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老板,在各部门的业务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要搞部门轮岗,这个地方的领导调到另外一个部门。这个现象还不只小公司有,大公司也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也是说换就换。
按说,我们在专业化分工的社会,按道理讲应该是谁最熟悉业务谁来干啊,好不容易干熟了,突然又调到一个生部门。老板这么穷折腾干啥呢?
首先这个事肯定不是因为老板的权利欲过大,或者是看部下太闲了喜欢没事找事。
要讲通这个事儿,还是要先讲一个故事。
一战的故事
话说1914年一战开打,德国和法国在法国的境内对峙,双方陷入了堑壕战。由于当时的武器也不怎么先进,双方就只能在堑壕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因为当时已经有大炮和机枪了,所以谁先冲锋谁先死。
这个时候双方就产生了一种“默契的合作”。比如说双方在开饭的时候,后勤人员都要上战壕里送饭,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个时候如果开炮,肯定是一炸一大片。但是对方要吃饭,你也要吃饭。如果你在对方吃饭的时候开炮对方也会在你吃饭的时候开炮。这样双方就都没办法吃饭了。
所以渐渐的双方都有了默契,吃饭的时候不开炮,一旦有了这种默契,后面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可以不打。因为战壕里面非常阴冷,如果老在里面会生病,所以天气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出来晒晒太阳。而且问题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地上也非常泥泞,就算是把对方压制住了,你也冲不过去。
再后来双方的默契越来越多,节假日不打,周末不打。但是上头交代的任务还是要交差的。所以法国这边就找到对面没人的地方,突突突突一顿开火。然后再往同一个地方精准开炮。这样一方面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向对方示威——我是能打到你的,只是我不想打。所以你也别招我。德国人心领神会,马上也学会了这一招,如法炮制。
到了后来,德法双方甚至在圣诞节举行了一次足球赛。这个是在官方有记录的,甚至后世给这个事儿拍了一次电影。都觉得这是一次人性的光辉。
但是
双方的指挥官就不乐意了。我派你们来是给我们国家打仗的,不是来踢足球赛的好不好?而双方士兵的这种合作,对他们个人有好处,但明显违反了部队纪律,侵犯了国%家%利益。
如果是在战役进行中,指挥官可以明确命令士兵冲出战壕,发起冲锋,有畏缩不前或临阵脱逃者,军法处置。但现在不是这情况,双方在战壕中对峙,有机枪和大炮在后面摆着,冲上去就团灭了——德国就是因为俄国先撤兵以后,东线压力减轻,所以大举扑向西线,并且发起冲锋,结果真的军团就团灭了,溃败了,当然这是后话——但是仅仅因为这种时隐时现的默契合作,也不可能就大动干戈处罚哪个士兵。
刚开始,指挥官们想要通过部队换防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新来的陌生人取代老朋友。但后来发现不行。即使部队换防,这种默契合作居然还是可以维持。因为撤防的部队会暗中告诫接防的部队:“对面的不是坏人。你让他们活,他们也会让你活。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就是一个”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特殊的合作关系。
而且你想想,就算你上了战场,也会选择和他们同样的选择,这根本就是人性中隐藏的bug,那里还是光辉啊。
切换
好了,现在把故事里的指挥官换成老板。把法军换成采购部门,把德军换成对方销售。这就是我们现在企业最头疼的问题。采购部门和对方的销售部门成为了好朋友。大家都不容易,买的东西贵一点,就贵一点,让对方也有钱进行个产品研发升级。销售送给采购部门的礼能收一点就收一点,毕竟采购部门挣得也少。这样一来二去的,就离高压线越来越近了。
再换一个场景
把故事里的指挥官换成老板。把法军换成中层,把德军换成工人。中层和工人形成了默契。工人你听我中层领导的话,我中层领导给你少派点儿活,我们形成“特殊的合作”。反正最后少干的是老板的活,损失的是老板的钱。
所以这个时候就能理解老板为什么要一直穷折腾了。就是为了击穿这个管理层的潜规则,打破这种”特殊的合作”。
结尾
说一下法军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当抛砖引玉了。
法军军方高层派出一系列10到200人的小部队,偷袭德军阵地。你想,这种偷袭小部队是由法军高层直接派出的,时间也不定、地点也不定,和前线驻军没有关系。前线的法军部队想和对方串通也没有机会。偷袭来偷袭去,一次两次,对面的德国人可以原谅,但是多了之后不行,这种脆弱的信任当然就破坏了。双方重新大打出手。
本文的题材和案例都来自于罗辑思维。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