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组织调整的再认识--“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我认为他们相辅相成,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组织出现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的必然性。 那么大企业病,官僚主义和现象是否就是无解? 目前看, 没有根本解决方案。 但是可以利用马蝇效应、鲶鱼效应,把人和组织脱离舒服区,人为故意制造组织人员优化机会,从而缓解企业病、官僚主义和现象, 延缓大企业和组织因“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而导致的最终灭亡。



        墨菲定律:如果某项工作或者事情有两种或多种选择,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 简单说,只要存在错误的可能,那么这个错误就一定会发生。 换在一个组织中,在各层领导者的选择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选择了一个不合适或者说是“平庸”的领导的情况出现。这只是时间问题。


    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优秀/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对于在一个岗位表现优秀的人,对他进行奖励和晋升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任何一个正常的组织都会这么做。但是这个优秀的雇员一定能在更高一级的岗位上继续称职,甚至优秀么? 结果肯定是不一定。一个人晋升后,应该会出现三种结果:

      1、继续适应, 甚至表现优秀。

      2、继续适应,但是表现一般,或者说是“平庸”。

      3、不能适应,无法满足新岗位的要求。

        按照墨菲定律,结果1、2、3都必然会出现。 其中结果1和3,对组织健康来说应该是无害的,第一种结果不用说。 如果第3种结果出现,相信该雇员很快也会主动或者被迫离开新岗位。但对于第二种结果,将是组织灾难的源头。 也是帕金森定律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


    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我认为,这个定义可以再泛化一些。 在任何工作中,人员都会以金字塔结构一样不断增多, 人员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是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是墨菲定律和彼得原理导致的必然结果。 根据彼得原理和墨菲定律,一个组织产生了一些“平庸”的领导/专家,他们中的大多数又会依据帕金森定律,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自觉/不自觉的去雇佣更多的“平庸”的人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符合人性,也是基于他的能力做出的正确选择。


    根据这三个定律和原理,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个场景:一个组织,从头到尾,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是在兢兢业业的工作,都有一个想把工作做好,让组织更好的心。 但实际上这个组织最终仍然会出现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们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破解这两个定律一个原理不? 我认为没有,但是基于马蝇效应、鲶鱼效应的启发,可以有一些方法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延缓最坏结果出现的时间。 

    1、跨层引入优秀的领导和专家:如何跨层? 举个例子:师长去挑选/引入优秀的营长。

                a)这样可以保障被选择的营长的优秀性;

                b)这个营长可以促进其他营长甚至团长提升自己的能力;

    2、相对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整合:组织调整/整合可以为整个组织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机遇窗口,可以保障组织的活力。

                a)组织调整/整合就是一次领导岗位的重新洗牌,更多时候还伴随着领导岗位缩编,这时就需要对所有候选人重新审视、选择出最优秀、最适合的新领导;

                b)为能力优秀的人员提供的一个重要的机会,保留住优秀人才。 组织的长期稳定就会造成资源板结,后来的优秀人员会因为没有发展机会而离开;

                c)可以增强组织内人员的活力,时刻保持战斗的欲望与状态,不断的提升自己,避免在下一次出组织调整中被“淘汰”;   

    组织结构调整是一把双刃剑,更别提相对频繁的组织结构调整。 相对频繁的周期到底是多长时间,这是考验组织领导者和领袖能力的时候,更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定夺。


        个人更推荐第二种方法,他的影响面更广,涉及的人员更多。 我认为当前在所有“大型”组织中,都在主动和被动的应用这个方法。


引申:任何一个成功的“大型”组织,必然有残忍的一面和一个残忍的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频繁组织调整的再认识--“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