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执着

图片发自App

父亲是弟兄四个里面最小的,最显苍老的,不到六十岁头发已经全白。但也是弟兄四个里面最老实的人。

在农村,老实就是没用的同义词。但父亲总是乐呵呵的,可能是容易满足。

妹妹家请客,老两口是去的最早的两个。其他人陆续到场,他们比主人家还客气,不停端茶倒水,让座。还指挥主人家缺东少西,筹备前后,俨然一付大堂经理的模样。

吃饭了,父亲坐上席位就没闲下来,把白酒三两下先拧开。待大家都入座,就一一给每一位劝酒。

本地有用一次性水杯喝酒的习惯,他裂开嘴笑,说大家都少喝一点。拿起酒瓶就咕咚咕咚的倒起来,几秒钟后,被子被满了七八分。拿着这个被子端给旁边一位亲戚,人家说早都戒酒了,他好说歹说要对方喝一点,双方唇来齿去,足足僵持五分钟。

旁边一个小机灵外甥跟着起哄,外爷都发话了,赶紧,少喝点。说着指着八分满的杯子就嘎嘎笑起来。

看僵持不下,我忍不住说,不喝罢了,不强求,都是自家人。顺便把那杯酒分入另一个空杯子,当做两份。

紧接着第二个,是一个孙子辈的,他也是毕恭毕敬的端起酒瓶,就要倒酒。对方还是不喝白酒,他又端起红酒瓶,劝喝一点红酒。晚辈长了眼色,赶紧起身迎起酒瓶,喊了爷爷,说自己倒,然后加了一点红酒。

到劝第三个人时,座位已经够不着。他猫着腰,仍然不够,索性站起身子,退出席位,走上别人座位上去劝酒。

只要是席位上坐着的,他对每一个都毕恭毕敬的劝酒,白酒不喝就倒红酒,红酒不要了还倒饮料。而且,都要倒的满满当当的。

其实在座的,全部都是晚辈。不是儿女辈就是孙子辈的。我是没有见过长辈这样实心眼的给每一个晚辈劝酒的。我很想劝说他一句,自己休息一会。但又想,这可能是老年人的待客方式,或者说是父亲的待人方式,就没有打断。

最终喝白酒的只有两个人,他仍然很热情。端起白酒和端着红酒以及饮料的晚辈碰杯。我想提醒他少喝点,看他哪样爽朗的笑也就作罢。

每次劝酒,别人都示意性的抿一小口,他自己是很认真的咂一大口。轮到给对方倒酒,就实实在在的要倒满,生怕亏待别人,吓得别人提早拿手来挡了酒瓶。其实,他酒量并不大。

他每举起杯,都会说,来,我们喝一下。邀请其他人一起端起杯子,尤其是隔着一个位子和他同喝白酒的晚辈。来回重复这简单的几个字,都不会变个花样,换个句式。屋子比较小,他刚好坐在靠墙的角落,一边走不通,每次劝酒都要绕一大圈。于是有晚辈赶紧起身和他换了一个座位,让他同坐在喝白酒的旁边。然后机灵的外甥又哈哈大笑起来。

没喝酒的人开始吃饭了,喝白酒的远方亲戚因为照顾小孩,酒没喝完。父亲还陪着他继续喝,直到对方很知趣的藏起杯子。

父亲出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隐约记得小时候有客人到家,他都会很热情的劝吃劝喝。这么多年过去,他似乎没有感觉到社会的变化,随着物质充盈时代到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已经大大改变,不喝酒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的风尚。他们的记忆仍然停留在哪些闹饥荒,吃树皮的年代。因此,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劝吃劝喝,巴不得倾尽所有。

每次回家是最麻烦的。明明吃不下了,还要勉强让你多吃一点。时代变了,可他们的记忆和生活方式始终没有变,哪些对饥饿的恐惧已经成了惯性。还有哪些骨子里待人接物的方式可能永远都变不了。尽管哪样敦厚的可笑。

父亲的执着,已融进了骨子里。只要他觉得快乐,既无伤大雅,也不损害自身,就随它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