的,因此工作之外的16小时我们可以当做另一天来过。

    如何绕开深度工作的干扰因素?远离社交媒体,让自己不容易被找到;替代网络安息日;冥想;拥抱无聊;向罗斯福一样的工作,设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时间,严格执行。

   虽然与周围的人相比,我自认为是比较高效的,但这本书警醒我浮浅工作以及手机和网络的碎片化干扰正在消磨我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时候手机静音,学会深度与自己相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