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花一个小时,听完樊登老师讲的《正面管教》。掩卷而思,生活没有早知道,体验过痛苦,才更能体会正面管教的好吧。如果还没有用,只说明你还不够痛苦吧。
1.啥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又称之积极的纪律。它的核心是和善而坚定,或者是温柔而有边界。作者简尼尔森,有7名娃,有18位孙子。系统学习和实践正面管教,可以培养孩子的七项能力:个人能力,价值感,影响力,内省力,人际沟通力,整合力,判断力,这七项能力就能让孩子建立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自尊体系。
我的大脑没有get这么长的能力列表,不过有句话引起注意:
当一个孩子有了自尊,他就能自律;有了自尊,就有自信。换句话说,孩子不自律,孩子不自信,是因为自尊水平不够啊。那什么因素影响孩子的自尊呢?答案是: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归属感,就是“我是有人爱的”;价值感,就是“我可以创造价值,我是有用的。”。最根本的源头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欣赏和认可,同时又为孩子解释“边界”,培养孩子安全感。
换句话说,这样的环境下,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也会健康成长。
2.偏差行为:打人
6月,欢度六一。我和孩子爸却被泼冷水。开心带孩子外出玩耍,难免有摩擦,孩子一不如意,就动手打自己妈自己爸。有一次,孩子爸都拉不住孩子,孩子手拼命打我。当时,我的内心充满无助,失望,我问上苍:我曾经说过做过想过什么?才使我看到的孩子变得如今这样?他刚来到这个世界可是完整美好。是我和孩子爸亲手带他。
5年前,孩子呱呱坠地,初为人母,啥也不懂,只能照书养。于是,打着尊重孩子的旗号,什么都随孩子,并且过分服侍孩子,喂饭,没有训练“脱离纸尿裤”。当时自己以为自己有理有据,不听老人劝。现在想来,自己剥夺孩子学会“建立规则和边界“的机会,实则在娇纵,溺爱。
0-3岁的“娇纵”之后,我和孩子爸在4-5岁就开始“自食苦果”。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打人行为,大哭大闹,大吼大叫,一不如意歇斯底里,以往“天使宝宝"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我们对他行为说不的时候,他会跟我们对着干,或者用手掌拍打我们。
3.矫枉过正
以往我们给足了孩子温柔,却没有告诉孩子,边界在哪里,我们的底线在哪里,我们需要他做什么?孩子有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可理解能力却很弱,他不知道我们要什么,于是他无止境的索取,也未能守规则。
吃过苦头后,我和孩子爸决定实施“严厉”的教育方式。态度180度转变,说一不二,板起脸孔。不出一周,我与孩子爸,孩子,这两个阵营,两败俱伤。准确说,我和孩子爸已经深受内伤,快吐血了。
4.正面管教的启示
娇纵孩子,认为孩子都是对的,随孩子去,却没有告诉孩子边界,结果孩子无限止索取,缺失安全感,确定性和自信心。
严厉对待,说一不二,认为孩子是错的无敌的,引起孩子反抗叛逆,威胁。
这两种方式都停留在二元对立,孩子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父母以一种主人的高姿态看待孩子。孩子则成了附属品,一把椅子。这两种方式都没有看待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没有给予孩子选择权,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满6周岁的最后一年
我和孩子爸开了几个枕边会议,加上学习,决定:在孩子满6周岁前。最后的一年,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树立边界,同时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他的。
我跟孩子爸的角色是导游,是协助孩子去认识到边界以及规则。
第1点,我需要尊重
当孩子动手打人时,我选择转身离开,创造另一个空间让自己冷静。等彼此冷静之后,再蹲下身子对孩子说:“妈妈感受到了你刚刚的愤怒,妈妈能理解你。但妈妈不能接受你打人的做法。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并且建立了笑脸规则:孩子生气时,当他选择用语言表达而非打人时,就可以在五个圆圈里画一个笑脸,积满五个笑脸就能满足一个小心愿。比如吃披萨,买个帐篷,买一辆自行车。
当父母能够心平气和的状态去解释,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这是父母反思的时机,是学习的机会。以前孩子打人,我们就打他,以暴制暴。这只能说明我们内心也没有真正长大,不想和孩子共同承担结果,只认为这是孩子的错,而不愿看到这一切是自己创造而来的。
孩子本来就是一张白纸,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他生来就是圆满美好的,只是在你养育过程当中,你是把他的魔鬼性调动出来,还是把他天使性调动出来?
