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引起的杂感

       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名言警句成了“厚积薄发、积少成多”的最佳论证。道理虽好,但我认为其激励效果一般。换个角度看,也许更能引起共鸣。万丈高楼平地起,与其强调积累,不如强调归零思想。

       杜甫的人生理想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引起广泛共鸣。尤其是在当代,多少社会青年都成了“房奴”,因为买房难,而拮据生活,而搁置理想,而单着,而~~~~房子能带来安全感,有了小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将职业理想和家庭理想具化为高楼,是非常贴切的。

        高楼的倒塌或失去,是意料之中而又意料之外。外界环境的不可靠,比如自然灾害、政策要求等,能让健全的房子一夜消失;内在的不稳定性,比如家庭、职业变动,可能让属于你的房子成为他人的财物。风险就是这样,明知道存在且不好,又不能避免。事物都有两面性,高楼的倒塌或失去,也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机遇。

       若能做到不怕高楼的倒塌或失去,重新归零,用更多更好地经验,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再从平地建高楼,那是最好的。然而,事实上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以前造房更难。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建造的成本更高了,体力却更弱了;市场资源更紧张了,而竞争者却更多了。此外,失去的房子很可能已经是你人生的巅峰了,是你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倾其所有造出来的,再也造不出比之更好的了。我感同身受,面对这些残酷现实的难过与沮丧。可是,我们不得不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悲剧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重新出发。与其用悲伤和自怜的丝将自己包裹成茧,逃离现实,不如破茧而出,重新飞翔。也许结果不是最好的,但总算还有新的希望新的空间,而这正是活着的意义。只有活着,才有创造力!臧克家在1949年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上就曾点精辟地点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敬佩那些能重头再来的勇士,而且我认为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归零思想。我认为不愿意归零,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放不下之前的美好。二是害怕未来的失败。这正是我们大部分烦恼的根源——无法活在现在,被过去和未来捆绑。人是有感情和记忆的高等物种,而感情和记忆就与时间相关,很难做到不被过去所经历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羁绊。然而,我们还是要学会建立时间和事情的分界线。归零思想,就是将现在与过去划出分界线,减少过去经历、情感的干扰,抽离出独立新的自己,只为新的目标而活。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打地基、垒砖块、涂水泥等基础工作做起。虽然还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但是你已经有了经验,只要善于总结,勤奋努力,你很可能会建出更好的房子。最差,也会有新房子住。反之,如果一直守着倒塌的房屋,唉声叹气,顾影自怜,那就只能虚度时光,恶性循环了,而且新房子不会凭空出现。

        简单的道理,一看都懂。能做到“有则改之”、“从善如流”才是真英雄真本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引起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