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孤独不百年

许多年之后,面对众多中国读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将会回想起他和卡门女士探访中国时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令他至今仍然感到愤怒的是书店里各个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随处可见,他怒火中烧当即放言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其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当时的他毫不知晓看似绝不可能在他有生之年获 得授权的中国将会在许多年后的一天成功敲开了这扇关闭多年的大门。


今天无意中发现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耗资百万美元首获《百年孤独》中文版授权,高昂的版权费算是替过去20多年中国出版社承担责任了。此前中国出版界一直致力于取得马尔克斯的正式授权,但是这个倔强的马尔克斯始终没有松口,直到新经典的总编辑陈明俊用西班牙语给他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他在信中写道:“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 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也许正是这些话打动了马尔克斯,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激情与梦想,大师终于还是松了口。还有传言说陈明俊 正是为了出版这本书才创办了新经典,陈明俊更是称出版这本书赚钱不赚钱已经不再重要,能为上一代人还债很高兴,更重要的是现在年轻人如果看不到《百年孤 独》将是一件太遗憾的事。成书于1967年《百年孤独》终于在44年后迎来了首个正版授权的中文版,在此之前各种未经授权的译本就已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其中黄锦炎、沉国正、陈泉译三位合作的译本更是入选高三教学课本,丝毫不亚于当初在哥伦比亚掀起的热潮。它深刻影响了当时整整一代人,改变了中国文坛的走向,莫言甚至说自己读了五六页之后便开始写小说了。这传奇般的《百年孤独》令我再次想起已过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一张画轴慢慢铺卷开去。


多年以前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后来会回想起当时看《Stranger Than Fiction》(中译名《奇幻人生》)的场景时意犹未尽又看了一遍并写了唯一一次影评,更不会想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会诧异于电影叙述风格与《百年孤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忍不住从角落里把它翻出来贴在这里:


首先是主人公充满数字的精确式生活吸引了我,故事一开始就精确定位于主人公用来精确度日的手表,12年来每日都要刷32颗牙齿每颗76遍来回38遍上下38遍,每天出门带一个苹果以每个街区57步的速率走 过6个街区刚好赶上8点17分的公车,饮食时间精确到秒。这样一个如同手表一样机械式重复的生活注定是一个有趣故事的开始,隐隐让人感到故事将会以戏剧性 的对比来打破波澜不惊单调而孤独的生活。是的正是这个赖以生存的手表改了主人公的生活,还在最后挽救了他的生命。

其次是叙述者的力量再次深深的触动了我,尤其在小说中已经领教过那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以第三者的视角叙述故事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只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但 如果你刚好是故事的主人公这一切将变得不可思议。你会感受叙述者力量的强大甚至到达恐怖的程度,作者可以让你做任何事包括你不愿意的事,甚至在故事的最后 以安排好的方式将你杀死。还好影片中只是以一种较温和的方式来表明这种力量,没有正面地表现出暴力的强迫倾向。然而,叙述者叙述着你正在做的事,包括你的想法,来来往往还有你不知道的部分,他知道你的全部甚至比你了解自己更了解你,他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包括将来发生事,无需关系到死亡就已经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了。在这里叙述者与主人公相互独立而又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很容易让人思考主人公做的每一件事,没一个举动,每一个想法,是出于他自己还是出于叙述者? 当时我就想主人公去找文史教授是主人公的选择还是叙述者的安排?是主人公的行动决定了叙述者所要叙述的事,还是叙述者所叙述的事决定了主人公的行动?作者那场想象中的车祸如果是真实的,假如作者死了那主人公的生活将怎样继续?主人公最后接受事实自己选择救下小男孩而死亡,这又何尝不是作者的安排?当主人公 与作者取得联系之后作者自身也在这个作品之中吗?另外故事中除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人,同事、被调查者即后来的恋人、小男孩、教授等等其实也在作者的新小说中,只是不是主角而已,那么他们与作者的关系呢?主人公与身边人的交往导致的情节发展也在小说中早已被安排好了吗?等等一系列问题耐人寻味,在这里现实与 奇幻相互交织在一起,将你带入一个真实与虚幻交错的奇妙世界。

接着电影的叙事风格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他毫不知晓这个表面上看似简单无害的动作将会导致他即将到来的死亡”这样的文法像是吸取了魔幻现实主义代表马尔克斯那独创性写作手法的精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诸如此类在一句话中包含过去、现在、将来时空的转换,叙述从中间切入,在现在的时间点上,把以前发生的事呈现出来,把未来发生的事提前说出来,让读者同时处于回忆和期待的情境之中,同时造成前后呼应 首尾相抱浑然一体的美感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同对仗一般。这里同样是用一种叙述者的口吻,不动声色叙述着一个家族长达百年的传奇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 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百年孤独》被誉为拉丁美洲社会百科全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就的美洲史,在这里现实与魔幻同样相互交织在一起。当现实中人们熟知的“地球是圆的,像个橘子一样”的常识在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经过着了魔似的研究之后说出,并遭到了无情的嘲讽时,不知道是应该表示同情,还是应该表示悲哀。

然后影片有很多巧妙的安排,想象中跳楼、车祸、起重机破坏房子、苹果、小男孩得到新车作为礼物、那个声音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教授奇怪的测试问题、喜剧 还是悲剧的分类等,教授就是教授,竟然想到了什么也不做来阻止任何情节的发展,以此可知道情节是否会自己找上门来。有的情节是靠外在的事件或危机发展而有些则是靠自身发展,穿过一扇门进门后的情节就发展了,不穿过的话这个情节不会发展,干其他事去了其他的情节就发展了,那么你什么也不干,故事就结束了,颇耐人寻味。这其中有的出人意料,有的看似无关紧要,有的看起来很荒谬,但在最后这些都交汇在一起,所有伏笔都在最后形成了呼应,形成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另外当时我以为主人公 是为了成就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而选择了死亡(那个教授就是这么说的),当然还是不知道是自身的选择还是作者的安排,我想是两人共同的选择吧,但是这个作品已不再是十年来最好的作品了,已称不上伟大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那首插曲,简单的旋律配上有节奏的器乐,演唱不加修饰,唱出自己心中所吟唱的,其中流露出的真情很容易抓住你的心。


我并不是很喜欢电影当时却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影评,恐怕多半是源于那酷似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在此也只能模仿一下向伟大的马尔克斯致敬。

 

另: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

                    ——巴尔加斯•略萨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位。

                            ——韩素音

    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余华

    《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1984年年底,我花了1块6毛钱,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孤独》。读了五六页之后,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你随便翻开一页都可以读下去。 

                          ——莫言

                                    2011.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孤独》孤独不百年)