第2点,积极的催眠语言
情绪是有传染力的,当你在愤怒,恐惧,失望任何一种情绪下说的话语甚至是念头都是具有催眠效应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情绪加上说的语言,特别是一些负面的语言,比如你不可以不要,你必须这些话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和孩子爸不时检视自己的语言
有一个实验:让孩子闭上眼睛,一遍遍对孩子说,不准玩游戏。睁开眼睛,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玩游戏。因为潜意识无法分辨“不”,而只会对不后面的信息作出反应。另外,当我们去说,负面的语言时,我们也会给孩子的潜意识下达命令,让孩子显意识,去指导孩子的行为朝负面的方向发展。
至今,我还记得我父母常对我说的话:“你只会读书。你很懒,你不会做家务。”我被催眠了,被预言了。我结完婚之后,生活能力弱得让人大跌眼睛。即使通过学习清理有所改善,父母语言对我的影响之巨大,令我震惊。
我和孩子爸学着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儿子的行为,去描述我们对他的正面期待,以此激发孩子的动力。比如当孩子起床还是躺床上时,我们会描述期待的场景:妈妈看到你在穿衣服啦!
每个人的念头,话语,行为,都会有自己的标签,特别这个标签是来自于你的重要他人,就会对你造成人格打磨。你说的话或许有愤怒,绝望,悲观这种情绪,这些情绪都是能传染,并且进入潜意识,并且被永久保留出来,直到你的孩子结完婚之后,再遇到他的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他再去释放这些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
什么是心法。心法就是绝对的相信,绝对的尊重孩子。去欣赏认可他。当孩子会处于喜悦放松的状态,你对他们的积极催眠语言就会进入他们的潜意识。
第3点,正面的行为
很遗憾,我的父母给我留下很多负面的言语。同时,我也感谢我的父母的榜样教育。他们真正撼动我心灵的是他们的行为。
我依旧记得,初中某一天,我的母亲帮我扛着被子回到家里时,突然她情绪激动,愤怒地把被子扔在地上,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怎么两手空空?不会自己来?”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一下子让我释怀,并且认识到人无完人。我的妈妈承认她刚才的行为不对,并且流泪跟我道歉。我在那一刻,马上能理解妈妈的不容易,理解她需要放松。
当我的孩子哭闹着不去上英语补习课时,我不再逼他,而是自己开始每天英语打卡。他反而很有兴趣跟我一起打卡。身教大于言传。
最后,
父母是什么?父母是管道,孩子是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
父母是导游,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他的感知能力很强,却看不懂这世界,所以你得跟他介绍这个风景那个景点,让他理解你的边界。
你不是他的主人,他也不是你的附属品。
温柔,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你愿意蹲下身去,同理心倾听他,你愿意去道歉,你愿意跟孩子共同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坚定,就是划定边界,并用自然后果告诉孩子。
最后,“正面管教”还提到很多工具,比如积极的暂停,跟孩子一起布置他的暂停区,当孩子愤怒时,这个暂停区就能帮助孩子创造内在的空间,从而解决问题。
还比如,启发性的问题。发自内心想帮助孩子看到他是有很多的选择,她是生活是富有选择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是感到愤怒伤心吗?你有什么需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去谴责孩子。
还比如,肯定孩子时,多去肯定他的出发点以及过程,而不是结果。有个实验,两组孩子玩完拼图。一组孩子被夸:你真聪明。结果下一次选择拼图时,他们更会选简单拼图。
另一组孩子被肯定:看到你在玩拼图,你很有探索精神哦。他们更愿意去选择难的拼图。所以多去肯定孩子做事情的动机以及过程,帮助孩子把宝贵注意力放在过程中。
因为对结果的执着,会带来很多痛苦,有因不一定有果。做百分百的努力,对结果零期待。把他的注意力,能量,精力更多的转移到过程和动机。
最后还有一个工具是,家庭会议,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可以让孩子去充分去参与家庭活动的探讨。
总结:
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最重要的就是你跟孩子建立起心与心的连接,你对孩子表达欣赏,表达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百分百的相信孩子,当孩子获得这些心理营养,他内心有爱,他就不会被外在的东西所诱惑,他就有稳定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